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时,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鼻腔粘膜瓣和泪囊联合瓣,以扩大造孔与修复裸露骨质,预防造孔狭窄和肉芽增生。方法:对14例(16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溢泪症状消失,造口通畅,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者。结论:在常规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时行中鼻甲腋重建,能最大限度保持鼻腔结构,预防肉芽组织增生和粘连狭窄,有效提高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均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采用枪状镊行泪囊定位,用微电刀头切开鼻黏骨膜瓣及泪囊瓣,并将骨膜瓣覆盖在泪囊窝骨窗骨质上防止造瘘口狭窄.结果:经术后3~12个月随访,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面部不留瘢痕、泪囊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及有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04例先天性腭裂患儿婴儿期手术修复的效果.探讨先天性腭裂婴儿期修复的可行性及语言功能效果。方法对104例先天性腭裂患儿在口腔或鼻腔插管复合麻醉下分别选用单瓣法、二瓣手术法、三瓣手术法、四瓣手术法或“Z”成形术、反向双“Z”形瓣法等修复。结果104例均为一期愈合,外观形态得到良好效果,1~20年的随访,显示语言功能良好。结论在口腔或鼻腔插管复合麻醉及熟练的手术技巧下,先天性腭裂婴儿期手术修复是安全的,比延期手术效果明显.特别是语言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封闭前腭裂及口鼻瘘,重建牙槽突的完整性及稳定的上颌骨骨性支架,利于牙齿的萌出、生长及错位牙的正畸治疗,我们在修复腭裂的同时行自体腭骨颗粒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方法 在腭裂修复的同时,设计犁骨黏骨膜瓣与鼻腔黏膜封闭鼻侧面形成植骨床,钳取腭骨边缘骨质修整为颗粒骨,植入牙槽突裂之问,唇黏膜瓣及腭黏骨膜瓣封闭口腔前庭瘘及腭侧面,对位缝合。结果 36例腭裂修复术全部成功,植骨术35例成功,其中4例在植骨区有牙齿萌出。1例因局部感染,植骨外露而失败。结论 腭裂伴牙槽突裂,同期自体腭骨颗粒移植修复在技术和方法上是可行的。对植骨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2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17例肿瘤全切14例(82.3%),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9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部分大龄唇腭裂患者采用了联合一次性修复术 12例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7~ 2 0岁 ,其中 7~岁 7例 ,11~岁 3例 ,16~ 2 0岁 2例。均为Ⅲ度唇腭裂 ,其中单侧裂 10例 ,双侧裂 2例。1.2 手术方法1.2 .1 麻醉方法 经口腔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7例 ,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5例。1.2 .2 修复方法 腭裂修复根据类型采用两瓣法、三瓣法及加犁骨瓣法。唇裂修复采用下三角瓣法及旋转推进法。 2例双侧唇裂均采用矩形瓣法修复。全部病例均先行腭裂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该院2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采用"三瓣法"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均随访9个月以上,有效率92%(23/25)。结论鼻内镜下"三瓣法"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以往的下鼻甲部分切除进行改进。方法 经鼻内镜行下鼻甲骨剥离。结果 自1998年以来,有67例接受手术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骨剥离术,即改善鼻腔引流通气,又不损伤鼻腔粘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治疗后鼻孔闭锁的经验,减少再闭锁与狭窄的发生。方法对5例后鼻孔闭锁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行后鼻孔成形术,术中行鼻中隔后缘前移、蝶窦前下壁切除、游离黏骨膜瓣修复创面、纳吸棉后鼻孔填塞,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黏骨膜瓣生长良好,创面光整,其中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鼻内镜检查见后鼻孔光整,无粘连及再狭窄,另外1例患者因为伴有鼻咽部狭窄,鼻腔通气改善有限。结论鼻内镜下三腔融合与黏膜移植技术治疗后鼻孔闭锁,术后扩大了闭锁的后鼻孔空间,同时切除闭锁组织后,创面覆盖黏骨膜瓣,减少了创面间瘢痕的形成与粘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坤  张虹  吴宇平  王光辉  吕杨成 《四川医学》2013,(12):1807-1808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自1981年以来笔者所施行完全性腭裂的病例中,随机抽取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为二瓣加咽后壁瓣修复术后(A组),另30例为单纯二瓣修复术后(B组)进行了复查,经语音检查、鼻腔逸气率测定、咽侧壁活动度观察等3项综合检查及评定,结果A组病人手术效果优者14例(46.66%),良者16例(53.33%),差者0例,优良率为100%,B组优者7例(23.33%),良者18例(60.00%),差者5例(16.66%),优良率为83.33%。此结果表明在完全性腭裂修复中采用二瓣术加咽后壁瓣术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二瓣术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龄腭裂患者进行单纯行裂隙关闭术和同期行咽后壁咽成形术的术前、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对比。方法:对22例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和10例单纯行裂隙关闭术的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应用通用音频谱分析系统,对术后患者腭裂语音进行声学分析。