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卡托普利支3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治疗,结果对97%(29/30)的病人具有疗效,而60%(18/30)病人疗效显著,用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改善。可以认为该药不仅疗效好,而且剂量小,副作用轻,利于病人长期服用,因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应用结果都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轻、中、重度心力衰竭均有效,使死亡危险性下降,可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应用卡托普利 (CPT)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2 4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2 4例 ,均符合 1980年黄山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定诊断标准。男 17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1 2岁。心功能Ⅲ级 15例 ,Ⅳ级 9例。1 2 治疗方法 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和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 ,加卡托普利12 5~ 2 5mg口服 ,每日 3次 ,酚妥拉明 10mg 5 %葡萄糖液 2 5 0ml,静滴 ,2 0~ 30滴 /min ,每日 1次 ,疗程 1周。1 3 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安体舒通及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991年10月~2000年9月,收治患顽固性心衰病人7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 相似文献
6.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左室舒张末内经(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2)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VEDD和LVESD显著减小(P〈0.05),LVEF显著提高(P〈0.05);(3)随访6月,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无一人死亡;对照组再住院率为33.33%,治疗组为11.11%。结论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猝死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脏增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4例经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证实有心脏增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分别为20.0%与65.0%)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心脏结构观察组显效率为23.5%,总有效率为41.2%,与对照组(分别为10.0%与20.0%)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有效纠正心衰、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发生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选取 5 2例轻、中度CHF患者 ,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 4周 ,观察用药前后心率 (HR)、血压 (BP)左室内径 (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心功能 (NYHA分级 )的变化。结果 :86 5 %的患者心功能改善Ⅰ级~Ⅱ级、心率和血压显著降低 ,p <0 0 5 ,LVDs显著缩小 ,p <0 0 5 ,LVEF明显增加 ,p <0 0 5 ,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应用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好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奕权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4):78-79
目的观察比较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6月的8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8周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治愈率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8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次数、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且对心衰有较好的改善,无新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充血性心力衰竭使动脉及肾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致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增加,产生一系列对心肌的损害,对血管及神经体液调节不平衡,使心脏发生重构心衰加重。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要纠正心泵功能,更应兼顾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及ALD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就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的水平以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 ,采用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PBMC ,加入脂多糖和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 ,检测培养上清TNF α、IL 6和IL 1β。结果显示 ,CHF患者PBMC分泌TNF α、IL 6和IL 1β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并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 ;10 -3 mol/L及以上浓度的卡托普利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BMC分泌TNF α、IL 6和IL 1β(P <0 0 1)。提示CHF患者可能通过单核细胞分泌TNF α、IL 6和IL 1β的增加而影响心功能 ,而卡托普利治疗CHF的良好疗效 ,可能部分与其抑制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是儿科的急危重症,不少患儿还合并先心病,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需及时诊断,恰当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旨在观察和进一步探讨单纯用硝酸酯类及合用卡托普利对冠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扩冠,利尿,硝酸酯为对照组,加口服卡托普利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冠心病心衰应用卡托普利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可能长期维持或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周桂兰,叶复耒心力衰竭(HF)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由于对其概念的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在HF的治疗决策上也发生着阶段性的演变。八十年代以来,p受体阻滞剂用于HF的治疗对部分患者确实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远... 相似文献
18.
如何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情进展 ,以延长生存时间 ,已成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1998年 8月 ,我们采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心衰并与常规治疗比较 ,进行 2 4个月的疗效观察 ,前者远期疗效明显好于后者。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心衰 139例随机分卡托普利加美托洛尔组 (简称 :CMTG组 ) 76例 ,其中男 4 7例 ,女 2 9例 ,年龄 31~ 76 (平均 4 6 2 )岁 ;按NYHY心功分级 ,Ⅱ级 4 7例 ,Ⅲ级 19例 ,Ⅳ级 10例。常规治疗组(简称 :CTG组 ) 6 3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2 2例 ,年龄34~ 71(平均 4 7 7)岁 ;心功Ⅱ级 33例 ,Ⅲ级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4例充血性心务衰竭患随机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均合理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常规治疗药品,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组,每次10粒,tid,po,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用彩色色普勒超声技术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2.9%,常规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组和常规对照组的CO,SV,EF均明显增加(组内相比P<0.01),但两组间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治疗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组VE增加,VA下降,E/A比值增加,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加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疗效,使心输出量增加,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因而更适宜舒张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治疗。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过去一直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下简称心衰 )。近年来 ,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认识的转变 ,在心衰治疗中 β受体阻滞剂已由过去的禁用逐步转变到今天的“该用” ,[1] 甚至提出将其列入收缩性心衰的标准治疗。[2 ]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心衰的生物学治疗”中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占有重要的地位。1 对心衰病理生理的新认识2 0世纪 80年代末之前 ,一直认为心衰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循环系统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室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和组织灌流量不足 ,先是造成代偿期的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