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死亡报告的临床表现和死因,为HIV感染者的关怀提供参考。方法:用EPI软件进行资料的输入和数据处理。结果:(1)报告死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在616例HIV感染死亡者中,354例具有死亡报告中所列的主要症状,进行性体重下降上95.2%(337/354),持续发热占72.3%(256/354),持续腹泻占51.1%(181/354)。(3)在290例具有次要临床表现的HIV感染死亡者中,持续性咳嗽者79.3%(230/290),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占25.2%(73/290),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占19.3%(56/290),全身多形性皮疹占12.1%(35/290)。(4)在106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HIV感染死亡者中,结核病占54.7%(58/106),神经系统病变占44.3%(47/106)。此外,报告的HIV感染死亡者,一般情况较差,具有乏力,纳差,极度消瘦乃至恶病质,占死亡者报告的占87.4%(188/215)。(5)艾滋病(AIDS)和疑似AIDS是HIV感染的主要死因,占57.8%(356/616);吸毒过量占20.6%(127/616),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和非疾病因素(自杀、意外伤害和打架)分别占了6.0%(37/616)和6.3%(39/616);1.5%(9/616)死于疟疾,注射假毒品和引产,有63.3%(390/616)的HIV感染者在诊断HIV感染或AIDS时已经死亡。81.1%(353/435)的HIV感染者死于家中,4.65(20/435)死于医院,14.3%(62/435)死于其它地方。还有181例死亡地点不详。结论:云南省HIV感染者的死亡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急需得到医疗和翔服务。开展抗病毒治疗和控制HIV感染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和减少毒品危害,加强对HIV感染者的社会和家庭关怀,加强基层对HIV/AIDS的识别诊断能力,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高感染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1年9月间159例AIDS死亡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DS死亡病人中,男性121例,女性38例。静脉吸毒感染占57.3%,性接触感染占39.6%,母婴传播感染占3.1%。17例接受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平均生存时间(448.37±236.29)d;未接受HAART治疗的142例,平均生存时间(97.38±197.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中86%就诊时已为晚期,其中87.4%出现机会性感染,12.6%为非机会性感染(包括机会性肿瘤),近90%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功能衰竭(54.7%)、循环功能衰竭(14.5%)、多脏器功能衰竭(12.6%)和感染性休克(12.6%)。结论 AIDS晚期病死率极高,肺部感染是造成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HAART是降低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因素,为降低病死率探索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34例AIDS相关淋巴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34例死亡病例表现为:高LDH水平,合并EBV感染率高,骨髓侵犯易见,常伴有分子生物学指标异常。导致其死亡的原因依次为:难治(70.6%)、感染(17.7%)、自杀(5.9%)、复发(2.9%)、第二肿瘤(2.9%)。结论 难治/复发是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减少该类患者死亡除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应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心理社会肿瘤学工作者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才能切实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新疆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住院死亡的152例HIV/AIDS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HIV/AIDS病人中,男117例,女35例;平均死亡年龄37.17岁。吸毒感染者96例,性途径感染者49例,有偿献血感染者3例,不明原因感染者3例,母婴传播感染者1例。无业人员130例;中小学以下文化水平144例。122例查CD4细胞计数,其中CD4细胞>350个/μL 4例,≥200~350个/mL18例,<200个/μL 100例。抗病毒治疗(HAART)24例,最长服药时间为6个月。合并1种机会性感染者17例,合并2种机会性感染者54例,合并3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者81例;主要合并结核病、肺炎、丙型肝炎(丙肝)、肺孢子菌肺炎(PCP)等。96例吸毒感染者中,11例曾行美沙酮替代治疗,79例在吸。结论 152例病人以吸毒人员为主,青壮年居多,HAART治疗覆盖面低,主要死于结核病、重症肺炎、丙肝肝硬化等。远离毒品,遏制艾滋,减少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应加大宣传及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云南省245例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特点,为预防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5例AIDS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5例AIDS死亡患者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129例(52.65%),86例行HIV RNA检测,病毒载量为(3.90±0.75)lg拷贝/ml;74例(30.20%)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平均生存时间为(1106.0±72.5)d;171例(69.80%)未行HAART,平均生存时间为(710.0±25.5)d,行HAART组生存时间长于未行HAA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38,P=0.002)。245例AIDS患者中183例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Is)。死于HIV相关性原因192例(78.36%),死于非HIV相关原因53例(21.64%)。在行HAART组与未行HAART组中死于HIV相关原因患者分别为70.27%、81.8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HIV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性休克在行HAART组与未行HAART组中的占比分别为24.31%、41.52%,未行HAART组死于感染性休克发生率高于行HAA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10)。结论 AIDS死亡患者普遍合并OIs,且确诊时间晚、HAART率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病毒载量高。OIs仍然是导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有效的HAART可以延长AIDS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蒙江明  张云辉  李军  汤卓  韦筱斌  黎建源 《内科》2010,5(5):489-491
目的分析南宁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收集190例AIDS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母婴传播感染次之。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既已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马尔尼菲青霉病引起的死亡明显增加。结论晚期AIDS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AID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方法对2010年住院期间死亡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艾滋病住院患者共死亡137例,病死率为10.56%,其中男性105例,女性32例,比例为3.28:1,住院时间为(12.82±16.21)d,72.72%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HIV抗体确认阳性到死亡的时间明显长于未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Z=-5.042,P=0.000)。最常见的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为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青霉病等。结论晚期AIDS患者病死率高,各种机会性感染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HAART能明显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239例艾滋病病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索云南省艾滋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就医行为,为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治疗和关怀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1990~1998年云南省在医务人员随访和病人就诊过程中诊断及报告的239例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的AIDS病人通过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而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70%),肺部感染(60%)和腹泻(49%)为主,病人从发现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年,55.2%的 在出现机会性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AIDS)发病期,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死于AIDS相关疾病。另外,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不断扩大,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不断降低,而死于其他非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却不断升高。