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6)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6.3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6例)。两组患者均按《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诊疗指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第1~3天行血液滤过(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前稀释量4 L/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第3、7天HLA-DR表达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3、7 d 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的HLA-DR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稳态,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7.4岁。按照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5.3±14.8)岁,体质量(57.7±10.4) kg;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1±13.3)岁,体质量(58.1±14.9) kg。对比分析两组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12 h及72 h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8 d存活率、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12 h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在治疗72 h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8.1 d±3.8 d vs 10.5 d±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 d存活率比较(72.20%vs 5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间隙性HVHF可以有效清除脓毒症患者炎性介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人力消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 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入住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54 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CBP 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 时,对患者持续性观察,测定其APACHE域评分。收集患者不同CBP 治疗时间段的血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CD4+ / CD8+ ,ELISA 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IL-6、IL-10 和TNF-β,凝固法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免疫比浊法检测FIB。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PT、APTT、TT 和FIB 含量高于健康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BP 治疗12、24、48、72 h 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 相比CBP 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患者组的CD3+ 、CD4+和CD4+ / CD8+细胞频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相比治疗前,CD3+ T、CD4+ T 细胞频率逐渐升高(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 的CD4+ / CD8+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 h 的CD3+ 、CD4+及CD4+ / CD8+细胞频率低于健康组(均P<0.05) 。CBP 治疗12、24、48、72 h 的IL-1、IL-6、IL-10 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CBP 治疗48 h、72 h 的TNF-β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 h 的IL-1 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72 h的IL-6、IL-10 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 h 的TNF-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 的APACHE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通过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改善脓血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 System 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于本院诊治的 92 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VVH治疗)、研究组(HP联合CVVH治疗),每组各 46 例.治疗7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 7 d后对比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治疗 7 d后,采用IE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肾血流指标水平,采用 PUZS-600A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通路相关因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EDV、PS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 Scr、CysC、hs-CRP、IL-6、VCAM-1、PCT 及外周血 TLR-2、TLR-4、NF-κB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肾胺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联合CVVH治疗脓毒症合并AKI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肾血流、肾功能,减轻机体炎性损伤,可能与抑制TLRs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过滤(CVVH)治疗的脓毒症患者适量补充谷氨酰胺,对其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例,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30)和常规组(n=26)。谷氨酰胺组患者CVVH开始后即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 g每天2次,持续静脉滴入,疗程3 d。抽取静脉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Cr)、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水平,同时计算2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谷氨酰胺组ALB及PA数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PC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APACHEⅡ评分数据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负氮平衡,补充适量谷氨酰胺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糖代谢、尿量和肾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3 月至 2023年 5 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86 例脓毒症所致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CRR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糖代谢、预后情况和肾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PBG)、肾血流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平均渡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FPG、2PBG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尿量恢复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的肾血流峰值强度、AUC、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所致AKI患者糖代谢、尿量和肾血流. 相似文献
8.
