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治疗前后的改变及进行比较,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41、CD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OPD急性期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尤其在急性期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高更加显著;推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防治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选慢性阻塞性肺病组34例,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对照组2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放免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GMP-140、t-PAA活性、PAIA活性。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GMP-140、API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1)、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具有低纤溶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试临床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PAG),来探讨COPD与血小板聚积功能的关系。病例和方法临床上肺气肿26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哮喘4例,共40例。按临床专业会议诊断标准诊断为COPD,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岁分别为63.7±10.7岁和64.4±9.6岁。按Born法用MG-176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原发性聚集率(1分钟聚集率A_1)和继发性聚集率(最大聚集率Amax)。结果 40例病人中A_1 35%低下,17.5%升高(亢进),而Amax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低下,PAG紊乱。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34例肺心病息性发作期病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血小板5分钟聚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二氧化碳分压有显著直线相关性(r=0.7999;P<0.01),与氧分压,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说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并随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0例KD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1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为观察组,2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急性期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亚急性期PLT计数较急性期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T亦大于对照组(P<0.05)。而PDW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以及KD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阎蘅 《中国医刊》2008,43(5):42-4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48例,缓解期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老年COPD急性期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IL-8、TNF-α含量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1),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IL-8、TNF-α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防治相关的并发症。方法:选慢性阻塞性肺病组34例,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对照组2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放免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GMP-140,t-PA,A活性,PAI:A活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GMP-140,API: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具有低纤溶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睿  刘安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1):659-661
通过检测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浆D-Dimer水平较对照组高、PAg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D-Dimer水平渐升高,PAg渐下降;COPD患者D-Dimer水平与PAg呈负相关(P<0.01)。提示COPD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包括消化道出血与呼吸道咯血)与体内继发纤溶活性亢进及PAg下降有关,血浆D-Dimer水平及PAg可望成为监测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哮喘发作中的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20例健康受试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岁)和17例哮喘患者(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34岁)的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增多(P<0.05)。缓解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均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表明哮喘发作中存在血小板活化,并与哮喘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25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_4)血浆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肺心病患者β-TG、PF_4、β-TG/PF_4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 P<0.01),β-TG与PF_4呈正相关(r=0.57,P<0.01)。提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讨论了肺心病患者血小板体内激活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陈方祥  何静  罗梅 《重庆医学》2007,36(24):2484-2485
目的探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规律及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检测非滤过组(A组)和滤过组(B组)患者血4、板HLA抗体和HPA抗体,以CCI评价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A组HLA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HPA抗体阳性率为16.67%(5/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6.67%(14/30);B组HLA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HPA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3.33%(4/30)。两组比较,HL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难于减少血小板HP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血小板HLA抗体同种免疫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后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粘附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结合文献讨论了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原因,探讨了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人年龄增长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健康体检者血常规结果 .结果 血小板计数(PL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PLT与MPV间存在明显负相关,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一般与PLT的变化一致.结论 年龄增长与血小板参数有明确的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来观察血小板活性的变化,为年龄增长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血小板自动计数PLT、MPV、PCT和PDW4参数的临床意义,对2926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17种常见病和662例手术、分娩及放射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进行了以上4种参数的测定,发现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和自血病时MPV升高,贫血时降低。PCT在上消化道出血时升高,冠心病和肝硬化时降低。PDW 在冠心病和肝硬化时升高,而脑梗塞时则呈持续显著升高。此外,手术后MPV升高而分娩后PCT升高。结果提示,这些值的变化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PDW在脑溢血时下降和脑梗塞时增高,又可作为两者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张爱根  李妙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27-2228,2231
目的 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71例(33.33%),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65例(30.51%);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阳性2例(0.94%);HLA和HPA抗体并存4例(1.88%).结论 HLA抗体是导致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患者进行"适合性血小板榆注",可逆转血小板榆注无效状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3例KD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动态变化值.结果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开始下降(F=18.20,P<0.01).MPV和P-LCR第1周最大,其后迅速变小(F分别为17.90,26.04,P<0.01),PDW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8,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异常患儿的最高PLT,MPV和p-LCR值较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的高(t分别为2.28,2.59,2.25,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KD的发病过程,在KD的全身血管炎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动态观察PLT,MPV和P-LCR,对于KD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供血者基础血小板数与制备后浓缩血小板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不同基础血小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并观察长途运输对浓缩血小板得率的影响。结果 :基础血小板数偏低组 (A组 )与偏高组 (B组 )制备浓缩血小板 (PC)的得量每袋分别为 (3 5 3± 0 46 )× 10 10 和 (5 73± 0 88)× 10 10 ;长途运输的血液与本地的血液所制备的PC每袋分别为 (5 16± 1 46 )× 10 10 和 (5 89± 1 15 )± 10 10 。结论 :制备后的PC得量与基础血小板数明显相关 (P <0 0 1)。运输不影响PC得率。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观察25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手术前后2周内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量等变化。结果显示,血小板在ACST发病过程中明显活化,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230.57±48.37nmol/L),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12.80±3.04%),血小板数量减少[(24±51)×109/L],且与病情程度和胆道梗阻程度成正比。病情转归后,上述变化恢复正常。血小板活化持续不恢复静息状态,提示病情更严重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邢渊  宋成功 《甘肃医药》2010,29(3):258-260
目的:了解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体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小板分类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75例健康体检者在早晨、空腹、脱鞋帽外套的统一情况下,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末梢静脉血样,进行BC-3000细胞仪分析,并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性别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血小板4项均数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每组年龄段血小板4项的均数进行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严重肥胖间血小板参数的均数比较,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指数与PDW之间呈正相关(r=0.102,P〈0.01);结论:超重、肥胖者代谢早期微血管的变化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有显著相关性,重视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提示代谢综合征微血管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