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安医家汪廷元所著的《赤崖医案》中的几则血证医案,体现了汪廷元诊疗血证的学术思路,反映了汪廷元的临证水平。汪廷元临证详审病因病机,注重脉诊,见血不妄止血,寒热并用,强调治病求本。文章通过对《赤崖医案》血证医案的分析、总结,认为汪廷元临证辨治血证审因求证,脉证合参的学术思路,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的诊疗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家吴楚是新安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吴楚医案《吴氏医验录》几则血证医案,代表了吴楚诊治血证的水平,体现了吴楚血证诊治的特色,吴楚临证重视温补,善用补中益气法,注重脉诊,在血证的诊治中亦善用温补之品,认为血证以虚损为主,失血日久必虚。本文通过对《吴氏医验录》血证医案的分析,从而总结吴楚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摄血并举,重视温补脾肾的学术特色,以期为中医临床血证诊疗提供思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家孙一奎,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在其著作《赤水玄珠》第九卷中专设血证一门,各科血证共13章节,论治详细,颇具特色,在其《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中亦有关于血证的精彩论述,通过对孙一奎《赤水玄珠》中各科血证诊疗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止血并举、重视温补、不纯用寒凉的学术特色,同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血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回春录》中有关血症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王孟英对火热之邪所致出血症的病机理法认识和遣方用药的特色。王孟英多从肝肾立诊治疗血证,用凉润清解法来救阴防亡血、泄热以凉血、滋阴以补血,并藉此发挥二至丸的应用,在血证治疗上疗效显著,对养血和治血原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唐宗海的《血证论》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提出经血治水,辨证调理,崩带同源,治脾为主;胎病多端,水血立法,产后诸证,皆宜治气。所举诸证,皆与血证有互相发明之处,方药平正,颇切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鸿选 《中原医刊》1995,22(9):27-28
出血诸证,临床颇为多见,中医诊治颇具特长。现就内科血证的辨治经验与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析新安医家程从周血证诊疗思路。程从周所著《程茂先医案》集中体现了其诊疗思想和学术经验,其擅用人参、黄芪温补培元,属新安医学中的"固本培元派";运用温补的诊疗思想亦体现在其诊治血证多运用补中益气法,遣方用药以参芪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8.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为论述血证之专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血证辨治的临证指南。本文仅就该书中血上干证辨治规律进行分析,并以鼻衄为例,对高原血证的病因病机,和《血证论》对高原血证治疗的指导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外感高热诊疗心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感高热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治疗的关键则是方证的准确识别。六经辨证为诸病而设,非为伤寒一病而设,高热的辨证治疗可遵循六经辨证规律。温病源自伤寒,而又羽翼伤寒,大量有效的温病方方证在高热诊疗中有重要价值。误治变证是疾病的特殊形式,高热过程中常见有误治变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重要治则。总结疾病的体质层次规律和疾病层次规律,临证时不拘泥于疾病的现代病名诊断与中医证候诊断,根据疾病的四诊信息,遵循"有是证用是方"、"见证施治"原则,中医在高热的临床诊疗中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黄元御首重中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对多种疾病论治多有独到的见解。迄今,未有分析梳理其止血思路者,现就其关于出血证的论述进行探析。梳理黄元御各书所述出血诸证的主要病机,总结其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为临床治疗出血提供思路。黄氏认为血统于中气,中气虚败,中下之湿寒,则四维莫运,血证旁出,可谓执简驭繁。治疗故围绕中气立法,以培土泻湿为要,意在恢复中气升降之权,统摄诸血,推动四维周旋运转使升降有序,血行有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