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肺动脉栓塞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方法 总结 7例慢性肺动脉栓塞剥脱术 (PTE)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围术期死亡 ,6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术后防治肺水肿及再栓塞的形成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7例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外科治疗体会。方法:1999年3月至2002年11月,共收治7例慢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Ⅳ4例,Ⅲ2例,Ⅱ1例;6例在体外循环下,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结果:术后6例存活,1例围术期死亡。术后2周测不吸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随访显示NYHA Ⅰ级4例,Ⅱ级2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0例肺动脉栓塞剥脱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9例存活;术后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Gan HL  Zhang JQ  Chen H  Mu JS  Zhou QW  Wang SX  Zheng SH  Zhang XF  Li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82-1485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在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深低温停循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0例的诊治资料,其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25例,外周型肺动脉栓塞15例。深低温停循环组17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不停循环组23例在不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结果围术期深低温停循环组无死亡,不停循环组6例死亡。术后9例出现残余肺动脉高压,18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分别为(91±38)mmHg(1mmHg=0.133kPa)和(58±31)mmHg、肺循环阻力分别为(978±676)dynes·sec^-1·cm^-3和(357±279)dynes·see^-1·cm^-5、血氧分压分别为(54±8)咖Hg升到(90±7)m/nHg、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0.0%±4.3%和96.5%±1.8%,P均〈0.05。34例平均随访(42±36)个月(2~109个月),晚期死亡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9例、Ⅲ级1例。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有利于进行彻底的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而防治残余肺动脉高压、肺组织再灌注损伤是提高围术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2005年6月,共进行134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手术采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的方法进行.结果:总手术死亡率为9.7%,呈逐年下降(2004年为4.5%).主要死亡原因为气道出血、右心功能衰竭、败血症.再灌注肺水肿23例(17.2%),死亡1例.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均较术前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2%的患者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术后3月、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5±2.6)%,(87.8±2.9)%和(83.3±3.5)%.3年术后随访94%的患者心功能达到NYHA Ⅰ~Ⅱ级.结论: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效治疗手段.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8例该手术的麻醉管理特点,结合预后分析不同麻醉措施的合理性。结果8例患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7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6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以改善术野。7例选择双腔气管插管,5例选择PGE,行治疗以降低肺动脉压。8例患中3例术中出现肺再灌注损伤,1例术后死于肺动脉再栓塞,其余7例均好转出院。结论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麻醉要点在于正确处理肺动脉高压和积极预防治疗术后肺出血及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3年收治了1例慢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现将CPB管理经验作如下介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29岁,体重48kg,反复咳嗽、咯血、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左下胸隐痛,心功能Ⅲ级。术前行肺动脉造影和同位素血流灌注扫描分别显示:左主肺动脉、右下肺动脉栓塞,左肺、右肺中下叶肺梗塞。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内血栓,重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肺动脉栓塞比较少见,引起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有血栓、肿瘤和异物等。文献报道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主要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共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13例,其中CTEPH9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1例,肺动脉肿瘤性栓子栓塞2例,异物栓塞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肺动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12例肺动脉不同来源的栓子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PTE 9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急性PTE 1例;肺动脉瘤性栓塞2例,术中死亡1例.除2例术中死亡外,其他患者术后近期恢复良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于各种肺动脉栓塞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时防治术中和术后的肺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高压,防止再栓塞,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顾松  苏丕雄  任华  王辰 《北京医学》2004,26(6):405-407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chronic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CPTE)是临床上常见的潜在致命性疾病[1],在美国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病死率为20%~35%,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2].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是治疗CPTE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逐步改进、围手术期监护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呈降低趋势[3,4].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肺毛细血管瘤病((pulmonary capillary hemangiomatosis,PCH),结合本例特点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和2008年WHO在Dana Point制定的肺高压临床分类,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因和治疗进行介绍,提高各科医生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右心导管检查示中度肺动脉高压;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示双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小叶核心结节,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肺小动脉肌化,肌性肺动脉中膜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增生呈多排、结节状及片状;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于3个月后死亡。