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增加,SD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限制、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喹硫平在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2例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服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服用喹硫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精神状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24%(37/41)(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11/41),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27%(12/41)(P0.05)。结论喹硫平在治疗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贫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方法:贫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方面的依从性,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以及再住院率。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89.1%,78.1%和77.3%,优于对照组的77.3%,53.1%和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SDSS评分为7.66±1.62分,低于对照组的8.66±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8.59%,低于对照组的1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贫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服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治疗依从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临床痊愈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出院时进行评估,1年后随访时用该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社会功能,按依从性良好和不良将其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比较两组BPRS、SDSS和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 出院时两组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随访时依从性差组BPRS和SDSS评分均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其再住院率也显著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结论 结果 显示治疗依从性差可导致病情控制不良和社会功能明显缺损,提示采取包括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应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乌灵胶囊,观察组应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HAMA、HAM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HAMA、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行为疗法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将在我科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n=50)给予奋乃静治疗,对照组(n=50)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PR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BP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行为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看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行为康复护理,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与BPR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中,使用行为康复护理策略,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站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肺结核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种不同管理方法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22.38±3.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2.82)分;且服药依从评价为优32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94.34%(50/5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4%(41/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在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中较常规管理方式更优,是一种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团队式健康管理模式对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辖区内登记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晓情况、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危害、诱发因素及预防方法等疾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率为92.00%,与对照组的7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接受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能帮助患者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改善治疗依从性,利于疾病控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居家康复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入户康复指导干预,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不提供康复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统计其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SD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PRS、SD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PRS、SDSS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BPRS、SDSS总分均有升高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再住院率分别为7.69%和28.21%.结论 居家康复措施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两种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我市纳入国家"686"免费服药项目70人为实验组开展个案管理,另从我院2014年出院后纳入社区管理患者中选取98名作为对照组开展基础管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个案管理组病人在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基础管理组(P﹤0.05)。结论:在社区对重性精神病人开展个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治疗以及口服利培酮,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负性情绪变化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和PS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率97.73%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其服药依从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瑞巴派特片在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瑞巴派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并出血,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溃疡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程式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残,康复的作用.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训练组患者进行程式训练,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精神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用BPRS量表评价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用SDSS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复发情况及(再)就业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12个月训练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病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的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有效延缓社会功能缺陷,尽早重返社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群体半开放管理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群体半开放管理模式,应用SF-36量表为依据制订调查问卷,比较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两种管理模式对两组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并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以Fugl-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和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SS和ADL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0.91%)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26,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21,P<0.05),观察组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群体半开放管理对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骧 《当代医学》2012,18(25):133-134
目的比较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岳阳市康复医院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国产奎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国产利培酮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有效率为81.54%,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后,两组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两组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吞咽困难和锥体外系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奎硫平用于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相对于利培酮,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元化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多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定量表(SDS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多元化管理,可改善患者疾病程度及社会功能缺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52-154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控制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率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积极有效,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社区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4个时间点之间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以治疗前最低,治疗1个月后次之,治疗3个月后再次之,治疗6个月后最高,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BI评分、FCA评分及SW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