文章就当前国内外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疗机构加强和提高对重点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中国AIDS死因监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东省1986~1999年HIV/AIDS流行情况,为广东省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广东省1986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1999年11月10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774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9例.1990年前发现的HIV感染者为境外人士,1990年首次发现广东省籍HIV感染者,1990~1996年期间广东省籍HIV感染者中77.1%为出境归来人员在境外通过性接触感染;1996年首次从广东省籍静脉吸毒(IDU)者中检出HIV感染者,IDU已成为目前全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比例为73.3%.HIV-1C亚型为广东省主要流行株.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性乱人群将成为另一个HIV高感染率人群.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AIDS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987~2003年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1987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至2003年底,累计报告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57例,其中AIDS病人155例,死亡110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境外感染为主转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福建省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已出现母婴传播的病例。HIV-1E亚型是福建省主要流行株。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流行的危险,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商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2000~2001年艾滋病疫情、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血清学监测、行为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浙江省艾滋病流行特征,提出防制措施。结果 2000~2001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57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4.2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3.69%;50.23%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两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77 560人,检出HIV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0.146%。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现象有升高趋势,2001年达23.84%。性乱人群中未使用安全套率较高,为69.3%。结论 2000~2001年艾滋病流行速率明显加快,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普遍,预计今后浙江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在相同CD4水平时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药干预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初诊未用过任何治疗药物、CD4细胞在200~600个/μl、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的病人,分为经静脉吸毒(IDU)感染组和经性和原因不明(STU)感染组。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给予中药扶正解毒,观测试验前及服中药一年后CD4细胞的绝对值、临床症状体征积分、KP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对比,CD4细胞绝对值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中药治疗后,两组病人CD4细胞数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细胞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入组病人症状体征积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体征积分IDU组明显高于STU组(P0.05);经过中医药辨证治疗1年后,两组病人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病人卡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U组明显低于STU组(P0.05);经过1年治疗后,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TU组评分高于IDU组。结论不同传播途径导致的HIV/AIDS病人,在CD4计数相同的情况下,症状体征和KPS评分会有差异,IDU感染者病情表现会更加严重。不同传播途径导致的HIV/AIDS病人,应用中药都可能起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resent phenomenological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periences of 12 gay men living with HIV/AIDS. Results revealed that following their reactions to the diagnosis, most progressed to viewing their lives and their HIV status more positively. Through data analyses, the researchers developed several continuums that describe the HIV trajectory as having empowering qualities. The continuums focus on several cognitive dimensions (i.e., changes in thinking and affect) that represented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of obtaining empowerment. The continuums also acted as progress indicators of how we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coping with HIV. The authors offer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this clientele.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AIDS临床特点及HIV的感染途径,对11例AIDS及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的p24,gp120抗体。11例HIV感染者中9例经性途径感染,2例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CD_4计数及CD_4/CD_8值下降。其临床特点主要为长期发热,呼吸道症状,皮疹,消瘦,淋巴结肿大,易并发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掌握山西省艾滋病(AIDS)流行状况和特征,明确防治工作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山西省1995~2003年艾滋病病毒(HIV)/AIDS病例报告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西省1995~2003年累计报告HIV/AIDS644例,平均每年以202%的速度增长,其中病人334例,占51.8%(334/644);死亡152例,占45.5%(152/334)。HIV感染人群以既往有偿供血员为主,因不规范的采供血造成经血液传播的占76.1%(490/644);主要分布在晋南、晋东南地区,占84.9%(547/644)。男女比例为2.1:1。不安全性行为占6.8%(44/644),吸毒占2.3%(15/644),母婴传播3.6%(23/644),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西省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且已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各级领导应提高认识,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同时,要开展医疗救治,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volu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creasing access to health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living with chronic, life threatening illness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based technology access center (CTAC) in an AIDS service organization. The goals of the CTAC were to increase Internet access among low-income and minority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Results of an evaluation of CTAC utilization showed that the goals of increasing Internet access for this particular population were achieved. Content analysis of websites retrieved from CTAC computers indicated that CTAC users searched primarily for commercial, business-related, general resource,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The CTAC was used less often for searching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for social and supportive functions. Community-based CTACs housed within AIDS service organizations can increase Internet access and potent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相似文献   

20.
新型毒品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性兴奋,降低自我控制力,滥用者常有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增加;新型毒品还通过降低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及疼痛的敏感性,增加HIV感染概率;新型毒品对HIV/艾滋病(AIDS)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治疗反应等也有影响。此外,新型毒品具有暂时缓解HIV/AIDS引起的相关抑郁、疲劳和恐惧等作用,促使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更多使用新型毒品。总之,新型毒品与HIV/AIDS有着密切复杂的关系,新型毒品使用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