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选择4~12岁弱视患儿共38例(69眼),在配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电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及矫正视力的检查;实验组患儿电梅花针1次叩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查。结果 P-VEP:实验组电梅花针叩刺即刻效应,P100波峰潜时明显缩短,P<0.05,而振幅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P100波峰潜时明显缩短,P<0.05,而振幅无显著性差异。视力:实验组36眼经治疗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32眼(88.9%);对照组33眼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24眼(72.7%)。根据弱视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分析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电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使弱视儿童P-VEP的P100波峰潜时缩短,该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视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 选择4~12岁弱视患儿共38例(69眼),在配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电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及矫正视力的检查;实验组患儿电梅花针1次叩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查.结果 P-VEP:实验组电梅花针叩剌即刻效应,P100波峰潜时明显缩短,P<0.05,而振幅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P100波峰潜时明显缩短,P<0.05,而振幅无显著性差异.视力:实验组36眼经治疗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32眼(88.9%);对照组33眼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24眼(72.7%).根据弱视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分析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电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使弱视儿童P-VEP的P100波峰潜时缩短,该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视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7~14岁82例(13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实验组加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随访2年,对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6.81%,对照组有效率42.42%,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P-VEP中p100波幅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实验组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左旋多巴能有效提高大龄弱视患儿视力,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叶黄素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54只患眼)与观察组(30例,54只患眼)。两组均采用佩戴眼镜、遮盖疗法矫治,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叶黄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耳穴贴压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起效时间、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高于对照组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叶黄素治疗弱视患儿效果显著,起效快,有助于提升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弱视患者以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单眼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短时遮盖治疗,观察组37例,行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观察分析患眼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疗效差异,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VEP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VEP振幅、视力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临床弱视儿童以短时遮盖、阿托品配合治疗,视力得到显著提高,视觉功能改善,疗效理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已治愈弱视患儿与正常视力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 寻求一种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预测弱视疗效的手段, 并且进一步观察影响P-VEP的相关因素, 为进一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60例 8~12岁经正规弱视治疗后弱视治愈儿童分为单眼弱视治愈组(40人, 弱视治愈眼40只, 而另眼为相对正常眼40只)及双眼弱视治愈组(20人40只眼)。20例视力正常的同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P-VEP的潜伏期和振幅, 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VEP的相关因素。结果: 3组双眼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治愈组及双眼弱视治愈组的弱视眼P100 波较正常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其中单眼弱视治愈组弱视眼明显低于双眼弱视治愈组。单眼弱视治愈组的相对正常眼P100 波较正常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 而与双眼弱视治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自身弱视眼比较P100 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弱视眼P100 潜伏期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初治矫正视力、初治年龄及屈光度。结论: 通过弱视治疗, 虽然患儿视力恢复正常, 但弱视眼及相对正常眼的视功能仍未恢复正常;初治矫正视力、初治年龄及屈光度对患儿视力及视功能恢复均有重要影响;仅针对增加视力的传统弱视治疗对于提高双眼视功能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单纯性失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PSQi评分各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睡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间断遮盖与常规光学矫正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2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光学矫正治疗,观察组接受间断遮盖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M、视力高于对照组,p100潜伏期、M振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间断遮盖应用于小儿弱视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患儿视觉功能与弱视治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益气健脾口服液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锌、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锌、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耳穴贴压对小学三-五年级学生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对海口市二十五小学三-五年级视力检测为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的368名小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分层抽样法与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84名,对照组患儿仅进行视力保健知识讲授与日常眼保健操保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裸眼视力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视力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儿治疗第6周及第12周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日常保健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贴压对小学生屈光不正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视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