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IF-1α和VEGF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组织4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8例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IF-1α和VEGF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瘤体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和VEGF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VEGF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阻断或抑制HIF-1α和VEGF的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axillin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免疫组化法检测NCE(正常宫颈上皮)、CIN(宫颈上皮内瘤变)与SCC(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xillin蛋白(桩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并检测Ki-67标记的PI(增值指数)以及CD34标记的MVD(微血管密度)。结果 SCC组桩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CE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以及CD34标记的桩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宫颈上皮细胞膜中;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异型细胞膜或细胞质中;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一般表达在棕黄色癌细胞膜或细胞质中。结论 paxillin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均有一定关系,是造成预后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rin和IL-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CIN3、28例CIN1-2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rin和IL-6的表达。结果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IN1-2组(P〈0.05);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宫颈浸润癌中Ezrin和IL-6表达呈正相关rs=0.794,P〈0.05)。结论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预后的指标;Ezrin和IL-6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及其受体c-Me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及免疫组化法测定15例正常宫颈、例CINⅠ-Ⅱ及15例CINⅢ、例宫颈浸润癌患者血1271清HGF的含量及其组织c-Met受体的表达。结果宫颈浸润癌血清HGF平均浓度为458pg/ml,显著高于正常宫颈175pg/ml、CINⅠ-Ⅱ168pg/ml、CINⅢ245pg/ml(P均〈0.05);宫颈浸润癌组织c-Met受体阳性率为52.1%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及CIN(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HGF水平与其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率成正相关。结论宫颈癌血清HGF水平及其组织c-Met阳性表达增高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侵袭的重要因素,HGF/c-Met联合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27-9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宫颈组织蜡块共208例,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10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66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HIF-2α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2α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HIF-2α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HIF-2α蛋白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 HIF-2α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18.2%、73.5%,VEGF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21.2%、68.6%;HIF-2α蛋白和VEGF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2α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和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HIF-2α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VD在HIF-2α蛋白、VEGF蛋白阳性组的表达均高于其阴性组的表达(P<0.05)。结论 HIF-2α可能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而促进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成为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P2A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CINⅠ、40例CINⅡ、45例CINⅢ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蛋白的表达。结果 CIP2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且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P2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过表达,且与宫颈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为将来发展以CIP2A为靶分子的宫颈癌临床诊断和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宫颈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妇科疾病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以及20位健康体检妇女的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以及病变组织中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单纯炎症病变、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5.79%、81.82%、95.45%及100.00%;单纯炎症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浸润癌患者病变组织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3.45%、52.38%、71.43%及100.00%。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及病变组织hTERC基因的表达与C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扩增可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ndian hedgehog(IHH)过度表达在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7例宫颈浸润型鳞状上皮癌、37例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IN)及32例非肿瘤性宫颈病变标本进行IHH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13例宫颈浸润型鳞状上皮癌、7例CINⅢ病变及2例CINⅡ病变标本中IHH特异性地表达在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细胞胞浆中.[结论]IHH的过度表达是早期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及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eukocyte Asso-ciated Ig-like Receptor,LAI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浸润癌患者45例(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Ш级(CINШ组)患者42例临床资料,并以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型活性;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表面跨膜型受体LAIR-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CD4+T细胞在CD3+T细胞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Ⅲ组(P<0.05),宫颈浸润癌组LAIR-1在T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组LAIR-1在CD4+T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Ⅲ~Ⅳ期宫颈癌患者LAIR-1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t=2.4094,P<0.05)。结论 CD4+T细胞比例的上升和LAIR-1表达改变了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影响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P21、CDK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1及CDK6的表达情况,分析他们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P21及CDK6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21的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5)无关;CDK6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均有关.