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血压杂志》2005,13(12):814-814
该研究比较海捷亚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降压效果,并评价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EH随机分成2组,海捷亚组(40例)和氨氯地平组(40例),分别给予海捷亚1片/d和氨氯地平5 mg/d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偶测血压、动态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2组药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降低,坐位偶测血压观察,海捷亚组降压幅度为(24·3±8·1)/(15·8±3·6)mm Hg,P<0·01;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为(23·8±7·6)/(15·2±5·9)mm Hg,P<0·01;但其降低值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相似文献   

2.
对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EH组,其中轻度EH33例、中度27例)进行用药前后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测定,结果发现:轻度EH组β2-MG、α1-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EH组β2-MG、α1-MG、转铁蛋白明显高于轻度EH组和对照组(P<0.01,P<0.001);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后,EH组尿β2-MG、α1-MG、转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01)。认为尿β2-MG、α1-MG、转铁蛋白检测能较早识别高血压肾脏损害,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预防或延缓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苯那普利 ( BE)与氨氯地平 ( AM)对原发性高血压 ( EH)合并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增高患者的降压作用 ,并评价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0例轻 -中度 EH并发β2 - MG增高患者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观察给予 BE10~ 2 0 mg/ d或 AM5~ 10 mg/ d4周后的诊室血压 ( CBP)、动态血压 ( ABP)、血尿素氮、肌酐、尿酸、β2 - MG和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药治疗后CBP明显降低 ( P <0 .0 1) ,ABP示两药降压效应的谷 /峰比均 >5 0 % ,但 AM降压作用优于 BE,BE组治疗后尿β2 - MG和白蛋白排泄减少 ( P <0 .0 5 )。结论 :AM降压作用优于 BE,BE对 EH合并肾损害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应用海捷亚治疗高血压患者 36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按 WHO高血压标准选择 1、2级原发性高血患者 71例 ,随机分为两组。海捷亚组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38~ 6 8岁 ,平均 5 1.3± 8.2岁 ;科素亚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36~ 6 9岁 ,平均 5 2 .5± 7.9岁。两组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停服其他降压药 2周以上 ,海捷亚组加用海捷亚 1片 ,每日 1次 ;科素亚组加用科素亚 5 0 mg,每日 1次。两组疗程均为 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肝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Mb和β_2-MG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清肌红蛋白 (Mb)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 EH患者和 30例非 EH患者的血清 Mb和 β2 - MG,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H组血清 Mb (7.6 6± 0 .5 6 mm ol/ L )和β2 - MG (2 .82± 0 .2 1mgl/ 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 .5 7± 0 .35 mmol/ L ,2 .0 4± 0 .19m gl/ L) (P<0 .0 1,P<0 .0 5 ) ,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血清 Mb和 β2 - MG水平 :高血压病 、 、 级组间依次递增 ,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伴有并发症者的也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的 (P均 <0 .0 5 )。结论 :Mb、β2 - MG可用于高血压病情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  10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 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 ,根据有无肾损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差异 ;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 MG及尿白蛋白。结果 PP >6 0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 (4 2 4± 1 18)mg/L ,尿 β2 MG (1 17±0 88)mg/L ,尿白蛋白 (2 4 8± 7 3)mg/L ;PP <6 0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2 5 6± 1 34)mg/L ,尿 β2 MG(0 4 2±0 10 )mg/L ,尿白蛋白 (18 3± 4 7)mg/L ;PPI >0 6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 (4 5 6± 1 2 3)mg/L ,尿 β2 MG (1 0 9±0 5 6 )mg/L ,尿白蛋白 (2 5 3± 4 5 )mg/L ;PPI <0 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 MG(2 4 9± 1 0 9)mg/L ,尿 β2 MG(0 33± 0 0 9)mg/L ,尿白蛋白 (17 4± 3 3)mg/L。结论 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脉压、脉压指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海捷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海捷亚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海捷亚1~2片,观察降压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查的影响。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为66.6%。服药1周血压即明显下降,SBP/DBP由治疗前的(149.9±16.8/103.2±5.6)mmHg降至(138.6±13.3/93.3±6.9)mmHg,8周后降至(129.2±12.6/87.4±7.8)mmHg,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微,总发生率10.0%。