PCH是一种罕见、预后不良的血管病变,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3方面的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手段,对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该病在临床、影像及组织形态上均与肺静脉阻塞病(pulmonary veno occlusive disease, PVOD)存在诸多相似和交叉之处,两者需要重点鉴别。在诸多病理学改变中,肺泡壁毛细血管增生是PCH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与PVOD相鉴别的关键点。肺移植被认为是PCH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不及时进行,患者通常在确诊后几个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锝气体制备方法及在我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澳大利亚维达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锝气体发生嚣能生成一种核素显像剂一放射性锝气体,应用于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肺部痍惠,其中对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一临床价值。我院在按照锝气发生嚣的具体操作程序对一百多位惠者进行锝气联合肺显像。结果锝气联合肺显像(即PPI+PVI)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90.4%(锝气联合肺显像准确率90.4%,PPI准确率为66.67%)。20例PE患者经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后,缺损肺段改善情况为:4d减少42.86%,14d减少50.18%,80d减少63.00%,3个月减少73.39%,6个月减少75.00%,7个月减少78.32%。26例PE惠者行核素双下肢静脉显像(NRVI),18倒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0%。结论该气体具有生成及检测简便、价格便宜。制备快速准确、使用安全.成像效果佳等特点。结果证明,该发生器产生的这种新型肺通气显像剂与其他同粪型的显像剂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较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疾惠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249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X线分析,探讨其胸部平片X线诊断价值。发现对肺气肿的X线诊断有新认识,观察和测量右下肺动脉横径宽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还分析了老年人COPD的特点及在预防和治疗本病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肺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行肺部手术的82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观察组41例采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改善肺部手术患者的肺功能,且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部肿瘤样结节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对 1 2 6例肺部肿瘤样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行手术治疗 ,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 ,术前仅30例 (2 3 8% )诊断正确 ,6 4例 (5 0 8% )疑为肺癌 ,4例误诊为转移癌 ,2 8例考虑肺部良性肿瘤。结论 :该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 ,易与肺癌混淆 ,术前胸部CT或MRI、纤维支气管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均对本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帮助 ,应积极外科手术 ,获得肿物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以指导合理的治疗。术式以局部切除和肺叶切除为主 ,尽量多保留正常肺组织。电视胸腔镜的应用 ,使其治疗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缺氧时间与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系,采用动物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血管结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经缺氧处理后,大鼠肺动脉压于第3天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右心室重量在1周时明显增加;肺血管结构改变于3天时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并逐渐发生细胞外基质增多,1周时出现管壁增厚,以缺氧3周最为明显。由此提示在3周以内,缺氧时间的长短与大鼠肺循环的改变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部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32例IPF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体52株,革兰阴性菌31株(为59.7%),其中9株对三代头孢等抗菌药物耐药;真菌9株(为17.2%)。大多数IP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抗菌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93.0%的患者的病原体得以清除,3例死亡。结论IPF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菌,多需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来治疗,以期延缓病情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②方法 分析经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22例患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情况。③结果 患出现最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72%)、胸痛(72%)和咯血(45%)。一般检查中阳性率最高的项目是低氧血症(55%)、心电图呈S1QⅢTⅢ(45%)和血沉增快(45%)。20%患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肺动脉高压;44%患肺扫描表现为肺叶或肺段有放射性灌注缺损而通气扫描正常;54%患栓塞部位在右侧。④结论 急性肺栓塞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分别是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血气和心电图检查对急性肺栓塞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小燕  卫小红 《医学综述》2006,12(10):635-638
随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的不断深入,COPD后期肺间质纤维化(PIF)的改变逐渐取代了肺气肿的固有变化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使以往认为COPD与PIF是两种相互独立、不能共存的疾病类型的观点发生改变。双重的病理改变势必更加严重的破坏肺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缺氧和弥散功能障碍,使COPD病情恶化加速,目前这已经成为临床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仍可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文报告了PIF合并COPD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而深化认识,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及抗炎抗纤维化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肺灌注成像技术(MRPP)与DSA对照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肺栓塞患者,均行MRPP及DSA.通过在上、中、下肺野和异常区域内设置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获取灌注峰值信号强度及灌注图像.结果 18例诊断肺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肺栓塞.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寒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栓塞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