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8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nfarction CI)病人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 LDVT)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对策。方法本文对38例CI后LDVT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果CI病人并发LDVT的发病率为14%,70岁以上为61%;最多见的原发病为脑梗塞18例(33%),脑栓塞14例(26%).下肢高度水肿伴疼痛为其主要症状。通过静脉尿激酶溶栓和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14d内所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逐渐消失。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CI患者发生LDVT的因素,应对高龄的、长期卧床的并有深静脉血栓倾向的中风病人给予必要的预防;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之一。尿激酶溶栓是本病治疗的良药。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五年来行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4d)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在各组间采取溶栓抗凝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在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3年2月至2008年8月的10例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结果本组LDVT左侧6例,右侧4例。术后早期发生的LDVT有8例,平均发生于术后第9天,另2例术后半年到一年发生。10例均得到彩色B超检查证实,表现为下肢肿胀。本组患者早期用抗凝,溶栓治疗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及抗凝加溶栓治疗时并发阴道残端出血的处理。方法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并发DVT的治疗方法及3例并发阴道残端出血的处理。结果15例在常规剂量的尿激酶、速避凝的溶栓治疗下,静脉部分复通,下肢局部水肿消退。15例溶栓治疗后3例发生阴道出血,2例局部止血后继续行抗凝减量溶栓治疗,未再出现阴道出血;1例局部处理有效后未行溶栓治疗,仅单纯抗凝治疗,结果DVT复发。结论DVT溶栓治疗并发阴道出血局部处理有效情况下,减量应用速避凝加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安全、有效的溶栓效果,预防DVT复发。  相似文献   

5.
赵宁  雷勇  李桂芬  王泳明 《河北医药》2012,34(18):2768-276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4例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并发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血管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LDVT的首选方法.明确诊断后即刻给患者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LDVT是妇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给予高度重视.注意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均行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3.1%(19/26)。结论早期、及时诊断急性肺栓塞,并进行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5例血管再通,10例部分再通,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病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璟  古健  李田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173-17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患者多在术后1周内起病,好发于左下肢。术后24h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4.64±0.92)g/L。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抗凝、溶栓治疗,配合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24h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病的早期预测指标。抗凝或溶栓治疗,配合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15例骨盆和下肢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和下肢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例骨折后并发FE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14倒治愈,未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对骨折致FES强调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预防从现场急救开始并对复杂骨折行早期有限固定,发生FES时采用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大剂量激素与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P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2例PVT病人经早期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较为常见,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方登富  张波  蒋世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15-32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溶栓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h、24 h、14 d及3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0、60、90 d评定Barthel指数(BI)。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组出现脑出血转化2例,死亡1例。对照组脑出血转化1例,死亡1例。两组无明显全身性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希  贾雯碧  曾继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56-3557,3560
目的探讨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6-结2012年1—12月采用巴曲酶溶栓治疗的73例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重度突发性聋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平均为(2.87±0.67)g/L,溶栓治疗后平均为(1.06±0.43)g/L,溶栓后纤维蛋白原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5)。入院时平均听闽为(96.4±14.7)dB,经过溶栓治疗,出院时平均听阈为(74.3±25.6)dB。平均听力改善(22.2±20.9)dB.治疗前后平均听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P〈0.01),听力改善有效率为60_3%。经过溶栓治疗,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g/L的患者共37例,占总溶栓治疗患者的50.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则将对照组使用阿替普酶剂量减半进行,另外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右室内径及右房内径,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右室内径及右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皮下出血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泌尿道出血。结论小剂量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管栓塞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出血倾向,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16例和对照组30例。高压氧治疗组在脑卒中发作后接受药物治疗,3~5d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未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发病后2周)和晚期(发病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初期和第一次评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但两组NIHSS评分在治疗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尤其在远期预后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尿激酶溶栓方案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栓组和抗凝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也均明显改善,但抗凝组不如溶栓组显著(P〈0.05)。溶栓组和抗凝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8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治疗意愿分为溶栓组20例,非溶栓组25例。非溶栓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溶栓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3个月的ADL比较,溶栓组评分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颅内出血现象发生,溶栓组发生率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但颅内出血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佩  黎宝妹  陈运辉 《中国药房》2010,(24):2237-2239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院102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组52例,单用瑞替普酶组50例,比较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7、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数值,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NIHSS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10MU联合低分子肝素钠5000U·12h-1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瑞替普酶更有效、安全,并不增加患者(包括老年人)关键部位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溶栓和抗凝方案治疗肺栓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尿激酶溶栓方案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治疗肺栓塞疗效的评价。方法:收集41名肺栓塞患者治疗资料,回顾性分析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缓解率以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等。结果:与抗凝治疗组相比,溶栓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和紫绀缓解率均高于抗凝治疗组(P〈0.1),治疗有效率高于抗凝治疗组(P〈0.05)。结论:依本次实验结果可认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