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宝立  班永宏  陈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481-1483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水平的检测。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SCE水平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工龄的增长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SCE水平增高;吸烟、饮酒能加重含砷和氯丹类灭蚁药物对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使畸变率和SCE水平显著增高;体内血清氯丹含量和与染色体畸变率、SCE水平呈正相关,而尿砷含量与染色体、SCE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对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效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7例职业性铅中毒病人和7例正常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SCE分析。结果表明:铅中毒患者血铅值、EPP等明显增高;染色体畸变率和SCE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用胶原膜用于医学领域的遗传毒性。方法:在代谢活化和非代谢活化测试系统下对胶原膜浸提液进行中国仓鼠肺(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胶原膜浸提液终浓度在31.25~250μl/ml时,观察24h和48h收集的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5%)。直接诱变剂丝裂霉素C(0.20μg/ml),在非代谢活化时染色体畸变率为31%~40%,间接诱变剂环磷酰胺(60μg/ml)在S9代谢活化时染色体畸变率为37%~46%,均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医用胶原膜浸提液未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蜂胶抑制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胶对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 ,对诱变剂诱发的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Ames试验分别测试蜂胶对 2 -氨基芴 (2 -AF)、柔毛霉素 (DNR)、叠氮钠 (NaN3 )诱发的突变的抑制作用。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测试蜂胶对诱变剂诱发的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Ames试验发现40 0 0~ 12 0 0 0 μg/皿浓度蜂胶对 2 -AF、DNR、NaN3 三种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均产生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5 6.8%、72 .2 %和 2 0 .8% ,且伴有剂量 -反应关系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发现 2 2 5mg/kg、675mg/kg 2个蜂胶剂量对环磷酰胺 (CP)引起的微核的发生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2 0 .7%和 2 4.0 %。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 ,675mg/kg蜂胶剂量对丝裂霉素C(MMC)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为 3 1.5 %。〔结论〕蜂胶对 3种诱变剂诱发的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诱变剂引发的染色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有色金属冶炼厂接触铅的男工作了检查。根据尿铅、δ-ALA和尿粪卟啉和锌卟啉测定结果,这些工人属于铅过度接触者。这些工人的周围血淋巴细胞SCE频率与对照组,即不接触任何职业危害因素者相比略有增高,但SCE频率与铅的接触指标间未见相关。淋巴细胞体外接触醋酸铅,仅终末浓度为1.2μg/ml时SCE频率有轻变增高,但在较低浓度组未见增高, 体外试验醋酸铅浓度为0.56,1.13和2.25μg/ml,均未能诱发V79细胞更高的SCE和微核,其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根据本实验资料和文献,作者认为铅可能是一种弱的诱裂剂而不是诱变剂。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从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甲醛(FA)是一种诱变剂,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的可疑致癌剂。在多种体外诱变试验中都得到了阳性结果,在啮齿动物中,FA可以引起鼻腔部和鼻咽部癌。对上海石化总厂生产过程中接触FA的21名男性工人进行了染色体分析,14名非生产工人作为对照。FA生产环境中的空气浓度年平均为2.51mg/m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E没有显著改变,而染色体的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畸变类型包括单体型和染色体型两种,主要是单体断裂、无着丝点断片、双着丝点和非整倍体。证明FA是一种染色体断裂剂。我国1979年颁发的FA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mg/m3对长期职业接触FA的人群而言,仍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3种抗肿瘤抗生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晶  高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93-1095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的遗传毒性、潜在致癌性。[方法]将抗癌药物引发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作为判断抗癌药物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观测指标。参考临床用药量,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健康人静脉血进行短期微量全血培养。培养物分别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计算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结果]阿霉素各浓度组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线菌素D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神霉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和放线菌素D均存在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光神霉素未发现类似毒作用。提示,抗癌药物的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人员应建立起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有报道:氟可作用于细胞染色体,使大鼠骨髓细胞畸变率增高,与癌症有一定关系。为了配合“十八省市饮水氟适宜浓度科研协作组”的工作,我们采用简单、敏感的染色体损伤指标(离体的SCE试验)检测无机氟的致突变性。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按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另加Brdu(10微克/毫升)和不同量的氟化钠〔按氟化钠的1/5000和1/1000LD_(50)(大鼠经口LD_(50)180毫克/公斤体重〕。在37±0.5℃、避光培养72小时。培养终止前4-4.5小时,按最终浓度0.05微克/毫升加入秋水仙碱。按常规制作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王小芬  张树来 《卫生研究》1993,22(6):324-327
