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IL-6在人体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其成熟糖蛋白分子量为21KD-26KD,含212个氨基酸。细胞膜IL-6受体由配体结合链(60KD)和信号传导链(gP130)组成,两条链均为跨膜单链糖蛋白。可溶性IL-6受体(sIL-6R)为单链糖蛋白,是IL-6受体的配体结合链,其与IL-6结合激活gP130信号通路而发挥IL-6的生物效应。近年来,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中,发现IL-6/sIL-6R能有效促进人脐血或外周血CD34^ 细胞在体外扩增,其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相似文献   

2.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HPC)在适合临床移植条件下体外扩增以获得理想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扩增时间,为脐血经体外扩增后成为高体重受者克服脐血移植细胞数量不足及缩短植入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集脐血4份,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MNC),免疫磁珠分选(MiniMACS)CD+34细胞,分别在细胞因子组合为A:SCF+FL+TPO、B:SCF+FL+TPO+IL蛳3及C:SCF+FL+TPO+G蛳CSF支持的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培养14 d,收集扩增前、扩增后7 d及14 d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半固体集落培养及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在含细胞因子IL蛳3组扩增培养7 d及14 d,均获得了总有核细胞数(total nucleated cells,TNC)及集落形成细胞(colony蛳forming cell,CFC)最大的扩增倍数。扩增7 d,IL蛳3组的CD+34细胞扩增倍数为(10.11±7.21 )倍,较其他两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D+33细胞、CD+41细胞、CD+71细胞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增,IL蛳3组高于其他两组;3组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上调,7 d时A值达最高,IL蛳3组低于G蛳CSF组(P =0.008)。随着扩增时间的延长,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CD+34细胞占TNC的比例也明显下降,部分定向祖细胞的比例也出现先升高后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s,HSC)的体外扩增是近十年来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由于通过培养扩增可以显著增加HSC数量,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配合大剂量化疗(high-dosechemotherpay)可...  相似文献   

4.
脐血作为造血于/祖细胞的来源具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广泛.采用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建立体外大量扩增脐血于/祖细胞的培养体系,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动态观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经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刺激的增殖效应.结果显示,①脐血MNC培养至11~20d时,达到增殖高峰,21d后细胞增殖明显变缓.20d时,不同的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对脐血造血于/祖细胞扩增倍数不同,结果如下,(a)rhIL-1 rhIL-3 rhIL-6 rhG-CSF rhGM-CSF rhSCF组合使有核细胞总数增殖为初始的43倍;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34^+造血干细胞已显示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剂量要求,CD34^+细胞的纯化手段和扩增技术,并简介CD34^+细胞纯化扩增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脐血的造血功能。方法 采用体外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检测了脐血中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含量。结果 经过14 d 的体外培养,粒单祖细胞集落为(86±26)个,多向造血祖细胞集落为(131±71)个。经过8周的体外培养,起始细胞为(86±26)个集落。结论 脐血移植能长期建立受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分别应用单层琼脂培养和甲基纤维素培养方法,同期观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脐带血和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祖细胞,其早期的造血祖细胞数量与骨髓相似,脐带血的造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磁性细胞分离技术纯化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将其与骨髓造血细胞一起培养。培养的骨髓细胞移植给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观察其造血重建功能。 结果 纯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鹅卵石样细胞形态,表达多种内皮细胞相关抗原如CD31,CD34,ICAM-1,VCAM-1和凝集素BS-1结合位点。将内皮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后,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加,其中60%为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离技术纯化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将其与骨髓造血细胞一起培养。培养的骨髓细胞移植给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观察其造血重建功能。结果纯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鹅卵石样细胞形态,表达多种内皮细胞相关抗原如CD31,CD34,ICAM1,VCAM1和凝集素BS1结合位点。将内皮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后,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加,其中60%为原始的造血细胞,后者移植后能有效重建血功能。结论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能促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并有效阻止其分化。扩增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乳腺癌逐渐成为危害女性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医学界在不断摸索和探讨本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及异基因移植中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的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医学肿瘤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MSC)细胞因子分泌特征,探讨其在造血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人羊膜MSC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的人羊膜MSC能表达LIF、SCF、M-CSF、G-CSF、GM-CSF、IL-3、IL-6、IL-11等多种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结论 人羊膜MSC可以分泌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可能在造血支持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auvageau G  Iscove NN  Humphries RK 《Oncogene》2004,23(43):7223-72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干细胞移植病人造血重建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用10%脐带血血清体外培养体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计数BM-MSC的数目,观察其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结果:采用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培养BM-MSC,回输时达到2.82-3.96×106/kg,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1×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2天,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5天,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0%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是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人BM-MSC的方法,此法培养的BM-MSC联合APBSC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加速了造血重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能够从各种人成体组织分离出来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及促进组织重建等功能。就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如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造成的移植失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膀胱炎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选择性腺病毒H101对造血干细胞体外净化的效果。方法通过集落形成法、MTT比色法,观察H101对乳腺癌细胞及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CK-19mRNA表达,并结合肿瘤细胞集落形成法,建立H101净化效果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评价H101模拟体外净化乳腺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混合物的效果。结果H101对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杀伤效应,在0~400MOI感染滴度范围内,存在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但H101对造血干细胞毒性较小,感染滴度达800MOI时对细胞增殖能力仍无明显影响。建立了RT-PCR及肿瘤细胞集落形成两种评价净化效率的方法,瘤细胞检测敏感度均可达6个对数级。模拟净化试验中,H101在感染滴度≥200MOI、混合培养体积1ml、混合培养时间2小时,可以达到5个对数级的乳腺癌细胞清除率,而对造血干细胞功能影响很小。结论增殖选择性腺病毒可靶向净化造血干细胞中混有的乳腺癌细胞,为乳腺癌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体外净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Dendritic cells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CT), dendritic cells (DCs) as the most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GVHD), in graft-vs-leukemia or -malignancy reactions and in fighting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Functional maturity and distribution of DC sub-types (DC1 and DC2) diff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em cell sources used (bone marrow,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obilised peripheral blood and cord blood) resulting in various rates of graft-vs-host disease and graft-vs-leukemia activity. Although DC recovery following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prompt, graft-vs-host disease and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result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sturbances in DC  homeostasis and have been observed for up to 1 year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mplete donor DC chimerism seems to b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GVHD and for graft-vs-leukemia activity, at least following reduced-intensity transplants, although in the early phase of acute graft-vs-host disease the presence of hos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s essential. Preliminary data show promising results with DC-based immun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viral and fungal infections and of leukemic relapse following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dendritic cells and regulatory T cells is needed for DC vaccination concepts for modulation of graft-vs-host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G-CSF 皮下注射3 ~ 5 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结果 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供者体重及3.78(1.14~12.92)×106/kg供者体重。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男性供者、年龄小于45岁者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高者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较高。结论 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患者性别、年龄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使用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骨髓作为干细胞源用于异基因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或不加化疗是最常用的干细胞动员方案.一些供者或患者,特别是动员前经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用这一方案不能动员到干细胞目标值.新动员剂和新疗法的产生能够改进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