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 min及1、2、3、4 h 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 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醇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7.5%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降颅压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及20%甘露醇治疗,用药后6h内测定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Na+、K+、Cl-、血浆渗透压、脑灌注量(CPP)、血清S100B浓度。结果用药后,三者均可有效降低颅内压,3%高渗盐水组可较好保持中心静脉压处于正常水平,7.5%高渗盐水降压较为平稳,3%、7.5%高渗盐水较20%甘露醇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提升平均动脉压、脑灌注量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血清SIOOB浓度均升高,高渗盐水组上升幅度均较甘露醇组小。3%、7.5%高渗盐水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甘露醇组。结论高渗盐水降颅压作用持续时间长,有助于减轻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水肿的非手术治疗常需静注高渗液,以减少脑容积与CSF生成,从而降低颅内压(ICP).甘露醇应用较广,但会伴有急性肾衰、血渗透压过高及低钠血症等.动物实验表明,高渗盐水有减少脑水份量及降低ICP作用.本文报道应用高渗盐水治疗2例ICP增高,且对甘露醇及速尿效果不好的病人.例1,男性,47岁,因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表现为大汗,过度呼吸及去大脑强直.CT显示:双侧脑室对称性受压,但无占位病变及中线移位.经硬膜下,桡动脉及锁骨下静脉置入导管,持续测定ICP、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CVP),静注20%甘露醇200ml.开始24小时平均ICP为12~20mmHg,平均动脉压(MABP)为75~90mmHg,CVP为5~8mmHg.伤后36小时,平均ICP上升至40mmHg,MABP维持在83~85mmHg.每2小时用甘露醇20g,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等渗透剂量的20%甘露醇与1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03—2012‐03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20%的甘露醇,B组采用15%的高渗盐水。甘露醇和高渗盐水均为等渗透剂量。结果 A组和B组颅内压下降幅度分别为(8.9±1.2)mmHg和(9.2±1.6)mmHg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颅内压下降到治疗后最低的时间、剂颅内压显效时间、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MAP为(72.5±11.5)mmHg ,B组为(96.2±11.2)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CPP为(58.3±9.8)mmHg ,B组为(67.2±9.8)mmHg ,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3 h血钠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也明显高于B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浆渗透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5%高渗盐水能够取得与20%甘露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相同的治疗效果,但高渗盐水能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渗盐水降低颅脑损伤后高颅内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颅脑损伤后高颅内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颅脑损伤患者67例,颅内压均大于20mmHg。所有患者交替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各2次,两次给药间隔视药物作用时间而定。每次给药后,观察药物的起效时间、药物的作用时间、颅内压降低的幅度。结果高渗盐水的起效时间和颅内压降低的幅度稍优于甘露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渗盐水的药物作用时间则明显长于甘露醇(P0.05)。5例用甘露醇后出现颅内压反弹,超过用药前水平。结论 5%高渗盐水能够降低颅脑损伤后高颅内压,对于不适于使用甘露醇的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高渗盐水是降低颅内压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比较3%和10%高渗盐水(HS)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开颅减压术后均接受3%和10%HS降颅压治疗各2次,治疗顺序随机决定。用药后6 h内观察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及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采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3%和10%HS后,ICP均下降(P〈0.05);且两种药物使用前后IC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S作用持续时间较10%HS长(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脑水肿所致的ICP升高,快速静注3%及10%HS均能显著降低ICP、提高CPP。3%HS持续时间更长,可作为降低ICP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HS组、7.5%HS组、10%HS组、23.4%HS组4组各30例。各组给予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记录各组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起效后的颅内压、颅内压降幅、脑灌注压,GCS评分以评价其疗效,并监测患者晶体渗透压、血钠、血氯、血钾、pH,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4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颅内压及颅内压降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5%HS组颅内压、颅内压降幅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脑灌注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HS组脑灌注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GCS评分与23.4%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暂未见发生急性心功能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同时均未出现高钠血症等不良反应。4组血钾、血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渗盐水能够减低患者颅内压力,可成为高血压脑出血内科基础治疗的新手段,7.5%HS在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指标方面效果更能令人满意,使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暂无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连续应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HTS组,26例)和甘露醇治疗组(M组,24例)。HTS组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2ml/kg,M组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均为q8h,连续7d。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7天测患者血电解质、渗透压和肾功能,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T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第1、3、7天HTS组患者血K^+、Na^+、Cl^-、尿素氮、肌酐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改变;M组血K^+、Na^+、Cl^-、肌酐及血浆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但用药后第7天尿素氮值较同期HTS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7.5%高渗盐水降低颅脑损伤引起的高颅内压是安全、有效的,连续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高渗盐水和甘露醇均被《ASA/AHA2007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明确作为推荐的一线降颅内压药物(I1a类,证据水平C)。甘露醇脱水作用强,可显著提高血浆渗透压,临床应用广泛。但长期、大量应用甘露醇严重影响肾功能,也可导致水钠代谢平衡紊乱。高渗盐水在治疗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方面比甘露醇更有优势,效果更好,作用更持久,也无颅内压"反弹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对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短期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1∶1配对,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于伤后6h分别快速静脉推注10%高渗盐水(30mL)和静滴20%甘露醇(0.5g/kg)。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h、6h血清S100B浓度,比较2组病例血清S100B的变化。