对脓毒症犬模型进行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对其内皮细胞的影响。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三组动物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前(T1)、注射后60 min(T2)、120 min(T3)、240 min(T4)、480 min(T5)时采取血液标本,检测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除对照组外,四组动物造模后血浆ET、vWF和LPS浓度均较造模前升高5~6倍,治疗后4 h,HVHF组ET、vWF和LPS浓度缓慢下降,而序贯组在治疗后2 h,即可见ETv、WF和LPS浓度同步下降,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可降低血浆LPS、ET和vWF水平,调控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防治DIC,从而在阻断脓毒症、MODS向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脓毒症犬模型进行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对其内皮细胞的影响.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三组动物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前(T1)、注射后60 min(T2)、120 min(T3)、240 min(T4)、480 min(T5)时采取血液标本,检测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犬肾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健康雄性犬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和脓毒症+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组(C组)。各组分别于00、.5、1、2、3、4 h等不同时点测定心率、血压、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4 h点处死动物,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小管损伤程度;采用生物发光测量法检测肾组织线粒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三磷酸腺苷酶(ATP酶)、ATP生成量(P/O比值)变化。结果B组动物与A组相比较,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血Scr、TNF-α水平于造模后0.5 h升高,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肾小管坏死评分值明显增高,肾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明显下降,氧自由基(ROS)含量升高;其中SOD酶活性的下降与TNF-α含量的增高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65,P<0.01)。经HVHF治疗后,C组犬肾组织损伤轻于B组,相应指标亦好于B组。氧化应激反应能力的相对不足和氧化损伤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HVHF通过清除异常增高的炎症物质水平,减轻肾组织的氧化损伤,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1.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犬肾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犬肾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健康雄性犬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模型组(B组)和脓毒症+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组(C组)。各组分别于00、.5、1、2、3、4 h等不同时点测定心率、血压、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4 h点处死动物,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小管损伤程度;采用生物发光测量法检测肾组织线粒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三磷酸腺苷酶(ATP酶)、ATP生成量(P/O比值)变化。结果B组动物与A组相比较,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血Scr、TNF-α水平于造模后0.5 h升高,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肾小管坏死评分值明显增高,肾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明显下降,氧自由基(ROS)含量升高;其中SOD酶活性的下降与TNF-α含量的增高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65,P〈0.01)。经HVHF治疗后,C组犬肾组织损伤轻于B组,相应指标亦好于B组。氧化应激反应能力的相对不足和氧化损伤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HVHF通过清除异常增高的炎症物质水平,减轻肾组织的氧化损伤,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2.
陈庆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4):715-717,697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以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尿素、肌酐及其他代谢废物及体液的潴留,其中水钠潴留、容量超负荷、高血钾及酸中毒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严重脓毒症发生后可并发急性肾损伤.本文综述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疗效观察。方法32例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血滤前后观察生命体征,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检测电解质、肾功、血小板计数及血凝四项、血气、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石(IL-6)等。结果病人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血滤前后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计量指标资料采用t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出良好的效果。32例病人,死亡3例,其余治愈,治愈率达90、9%。结论在脓毒血症发生的早期,连续性血液滤过是除了药物与手术之外,通过体外循环途径去降低各种炎症介质,可作为烧伤脓毒症防治的另一条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天花粉对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花粉对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邬伟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80)郭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检验科免疫室上海200433)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都很低,其中以血液肿瘤患者更为低下。天花粉有抗癌疗效[1],本文... 相似文献
16.
间断短时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间断短时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重症胰腺炎病人经过短时、重复血液滤过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血滤组与非血滤组住院第4天TNF-α及IL-8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住院第10天2组IL-6、IL-8及APACHE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断血液滤过治疗在控制病情、减轻或缩短SIRS上较非血滤组优越,提示该方法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的急性异常,持续的肝损伤容易引发急性肝衰竭。以往的研究已证实急性肝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失衡和易位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益生菌的减少及炎症状态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功能活跃,参与了疾病病情的加重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ICU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院ICU的87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VV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CVVH+H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乳酸(L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量、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WBC、Hb、BUN、Scr、LA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尿量较治疗前升高,所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及TNF-α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ICU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尿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以右旋糖酐40在不同时间(阻断冠脉前后)行等容血液稀释,对急性心肌缺血6h犬红细胞滤过指数的影响。实验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阻断冠脉前后来给任何治疗;Ⅱ组:阻断冠脉后30min以右旋糖酐40等容置换血液15ml/kg体重;Ⅲ组:阻断冠脉前1h按Ⅱ组方法行血液稀释;Ⅳ组:阻断冠脉前24h按Ⅱ组方法行血液稀释。分别测定结扎冠脉前、扎3h、扎6h的红细胞滤过指数、结果如下:阻断冠脉后,Ⅰ组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升高(P<0.05),Ⅱ组虽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Ⅲ、Ⅳ组则保持相对恒定。提示不同时间行等容血液稀释均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而且阻断冠脉前稀释的效果明显优干阻断冠脉后稀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IL-6、TNF-α)、肠道通透性指标(DAO、D-LAC)、住ICU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38.91±5.18)ng/L vs(51.34±6.05)ng/L]、[(216.60±16.30)ng/L vs(327.49±20.42)ng/L]、[(4.01±1.27)IU/L vs(6.37±1.46)IU/L]、[(8.49±2.37)mg/ml vs(12.61±3.5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减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肠黏膜损伤,改善病情,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