结果:所有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临床I期愈合,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的修复组,术后发音明显优于单纯行裂隙关闭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采用腭裂关闭及同期咽成形术,是提高腭咽闭合和改善发音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并研究其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方法:对32例大龄腭裂患者行腭裂裂隙关闭手术以及咽后壁组织瓣咽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结果:32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I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创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改善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开放鼻整形切口,以鼻小柱为蒂,掀起包括健侧鼻底和前唇C瓣的前唇组织,矫正鼻小柱偏斜,延长鼻小柱。解剖出双侧鼻翼软骨,并使患侧鼻翼软骨脱套。经此切口切取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斜。部分患者另切取耳甲软骨。应用切取软骨行鼻小柱支撑缝合,加强薄弱的患侧鼻翼软骨。将患侧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分别悬吊至鼻背筋膜。缝合收拢双侧鼻翼软骨穹窿部,应用软骨行帽状移植、盾牌移植改善鼻尖形态。解剖复位异位口轮匝肌,并折叠缝合重建人中嵴,鼻翼脚松解推进重建鼻孔形态。应用软骨或去表皮瘢痕组织充填鼻底凹陷,重建鼻堤。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鼻形态良好,鼻孔基本对称;8例患者患侧鼻底仍不够丰满,5例严重鼻畸形患者患侧鼻翼仍有轻度塌陷,鼻尖稍有偏斜。结论应用鼻整形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可明显改善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费雷 《吉林医学》2010,31(14):1945-194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结合微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均为单侧发病。鼻内镜下均于手术切除肿瘤加微波热凝。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2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加微波热凝术,随访2年,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加微波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中 ,原发性 1例 ,经鼻侧切开切除肿瘤 ,5个月后肿瘤复发 ,带瘤生存 ;继发性 4例 :经额颞大冠状切口入路手术 3例次 ,颅面联合进路 ,上唇中隔蝶窦径路 ,鼻侧切开、枕颈部入路各 1次。术后随访 1年或 1年以上 ,无复发 2例 ,死亡 1例 ,失去联系 1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有效方法。切除不净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确诊必须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78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刚  颜家渝  黄映红 《西部医学》2010,22(4):723-724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60.25%(47/78)、嗅裂鼻中隔部20.51%(16/78)、中鼻道后上部7.69%(6/78)和下鼻道底壁11.53%(9/78)。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49岁以下年龄组以下鼻道后方穹隆部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下鼻道底壁,无一例发生于Woodruff静脉丛。78例中,除7例因出血汹涌先行区域性填塞待48h后电凝,其余71例均采用电凝后局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止血迅速准确,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无需特殊设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5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探讨手术治疗方法及根据1997海口会议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10例患者中,392例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为76.9%,109例达到好转标准,好转率为21.4%,9例为无效标准,无效率为1.8%,总有效率为98.2%。结论: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中解剖标志的确认和系统的术后随访为治疗效果及防止并发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魏艳艳  赵玉林  张远  刘蕾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4):461-462,46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的疗效.方法:对94例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矫正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术后随访6~18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内镜术后,治愈7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有统计意义(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3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患者完整随访4~12个月,无复发,无鼻腔干燥、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术眼的溢泪,经眼科会诊考虑泪总管阻塞,给予置管处理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可保留鼻腔正常结构、减小手术创伤、彻底清理上颌窦腔内病变,降低手术复发率,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灶的一种可靠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