结论:海捷亚每日1次口服,降压起效快、作用平稳,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是较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监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3组血压均下降,左氨氯地平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效果接近,左氨氯地平组收缩压为(145±12)mmHg,舒张压为(90±7)mmHg;依那普利组为(142±11)mmHg、(89±6)mmHg,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低于以上两组,分别为(131±10)mmHg、(85±7)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降压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辅助应用通心络胶囊对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4例在口服硝苯地平 (心痛定 )控释片 3 0mg/d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日 9粒 ,口服 ,共 12周 ;对照组 42例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 3 0mg/d口服。观察两组病人血压控制及尿微量蛋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①12周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 3 5例( 79.5 % ) ,而对照组总有效 2 4例( 5 7.1% ) ,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②治疗组 3 8例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 ( 18.1± 2 .1)mmHg及( 10 .8± 1.3 )mmHg ,而对照组 3 7例分别下降 ( 10 .6± 1.4)mmHg及 ( 5 .7± 0 .6)mmHg ,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 <0 .0 5 ) ;③ 12周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值为 ( 2 .9± 0 .3 ) μg/ml,而对照组为 ( 1.2± 0 .1) 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④生活质量定量观察 :治疗前后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变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辅助应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血压控制良好 ,尿微量白蛋白减轻 ,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海捷亚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海捷亚1~2片,观察降压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查的影响. 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为66.6%.服药1周血压即明显下降,SBP/DBP由治疗前的(149.9±16.8/103.2±5.6)mmHg降至(138.6±13.3/93.3±6.9)mmHg,8周后降至(129.2±12.6/87.4±7.8)mmHg,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微,总发生率10.0%. 结论海捷亚每日1次口服,降压起效快、作用平稳,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是较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轻中度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分别选用氨氯地平片 5mg和依那普利片 10mg ,每日一次 ,共 4周。用药前后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第 4周末 2 4h动态血压发现 ,2 4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氨氯地平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 17.0 3± 8.5 5mmHg和 4 .83± 4 .82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了 8.86± 4 .76mmHg ,依那普利组治疗后总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 14 .30± 7.2 6mmHg和 5 .97± 2 .87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了 8.74± 3.0 7mmHg ,组间比较收缩压下降幅度无差异 (P =0 .187) ,脉压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氨氯地平组脉压差下降幅度大于依那普利组 (16 .97± 14 .0 6mmHg比 8.33± 7.84mmHg ,P =0 .0 0 5 ) ,两药对舒张压的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有效率相似 (76 .7%比 73.3% ,P =0 .76 6 ) ,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 6 .7%比 5 6 .7% ,P =0 .4 2 6 )。氨氯地平组发生胫前水肿 2例 ,依那普利组咳嗽 5例。结论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均有效 ,尤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国产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EH患者 37例 ,整个研究过程包括 2周停药观察期和 8周治疗期。口服坎地沙坦酯 8mg ,qd ,在治疗 1、2、4、6和 8周末各随访 1次。服药 4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 (DBP)≥ 90mmHg(1mmHg =0 .133kPa)则增加剂量至 16mg。在治疗开始时以及治疗期的第 8周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服药后 2 4h和白昼、夜间收缩压 (SBP)和DBP较服药前明显下降 ,分别为 (7.5 4± 12 .2 9) / (5 .19± 8.2 8) ,(6 .99± 14 .0 5 ) / (4 .6 2± 9.5 0 ) ,(8.4 8± 13.4 0 /(6 .0 2± 9.5 0 )mmHg ,均 P <0 .0 1。② 2 4h动态血压监测示服药后 2 4h各时点DBP和SBP均较服药前下降 ,大部分时点P <0 .0 5。③DBP、SBP的谷峰比率分别为 0 .70、0 .6 4。④平滑指数 (SI) :SBP、DBPSI分别为 3.99、3.10。⑤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1% (3/ 37例 )。结论 :患者每日一次口服国产坎地沙坦酯 8~ 16mg治疗EH能持续 2 4h安全、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I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方法 ,经 1周药物冲洗期及 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 ,6 0例EH患者 (EH组 )进行 16周治疗期 ,每日 1次口服氯沙坦 5 0mg(n =30 )或依那普利 5mg(n =30 ) ,4周后如舒张压 (DBP)≥ 90mmHg(1mmHg =0 133kPa)则剂量加倍。治疗后测量血压、心率 (HR)并记录症状、体征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1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 (Cr)、尿素氮 (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和 2 4h尿蛋白 (UTP)、白蛋白(Alb) ,尿α1及 β2 微球蛋白 (α1 MG和β2 MG)的排泄率。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⑴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P <0 0 0 1)。⑵治疗前EH组患者Ccr显著低于对照组 ,尿α1 MG和 β2 MG及U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与EH的病程相关。⑶治疗 16周后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UTP、Alb ,尿α1 MG和β2 MG ,其中病程较长者 ,下降幅度较大。⑷咳嗽发生率氯沙坦组 (6 7% )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 (2 6 7% ) (P <0 0 1)。