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估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GM1治疗,60 mg GM1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共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2组内及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2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GM1 40 mg或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GM1组及对照组ND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GM1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GM132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加用GM1外,两组治疗基本相同。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NDS评分及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DS评分和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M1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降低病人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心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32-34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6):44-45
2009-06-2011-06我院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5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疗程14 d。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6—2013-02于本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2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Gesell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55-56
我院于2009-02~2011-02采用高压氧加神经节苷脂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能障碍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3岁;病程均<2周。入组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学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神志清楚或经治疗后意识转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有认知功能障碍。60例患者中多发性梗死26例,脑叶梗死24例,基底节脑梗死1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 相似文献
9.
岳亚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4-45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疾病,多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所致[1]。脑梗死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脑供血,恢复脑组织功能。笔者对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肖悠美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3):44-4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商品名澳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9例及对照组1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2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28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好转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水平、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嘧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06—2013-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84例为ACI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4例作为正常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的Hcy、维生素B12(VB12)和叶酸(FA)水平,并对ACI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ACI组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VB12制剂联合FA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ACI组Hcy、FA和VB12水平分别为(22.4±7.6)μmol/L、(5.1±1.6)ng/mL和(218.2±97.2)pg/mL,正常组为(13.2±3.3)μmol/L、(7.5±2.4)ng/mL和(307.4±122.6)pg/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脑梗死各亚组Hcy、FA和VB12水平及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FA、VB12水平和NIHSS评分分别为(12.1±3.5)μmol/L、(6.3±4.2)ng/mL、(1353.4±253.1)pg/mL和(4.8±3.2)分,对照组为(18.8±4.9)μmol/L、(4.2±2.6)ng/mL、(296.3±133.4)pg/mL和(7.1±3.6)分,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Hcy水平急剧增加,同时Hcy水平与ACI患者的预后情况紧密相关,Hcy水平可作为ACI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1,自引:6,他引:145
目的 评价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 ,选择发病 4 8h内的ACI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 (31例 )及安慰剂对照组 (32例 )。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共 14d ,同时给予维脑路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 ;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 ,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 (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和常规检查 ,以治疗第 2 1dESS增分率和第 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 1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 (6 0 .3± 2 8.2 ) %、(35 1± 2 3.6 ) %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90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 (71.5±2 9 8) %、(44 1± 4 0 .9) %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miR-12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 按梗死体积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组(<5 cm3,n=38),中梗死组(5~10 cm3,n=31),大梗死组(>10 cm3,n=21);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分,n=30)、中度组(7~14分,n=34)、重度组(≥15分,n=26)。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循环miR-124相对表达水平; 分析miR-12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2.93±1.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55)(t=10.198,P<0.01); 不同脑梗死体积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F=20.963,P<0.01),即脑梗死体积越大,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越低; 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4相对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564,P<0.01); 不同NIHSS评分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F=1.170,P>0.05)。结论 ACI患者循环miR-124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C反应蛋白在ACI的预后及并发MO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和82例ACI患者(ACI组)出现首发症状7天以内血清CRP的含量,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0例(LCI)组,ACI并发MODS患者(MODS)组32例,急性脑梗死30例(SACI组,即非LCI并且未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果 (1)30例健康者全部CRP<10 mg/L,ACI组CRP>10 mg/L的阳性率达97.5%;(2)SACI组及MODS组CRP水平与LC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ODS组CRP水平较SACI组明显增高;(3)血清CRP<30mg/L时,MODS的发生率为0,血清CRP水平>30mg/L时,随着CRP水平的升高,ACI发生MODS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CRP是判断ACI预后和并发MODS的一个有效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itance,CR)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连续口服氯吡格雷7 d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s,TEG)测得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lopidogrel sensitivity,CS); 根据2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水平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CR的因素。结果 31例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2型糖尿病、LDL-C水平、空腹血糖水平(FPG)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OR=13.198,P<0.05)、LDL-C水平(OR=0.349,P<0.05)是引起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2型糖尿病、LDL-C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大动脉闭塞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该评分对动脉闭塞是否具有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211例,其中178例符合入组标准。依据头颅MRA判定大动脉是否闭塞,将患者分为动脉闭塞组及非动脉闭塞组,并应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NIHSS评分预测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并确定其最佳截断点。结果头颅MRA显示,动脉闭塞组35例(19.66%),NIHSS评分中位数为3(IQR 2-10),非动脉闭塞组143例(80.34%),NIHSS评分中位数为2(IQR 1-4),动脉闭塞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动脉闭塞组(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NIHSS评分预测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在临床评估时间6h时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29(P0.05),NIHSS评分最佳截断点为7.5(灵敏度83.3%,特异度95.0%)。临床评估时间超过6h时,NIHSS评分的预测价值下降(P0.05)。结论 NIHS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呈时间依赖性,临床评估时间在发病6h内预测价值较高,随着评估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