结论 P21及CDK6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及局部组织中相应配体MICA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KG2D-MICA在宫颈癌中的抗肿瘤机制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组与宫颈组织正常组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MICA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CIN及子宫肌瘤患者组与宫颈组织正常组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的表达分别为(76.87±9.39)%、(81.84±7.94)%、(86.77±8.68)%、(93.968±4.9)%,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病例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相应配体MICA mRNA的表达率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子宫肌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NKG2D的配体MIC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随着病变进展其表达有升高趋势,可能与宫颈鳞状上皮损伤向宫颈癌的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宫颈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及其配体MICA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1(AT1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的表达情况.选择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CIN组织中分别为40.0%、36.7%、23.3%,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71.4%、77.1%、65.7%.从正常宫颈到CIN再到宫颈癌,AngⅡ、AT1R和bFGF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0.05).Ang Ⅱ、AT1R和bFGF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AngⅡ、AT1R和bFGF的表达成正相关(rs分别为0.947,0.860,P<0.05);AngⅡ及AT1R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s=0.827,P<0.05).结论:3种蛋白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妇女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法)检测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0例CINⅡ~Ⅲ级及30例早期浸润癌标本的PCNA、Bax表达水平,并选择30例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结果PCNA、Bax表达率随CIN病变进展而逐渐升高。早期浸润性鳞癌的PCNA阳性表达率较其余各组高(<0.01),CINP CNA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高(<0.05)。宫颈癌标本Bax的阳性表达率为53.3%,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及CINⅠ级(<0.01)。结论青年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和Bax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MT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PI)均依次递增(均P<0.05);在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凋亡指数(AI)逐渐降低(均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MT表达阳性组PI较高,AI较低,与MT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MT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T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检测MT的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浸润癌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TBS诊断系统从细胞学角度将鳞状细胞异常分为3类:不典型鳞状上皮(ASC)、轻度鳞状上皮内癌变(LSIL)、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HSIL相当于CINⅡ、Ⅲ和原位癌,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kirme imert domain cotaining receptor/fetal liver kinase-1)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KDR的蛋白表达。结果 VEGF主要在肿瘤细胞表达,KDR在间质细胞、肿瘤细胞、腺体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并与VEGF有相似性,癌巢边缘阳性表达降低。结论 VEGF、KDR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些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p63、p73蛋白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63、p73基因在宫颈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2例宫颈鳞癌和8例宫颈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中p6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问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6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主要表达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增生的储备细胞、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和鳞癌组织中.在正常组、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组(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组(CIN 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组(CIN Ⅲ)和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44.4%、40.0%、47.4%和68.8%,正常组、CIN组和鳞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7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主要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中,在鳞癌癌巢中散在分布.在正常组、CIN Ⅰ组、CIN Ⅱ组、CINⅢ组和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88.9%,80.0%、73.3%和46.9%,正常组和CIN组与鳞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正常组、CIN组和鳞癌组之间p63、p7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负相关.在宫颈癌中,p63蛋白的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分级有关,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73蛋白的阳性率仅与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 p63高表达于鳞状细胞中,可作为宫颈鳞癌及具有向鳞状上皮分化倾向的增生储备细胞的标志物.宫颈鳞癌组织中p63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而p73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起到了相互拈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 ,检测 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为 75 .7% ,MVD计数平均为 5 3.2 5± 12 .82。VEGF表达和MVD计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检测肿瘤中VEGF和MVD有助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 ,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Ⅱ~Ⅲ、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_1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4%、27.6%(P<0.05),TGFβ_1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4%、63.6%、86.2%(P<0.01)。结论 TGFβ_1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提高TGFβ_1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增多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异常增殖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LS180上清液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体外共培养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V30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其受体(b FGFR)、HSPG2、p53、c-myc 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VEGF、VEGFR(KDR)、b FGF、b F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共培养细胞模型中,0.66、0.33 mg/L浓度的HSYA对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b FGF及其受体b FGFR和癌基因c-myc及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多糖HSPG2的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对抑癌基因p53 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0.66、0.33 mg/L浓度的HSYA对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b FGF及其受体b FGFR的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HSYA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共培养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控VEGF及其受体、b FGF及其受体、HSPG2、c-myc和野生型p53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揭示HSYA可能是潜在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