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菁  刘唐彬 《浙江肿瘤》1998,4(2):75-77
目的筛查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改变情况。方法我们采用PCR-SSCP技术及多重PCR方法对2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WT1基因第4,6-10外显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2例标本存在SSCP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应用双重PCR方法证实一例为WT1基因第8外业子的纯合性缺失。结论提示WT1基因多种形式的突变均可导致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但可能并不是导致散发型肾母细胞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光炜  刘唐彬 《癌症》1998,17(1):22-23,F002
目的:调查肾母细胞瘤中p53基因突变,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肾母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对肾母细胞瘤病人手术标本进行p53基因第2~11外显子的突变筛查。结果:25例肿瘤标本中未检出缺失,7例显示有SSCP电泳迁移率的改变,其中3例经序列分析证实为错义突变,1例合并一同义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涉及肾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儿巨大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栓塞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例小儿(1 ̄5岁)巨大肾母细胞瘤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术前栓塞化疗,肿瘤下界均超过髂前上棘水平,内界超过腹中线,1例并伴广泛肺转移,本文介绍肾母细胞瘤栓塞化疗的指征和方法。栓塞化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副作用少,效果明显,可将术前化疗时间缩短至2周左右,手术时出血少,易完整切除,但可出现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IGF2和H19基因胚胎印迹缺失的关系。PCR-RFLP法检测6例肾母细胞瘤中IGF2和H19的等位基因表达。「结果」6例中3例存在在IGF2基因的LOI,而H19基因LOI仅为1例,并且,这两种基因的LOI可在Ⅰ期肿瘤内被检测到。「结论」提示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IGF2基因的LOI有密切关系;这种胚胎印迹紊乱可发生在肿瘤的早期。  相似文献   

5.
成人肾母细胞瘤1例报道康健叶敏陈建华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92)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是小儿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成人肾母细胞瘤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陆续有个案报道。我院在为1名男性患者作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神经母细胞瘤2例王爱忠,任胜强,贾杭若,邬旭明解放军113医院(浙江省宁波市315040)原发性肾神经母细胞瘤少见。现报告2例。例1,患者男,26岁。因左侧腰痛1年伴肉眼血尿1月,于1994年5月27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于1993年2月突...  相似文献   

7.
nm23—H2mRNA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n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n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降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提示nm23-H1nRNA低表达可能是肾母细胞瘤演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查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改变情况。方法我们采用PCR-SSCP技术及多重PCR方法对2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WT1基因第4,6-10外显子进行筛查。结果发现2例标本存在SSCP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应用双重PCR方法证实一例为WT1基因第8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结论提示WT1基因多种形式的突变均可导致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但可能并不是导致散发型肾母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本院27例年龄在1周岁以下婴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情况。治疗方法为手术加化疗。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更生霉素十长春新碱。术后2年存活率为56%,低于同期年龄在1周岁以上儿童肾母细胞瘤术后2年存活率75%。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本文探讨了婴儿肾母细胞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李团光,王圣石,刘涛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我院自1970年至1991年共收治38例,采取手术、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措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肾母细胞瘤38例,男24例,女14例;左侧11例,右侧26例...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大鼠肾母细胞瘤模型。方法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gine,DMH)按200mg/kg一次性皮下注射于Wistar幼鼠,1年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36只经DMH处理过的Wistar鼠,22只(61.1%)出现肾脏肿瘤。其中单侧肾肿瘤17只,双侧肾肿瘤5只(22.7%)。在所发生的27个肿瘤肿块中,21个(77.8%)肿块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结论肿瘤的表型和超微结构特点与人肾母细胞瘤相似。该模型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研究该肿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0例散发性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缺失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结果2例WT1基因内缺失为持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的病因十分复杂,WT1基因缺失可能 与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与IGF2和H19基因胚胎印迹缺失(LOI)的关系。方法PCR-RFLP法检测6例肾母细胞瘤中IGF2和H19的等位基因表达。结果6例中3例存在IGF2基因的LOI,而H19基因的LOI仅为1例,并且,这两种基因的LOI均可在I期肿瘤内被检测到。结论提示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与IGF2基因的LOI有密切关系;这种胚胎印迹紊乱可发生在肿瘤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肾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于开君,张贵荣,于晓茹,王丽坤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长春市130041)肾母细胞瘤是恶性度极高的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成人及新生儿罕见。我院於1974年3月~1990年2月,共收治肾母细胞瘤56例,其中1~6岁,52例,占9...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至1995年1月18例小儿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异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共38个疗程,异环磷酰胺剂量为每次1.3~1.7g/M2×5天,同时每天给予每克异环环磷酰胺1.2g美斯纳及水化、碱化,结果表明异环磷酰胺在上述用法时较为安全,可以避免主要毒性反应一出血性膀胱炎,骨随抑制时间较为短暂,未发生致死性感染,无明显肝脏毒性作用。3~12个月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异环磷酰胺对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危及肾母细胞瘤有明显效果,并在环磷酰胺抗药时仍有效。  相似文献   

16.
肾母细胞瘤,即Wilms’瘤,是儿童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是后肾胚间质异常增殖,未能分化成肾小管和肾小球所致。 Call 等人在染色体 11p13位点分离到一个与肾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WT1(Wilms’ tumor gene- 1)。 WT1是抑癌基因,其mRNA在胚胎肾及Wilms’瘤中的表达已有广泛研究,但WT1蛋白的研究甚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4例Wilms’瘤组织标本,以期了解WT1蛋白在不同组织类型的Wilms’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WT1在Wilms’瘤形成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 30例散发性肾母细胞瘤WT1基因缺失进行检测 ,并分析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Southern印迹分子杂交技术。结果  2例WT1基因内缺失为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结论 肾母细胞瘤的病因学十分复杂 ,WT1基因缺失可能与间质优势型肾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罕见影像学表现—并发巨大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木兰  周纯武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1):47-49,T002
报告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罕见影像学表现,1例瘤内并有巨大的假性动脉瘤及附壁血栓,另1例并有瘤内及肾周广泛出血和血肿形成。瘤内发育异常的血管是上述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由于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检出率增加。提高对肿瘤内各种成份及其变异、并发病理改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报告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罕见影像学表现,1例瘤内并有巨大的假性动脉瘤及附壁血栓,另1例并有瘤内及肾周广泛出血和血肿形成。瘤内发育异常的血管是上述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由于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检出率增加。提高对肿瘤内各种成份及其变异、并发病理改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血管母细胞瘤发生率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良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常发,中枢以外部位少见,发生于肾脏者极为罕见.肾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确切诊断依据,影像学征象及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肾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