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刺法)45例与对照组(传统针刺法)35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周期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发生相关并发症共16例次,发生率为36%;对照组发生相关并发症共23例次,发生率为66%。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血管科住院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饮水试验积分由(4.51±0.5)分下降至(1.78 ±1.09)分,对照组由(4.57±0.49)分下降至(3.98±0.91)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76.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总结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对患者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性球麻痹病人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本针法可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微循环,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64例中风患者分为头皮针治疗64例(治疗组)与体穴治疗64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10天以内者疗效优于11~30天和31天以上者;年龄在50岁以下者疗效优于51~70岁和71岁以上者;不完全性偏瘫者疗效优于完全性偏瘫者.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通过息风泻火、平肝潜阳、醒脑开窍、祛瘀生新作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反之,疗效次之.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收治了8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3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8例患者,为住院和门诊患者,男49例,女3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5岁;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51例;脑出血致偏瘫35例,脑梗死致偏瘫53例;病程1~60天。这些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在病情稳定后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性球麻痹又称作假性延髓性麻痹及进行性痉挛性延髓瘫痪病。常见原因是脑卒中。首次发病的脑卒中一般不合并假性球麻痹 ,至少 1次以上复发的病人才能出现此病。其临床表现以饮水呛咳 ,构音障碍和强哭强笑为特征。笔者多年来一直采用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此症。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性 13例 ,女性 2 2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5 6岁 ;病程最短 7d ,最长 15d。2 治疗方法2 1 治疗原则 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2 2 取穴 主穴 :内关 (双侧 )、人中、风池 (双侧 )、完骨(双侧 )…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施以醒脑开窍针剌法(取穴:人中及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咽后壁点刺)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针刺法(取穴:哑门、廉泉、通里、合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有效地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语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15.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三个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和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为主症。吞咽困难轻者仅进食、饮水呛咳,重者只能依靠鼻饲流食、静脉补液维持生命;因易致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国每年急性脑血管病新发病例超过百万,其中因双侧皮质束受损,吞咽障碍发病率25%-42%。我科将董氏针法中的倒马针法联合针刺人迎穴、三阴交穴,治疗对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醒脑汤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性球麻痹(Pseudobularpalsy),即中枢性延髓麻痹,又称上运动元性或核上性延髓麻痹,系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所引起的一组吞咽及迷走神经麻痹症状群。临床以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呛水为主要症状,可伴有锥体来征及强哭强笑。常见于中风病,亦见于脑动脉硬化症、脑炎等病。假性球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先语症”的范畴,是临床较为棘手的中风伴发症。常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加重病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用自拟“醒脑汤”治疗34例此类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患者刘某,男性,63岁,干部,住院号48651。以“’首题、…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醒脑开窍配合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123例,与单纯常规输液治疗组治疗123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评价拔胃管的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配合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0-2005年间收治的中风后合并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的针灸组。针灸组以两组穴位交替运用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加以针灸治疗后会显著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静滴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假性球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及醒脑静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静滴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假性球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笔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0例,并设对照组4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