结论 ⑴EH患者早期即有肾功能损害 ,且随病程延长损害加重。⑵氯沙坦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且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及升主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氯沙坦服用前和服用 3个月后 ,对 2 6例轻至中度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服用氯沙坦 3个月后 ,血压从 (14 8± 13) / (95± 9) (1mmHg =0 .133kPa)下降到 (138±12 ) / (88± 8)mmHg (均 P <0 .0 1) ;升主动脉弹性显著增加 ,显示为Ep指数从 (44 .2± 5 7.9)下降到 (19.9±14 .9)N/cm2 (P 0 .0 5 )和 β指数从2 7.4± 32 .9下降到 13.3± 9.9(P 0 .0 5 )。氯沙坦治疗后Ep指数和 β指数百分变化率与舒张压百分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Ep指数 ,r =0 .4 0 ,P <0 .0 5 ;β指数 ,r =0 .5 5 ,P <0 .0 1) ;E/A比值 (1.2 0± 0 .32 )明显高于服用前 (1.0 7± 0 .31,P <0 .0 1) ,E峰减速时间从 (185± 32 )下降到 (16 4± 2 9)ms(P <0 .0 1) ;左室重量从 (2 2 0± 5 3)减低为 (194± 5 3)g(P <0 .0 1)。结论 :氯沙坦的降压作用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和升主动脉弹性增加有关 ,并且氯沙坦具有消退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的降压和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氨氯地平作对照 ,用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2 4 h ABPM)和心脏超声来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 (A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降压和左室肥厚消退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77例未经治疗或停用降压药 2周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室肥厚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缬沙坦组 :3 9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 5例 ;年龄 41~ 6 4(45 .3± 6 .1 )岁 ;收缩压 (SBP) (1 6 4± 1 6 ) mm Hg(1mm Hg =0 .1 3 3 k Pa) ,舒张压 (DBP) (1 0 3± 9)mm Hg;氨氯地平组 :3 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 2例 ,年龄 41~ 6 5 (48.0± 7.6 )岁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观察其降压疗效,对尿α1、β2-微球蛋白(α1、β2-MG)、尿白蛋白(Alb)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8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雷米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雷米普利组予雷米普利2.5 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随诊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病人尿α1-MG、β2-MG及Alb.结果服药8周后雷米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91.2%,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治疗前(152.8±14.3) mmHg、(154.5±12.3) mmHg和(102.4±10.2) mmHg、(103.2±9.5) mmHg,降压治疗后为(132.7±13.5) mmHg、(138.3±12.6) mmHg和(89.2±9.8) mmHg、(89.6±10.6) mmH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尿α1-MG、β2-MG及Alb的排出,且对α1-MG的降低作用更显著.结论雷米普利既可降低DM合并EH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90~109 mmHg)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随机分为3组(1)L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2)B组,口服苯那普利 10 mg/天;(3)L+B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苯那普利 10 mg/天.疗程8周.共入选病例67例,完成8周观察者63例,L组22例,B组20例,L+B组2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其中L组下降10.8±6.2/17.5±5.5 mmHg,总有效率59.1%;B组下降11.2±5.4/16.4±4.6 mmHg,总有效率65.0%;L+B组下降26.4±5.7/32.1±11.0 mmHg,总有效率95.2%.L+B组降压幅度最大,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其中L+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P<0.00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吲哒帕胺 1 5mg新型缓释片 (SRI .D)的长效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服SRI .D 1 5mg前和 8周后分别进行连续 3 0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 ,并测定血钾及血尿酸 ,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服药后诊所血压总有效率 54 2 %。SBP/DBP由治疗前的 (14 2 4± 11 9/ 97 2± 5 0 )mmHg降至治疗后的(13 2 5± 8 4/ 88 0± 6 0 )mmHg ,心率无明显改变。前 2 4小时ABPM血压由 (13 0 3± 9 1/ 86 3± 6 3 )mmHg降至 (12 3 4±10 3 / 81 4± 7 3 )mmHg ,延长段 6小时ABPM血压由 (13 6 9± 9 7/ 90 7± 6 0 )mmHg降至 (12 8 0± 8 6/ 85 7± 7 9)mmHg ,两者均有显著意义。SBP和DBP的T/P比值分别为 0 75和 0 73。治疗后血钾由 (4 6± 0 56)mmol/L下降至 (4 1±0 3 6)mmol/L(P <0 0 1) ,最低值为 3 5mmol/L(2例 )。血尿酸值由服药前的 (3 3 3 8± 73 0 )mol/L变为 (3 67 9± 88 3 )μmol/L ,异常的例数由 3例上升至 7例 ,但尚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吲哒帕胺 1 5mg缓释片每日 1次给药降压平稳而达 3 0小时以上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压的影响 ,并对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 6 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口服卡托普利首剂 6 .2 5mg ,2 4h后12 .5mg ,每日 3次 ;培哚普利首剂 2mg ,2 4h后 4mg ,每日 1次 ;安慰剂 1粒 ,每日 3次 ,均连服 2周。 结果 :首剂卡托普利使平均动脉压(MAP)降低 (16 .8± 2 .0 )mmHg(1mmHg =0 .133kPa) ,培哚普利作用不明显 ;2周后 ,卡托普利使卧位MAP降低(13.0± 2 .0 )mmHg ,立位降低 (16 .0± 3.0 )mmHg ,培哚普利使卧位MAP降低 (4.0± 2 .0 )mmHg ,立位降低 (6 .0± 2 .0 )mmHg(P <0 .0 1)。表明卡托普利首剂降压明显 ,而培哚普利无首剂降压反应 ,出现平缓的舒张压降低作用。结论 :培哚普利降压作用平缓 ,可作为CHF降压作用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亦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