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使用外套管针低位后路法行颈内静脉穿刺120例,用于输注入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穿刺成功116例,成功率97.5%,失败4例(2.5%),其中3例误穿动脉,1例皮肤外导管折断。体会到此穿刺途径易掌握,合并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王培山 《中原医刊》2004,31(19):36-37
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0月对特殊群体采用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法进行了100例操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由难、静脉高营养、测定CVP及插入右心导管检查者。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5年7月共行低位后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120例,现将其方法及临床使用情况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聚四氟乙烯外套管让海产)成人型,长16cm,外径1.2mm,16号静脉穿刺针长7cm;导  相似文献   

4.
最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一种最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新的颈内静脉穿刺入路。该进针点在下颌角后1cm下1 ̄1.5cm处,即颈动脉三角顶点。经50例临床实践体会具有体表标志清楚,穿刺技术容易掌握,能避免误穿动脉产生血肿、血胸、气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自1929年Sottin首次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测CVP获得成功以来,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方面显示了很大价值.虽然,穿刺径路多、技术完善,但由于存在安全性问题,寻找新径路或新方法也就日趋迫切,作者近期采用垂直法穿刺技术,旨在提高穿刺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 《医学综述》1996,2(1):24-25
<正>在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颈内静脉也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十年来,颈内静脉置管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8.
近2年来,我科应用高位前路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于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而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血液透析中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有:1)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能保证血流量,确保有效透析;2)易于固定,导管不易脱出或折断;3)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也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行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0.
最低位颈内静脉穿刺在小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锁骨上切迹为引导行最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用于小儿的意义。方法:锁骨上切迹与右侧乳头连线的延长线上,切迹上约0.5~1.0cm为穿刺进针点。用普通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30~40°角。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75.0%),二次穿刺成功8例(18.2%),针尖略偏向外侧穿刺成功5例(11.4%)。全组无1例并发症。结论:于小儿采用最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定位清楚,并发症少,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颈内静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2 0 0 1- 2 0 0 2年为测量中心静脉压力或行静脉营养治疗的需要 ,给 76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结果有 12例患者误入颈内静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 ,男 4 6例 ,女 30例 ;年龄 4 5 -79岁。清醒患者 32例 ,昏迷患者 4 4例。采用美国BD公司的 16号单腔中心静脉穿刺圆盘针。1.2 方法 :垫高患者肩背部 ,双手臂放于两侧 ,在右锁骨中外 1/ 3处、锁骨下一指处局麻后进针 ,针尖指向甲状腺方向 ,过锁骨后回抽见静脉血 ,用Seldinger技术置管。2 结果76例患者有 12例误入颈内静脉 ,一般均为术后拍胸片所证…  相似文献   

12.
覃加敏  李桂明 《中外医疗》2011,30(27):104-104
目的 研究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分别用高位法和中路法行颈内静脉行脉穿刺置管术,观察2组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的穿刺成功率、误入动脉、发生血肿概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发症少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力  李朝阳  吴冬  敖杰  周伟  李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78-18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经路。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1例,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观察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占80%,位于内侧者占20%;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692(±0.023)cm;其中男性颈内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285°(±0.865°)。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陈大燕  高泉  陈春彬  廖霖 《广东医学》2001,22(7):576-577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路法 ,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 观察 42具成人尸体的颈内静脉外径及体表投影 ,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的关系 ,以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 30mm处为穿刺点临床应用 16 9例 (改良法 ) ,并与中路法 15 0例作对比 ,观察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7 6 % ,对照组为 95 .3 % (P <0 .0 5 )。试验组皮肤至颈内静脉的深度为 ( 2 1± 0 3)mm ,对照组为 ( 3 1± 0 3)mm(P <0 0 1)。试验组误穿动脉及胸膜发生率为 0 6 % ,对照组为 4.0 % (P <0 .0 1)。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改良法与中路法比较 ,进针浅 ,损伤小 ,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5.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药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穿刺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既减轻了病人因反复动、静脉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收到满意效果。1穿刺的方法1.1术前准备①美国ARROW中央静脉导管1副,静脉穿刺包1个,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单位)、肝素帽、3M透明敷料、2%碘酊、酒精、碘伏。②病人体位:去枕平卧,颈背下垫一小枕,使穿刺点向前挺出。头转向…  相似文献   

16.
颈内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正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99-3800
我院外科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56例患者采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梁大顺  廖历兴 《吉林医学》2009,30(13):1362-1362
颈内静脉置管在临床上作为患者术中、术后CVP监测,胃肠道手术患者全静脉营养,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危重患者抢救用药的通道等诸多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重视。但穿刺不当也会造成一些诸如误伤动脉、气胸、空气栓塞、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笔者于2006年7月-2007年7月对68例患者成功施行了右侧中路颈内静脉穿刺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特将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触摸法"行颈内静脉逆向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5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采用颈内静脉触摸法行逆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静脉触摸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颈内静脉产生的"浮力感"而非"实质感"判断颈内静脉深度和走行方向。在颈内静脉走行方向上,取环状软骨平面或上下1~2 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颈内静脉走行逆向。记录穿刺时间、"一针见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情况。结果:穿刺时间为190±81 s,一针见血率为39/50(78.0%);一次穿刺成功率45/50(90.0%),二次穿刺成功5例。有1例误穿动脉,经按压后再次穿刺成功,无明显血肿,无气胸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触摸法颈内静脉穿刺可作为逆向颈内静脉穿刺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两点定位法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鸿武 《广东医学》2007,28(11):1725-1725
右侧颈内静脉由于向下直接延续至上腔静脉,二者成角小,便于穿刺,通常作为颈内静脉穿刺的首选.在近2年的反复探索和实践中,我科结合既往文献经验总结出一种更为准确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定位方法,命名为"两点定位法",在初学者的教学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