结果用药后2h、6h2组血清S100B均有上升,但高渗盐水组两个时点的上升幅度均较甘露醇组小(2h:t=-9.393,P=0.000;6h:t=-15.176,P=0.000)。结论短期内,10%高渗盐水有助于减轻伤后血脑屏障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渗盐水治疗颅脑外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水肿及其引起的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增高是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最常见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TS)通过其渗透性作用,调节血液动力学、ICP、血管活性、神经递质及免疫特性等各种方式有效治疗脑水肿,降低ICP。对于甘露醇不能控制的高颅压也能起效,并且在治疗TBI合并失血性休克方面优于其它液体。但目前仍需要大宗病例临床研究来明确HTS的最佳浓度、给药方式及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高渗盐水对比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生物医学、维普筛选高渗盐水比对甘露醇治疗脑损伤性颅高压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文献,共1 9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渗盐水降颅压方案组在给药后多数结局终点的颅内压、药效时长、脑灌注压、不良事件领域与甘露醇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3%的高渗盐水降颅压效力略低于20%甘露醇; 7.5%、10%、23.4%高渗盐水降颅压效力与20%甘露醇相当。针对7.5%高渗盐水不同给药剂量的亚组分析提示,4 m L/kg剂量是降颅压的较优剂量。结论 基于中国人群RCTs的合并结果,4 m L/kg剂量的7.5%的高渗盐水可能是较优的降颅压方案,本结论仍需高质量RCTs进一步验证,此外针对不同人群和种族的最佳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28例,采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治疗68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降低颅内压治疗60例(对照组)。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降低颅内压(P<0.05),观察组颅内压降低幅度[(145±33)mmH2O]与对照组[(139±32)mmH2O]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观察组起效时间[(16.1±4.9)min]较对照组[(11.0±3.2)min]明显延长(P<0.05),但是其药效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一过性血尿素氮升高发生率(58.8%,40/6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33.3%,20/60;P<0.05),但是其血钠或血钾紊乱发生率(29.4%,20/68)明显低于对照组(58.3 %,35/60;P<0.05)。结论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及甘露醇联合呋塞米均有明显的降低颅内压作用,但前者降低颅内压的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渗盐液与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增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2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高渗盐液对颅内压增高的成功控制率(92_31%)较甘露醇(74.44%)明显增高(P〈0.01);高渗盐液对颅内压降低程度较甘露醇更大(P〈O.01);高渗盐液较甘露醇作用持续时间更长(P〈0.01)。但是两组患者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液较甘露醇更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增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在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在不同使用方法和剂量上的降颅压效果,探讨临床合理的药物降颅压方法。方法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5组,全部进行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连续观察静脉使用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后的ICP、血钾、血钠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甘露醇和速尿降ICP作用明显(P<0.05);半量甘露醇加速尿或白蛋白降ICP作用显著(P<0.05)且持续时间长(P<0.05);降ICP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解质、肾功能的异常和ICP的反跳现象。结论半量甘露醇+速尿降ICP的方法值得临床提倡;半量甘露醇联合使用中、大剂量白蛋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是适宜的降ICP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增高的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ICP增高患者进行TCD检查,其中15例进行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健康者TCD动态观察做对照组。依据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改变。结果 (1)ICP增高患者TCD呈特征性的高阻频谱。其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显著降低,博动指数(PI)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静点甘露醇后两组受试者的收缩峰流速(Vs)、Vm和Vd均加快;但ICP增高者的TCD改变以Vd增高为主(P〈0.05),同时伴PI值显著性降低(P〈0.05),此作用在给药后120min仍较显著;而在对照组给药后120min此作用已基本消失,且PI值在给药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TCD可作为一种ICP增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并可监测ICP的动态变化。甘露醇试验可验证ICP增高的TCD诊断。  相似文献   

17.
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66例,随机(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静脉快速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或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进步16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未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副作用,对照组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高钠、高氯、高渗血症2例。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任何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额叶挫裂伤冠状切口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ICP)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双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冠状切口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12例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监测ICP(观察组),根据ICP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量;25例根据经验判断ICP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甘露醇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甘露醇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1分2例,2~3分4例,4~5分6例;对照组GOS评分1分9例,2~3分6例,4~5分10例;两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P监测能够有助于减少双额叶挫裂伤冠状切口去骨瓣减压术后甘露醇使用量,缩短甘露醇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ICP监测仪监测ICP,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均能迅速降低ICP,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出现尿素氮及肌酐增高2例。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ICP增高疗效安全可靠,比甘露醇更适合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颅内压(ICP)及中心静脉压(CV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重型颅脑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及治疗组(24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控制IC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监测ICP及CVP,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终结后随访半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1周内日均甘露醇用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P及CVP联合监测既能保证ICP的精准调控,又能保证血容量的平衡,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