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43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分为甲钻胺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2次/d,连续治疗4周,2组均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综合治疗,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和改善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急性GB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5例,与25例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统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神经因子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80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2组肢体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ughes评分降低至(1.45±0.83)分,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及感觉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3.82±1.21)d、(7.01±2.07)d、(5.98±2.02)d、(7.48±2.37)d、(7.09±1.4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临床有效率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和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7—2014-07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血糖达标后,观察组在给予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SS)及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评分(VA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TCSS评分、TSS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麻木、烧灼、感觉减退症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免疫球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我们自2005-06~2007-10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06~2007-12住院治疗的患者共59例,均符合1993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  相似文献   

6.
免疫吸附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对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治疗及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总蛋白.结果 IA组1月后MRC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半年后Hughe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IA是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这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10—2013-08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降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38/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9%(31/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本院10年来收治的134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前驱感染、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者临床症状较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结论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多合并轴突损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可作为重型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0.
甲钴胺治疗小纤维神经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小纤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28例小纤维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以甲钴胺500 μg肌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3次,共治疗3月.对照组以甲钴胺500 μg肌注,每日1次,2周后停药.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1.02±0.87)较对照组(2.11±0.93)明显减少.结论甲钴胺对小纤维神经病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首日应用东菱克栓酶10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以后隔日用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7±6.54)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 东菱克栓酶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DFPP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总蛋白水平。结果两组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评分于治疗1个月后、Hughes评分于治疗半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DF-PP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DFPP是治疗急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的利培酮(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口服利培酮≤4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组(注射组,利培酮剂量每2周为25~50mg)和口服利培酮组(口服组,利培酮剂量≤4mg/d)。于分组前及分组后4周、8周、16周检测患者的血浆催乳素水平,于分组前和分组后8周、16周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病情严重程度(GGI-SI)及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组37例患者中,有30例(82.1%)完成研究,口服组37例患者中,有32例(85.7%)完成研究,将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分组前两组的PNASS、CGI-SI及SEP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16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及CGI-SI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注射组、口服组的SEPS评分的均数(标准差)为3.7(2.5)和5.1(2.8),(t=2.12,P=0.037)。分组治疗8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8.2(15.7)μg/L及54.2(18.8)μg/L,(t=2.59,P=0.012),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0.9(9.7)及65.3(11.1),(t=2.01,P=0.049);分组16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1.5(17.1)μg/L及58.5(16.8)μg/L,(t=6.24,P〈0.001),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9.3(6.0)及66.1(9.6),(t=6.44,P〈0.001)。两组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33),两组PSP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P=0.005)。结论与口服利培酮相比,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后患者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轻,高催乳素血症的程度较低,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微创锥孔引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外科同期收治的58例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行微创锥孔置管外引流术,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血肿引流吸收、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血肿引流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时间差异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微创锥孔置管引流术具有迅速引流血肿、减轻继发损伤、挽救神经功能等优点,对于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治疗、住院时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予以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使用杨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使用连线(TMT)测验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TS)测验比较2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2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YM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治疗后1周2组Y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TMT与WCTS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次数、约束时间和约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中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的效果优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脑血栓形成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尿激酶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将67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使用右佐匹克隆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8周)和对照组(33例,单用右佐匹克隆治疗8周).采用多导睡眠(PSG)监测技术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多导睡眠脑电图中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睡眠潜伏期、REM(快速眼动)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睡眠脑电图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选择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平均年龄46~70岁.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在发病3~10 d内晨服氟西汀20 mg,1次/d,持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使用FuglMeyer 量表(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FuglMeyer motor scale (FMMS)及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早的给予氟西汀,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氟西汀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HIE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脑CT变化,并采用神经评分(NBNA)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5),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HIE,在神经行为和症状恢复方面具有较好作用,具有临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