雄性小鼠经口给467mg/kg和1400mg/kg剂量的二甲苯,致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性染色体及常染色体早熟分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腔注射56mg/kg和280mg/kg剂量二甲苯,小鼠精原细胞SCE频率增高。两项试验结果一致,表明二甲苯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选用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作观察指标,来探讨氟的遗传毒作用以及氟和镁联合作用时对氟遗传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在大剂量时可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而一定剂量的镁可使氟所致的高微核率和高染色体畸变率下降,提示氟具有遗传毒作用,镁可拮抗氟的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福尔马林对昆虫、细菌、及酵母菌具有致突作用,对哺乳动物体外实验也显示染色体畸变率增高,但在哺乳动物体内实验中尚未显示增高。Swenbery等报告接触福尔马林气体的哺乳动物鼻咽癌的发病率增高,因此弓I起人们对人类接触福尔马林后果的关注。为评价福尔马林防腐剂对SCE频率的影响,作者对解剖室工作者进行了接触福尔马林防腐剂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如电离幅射)或化学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异常。染色体畸变是辐射作用的敏感指标之一。人体受到急性照射时,也可用来估计个别所受的剂量。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3.
乙烷硒啉致突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乙烷硒啉是否存在遗传毒性。方法应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乙烷硒啉的致突变作用。结果Ames试验在〈400μg/皿浓度下未见回复突变菌落数显著增加;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在〈3.3μg/ml浓度下未出现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在〈20.0g/kg剂量下未诱发微核细胞率的增高。结论乙烷硒啉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稳态噪声对女工月经和染色体畸变及SC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春市纺织工业系统,接触噪声85~102分贝声级的已婚女工879人,进行了回顾性及现状月经功能调查.结果表明,接触噪声前后,月经功能各项指标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染色体结构畸变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增高趋势,单体断裂有显著差异(P<0.05),SCE(姊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浓度的TNT加入盛有RPMI 1640、Hoechst—33258、PHA、小牛血清等的培养瓶培养,然后按常规方法搜集细胞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及交换率。结果表明各TNT浓度组诱发SCE频率与对照组比较都明显增高,差异极显著,各浓度组间差异也显著,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TNT对每条染色体SCE频率有明显影响,且随TNT浓度增加而增高。TNT可能为致突变原,但尚需进一步做体内、外试验,并积累流行病学资料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马志敏  陈玲  董晓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70-3470,3473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在诱变和肿瘤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亦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异常情况下,SCE率会明显增高,是否存在自发的SCE也还有争议,交换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遗传学意义还不完全清楚,但它显然与DNA的损伤、修复和重组过程有关,SCE率反映了染色体断裂的频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于苯能引起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探讨苯对人体的危害,我们采用了人体细胞染色体G式显带技术与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法观察苯对染色体的损伤,以期用接苯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培养条件下的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染色体畸变指标,为慢性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及远期影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和丝裂霉素C诱导交叉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和低浓度丝裂霉素C之间的交叉适应性反应规律。方法 以人淋巴细胞、小鼠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用低剂量X射线或低浓度丝裂霉素C作适应性处理,再用高浓度丝裂霉素C或大制量X射线作攻击性处理。观察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SCE,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SCE,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别呈现出低剂量X射线与低浓度丝裂霉素C的交叉适应性反应。结论 无论在离体条件下,还是在哺乳动物体内,低剂量辐射与低浓度丝裂霉素C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交叉适应性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们实验的结果,C_7F_(14)属低或微基因毒类。加S-9,TA_(98)及TA_(100)呈阳性反应。未发现C_7F_(14)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有致染色体畸变的效应,亦未观察到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工业X射线探伤工人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畸变是反映辐射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1],为了探讨工业X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在小剂量长期职业照射下,细胞遗传学的变化,我们对江西省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