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肺动脉重建在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良  刘军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29-731
1993年7月~1997年5月间,在17例肺癌患者手术中进行了肺动脉切除和重建。肺动脉袖状切除12例,侧壁切除5例。同时作总支气管袖状切除10例,楔形切除2例,残端成形1例,上叶支气管移位吻合2例。1例双袖状右上中联合肺叶切除后,又切断下肺静脉。下叶肺置于肝素溶液中(12500U/500mlNS),15min后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叶静脉残端,再作支气管、肺动脉吻合。随访1~44个月,无手术近期死亡。术后13个月死于心肺衰竭1例,12、17、18、19个月各有1例死于肿瘤复发,余12例生存良好,最长存活44个月。作者认为当肿瘤或(及)肿大淋巴结环绕肺动脉或其分支起始部时,则应行肺动脉切除和重建,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在术中确定。双袖状右上中肺联合肺叶切除术中,当总支气管或肺动脉切除过长时可将下肺静脉移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以缓解吻合口张力,作者主张围手术期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气管隆突主支气管作成形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1981年7月 ̄1995年7月18例气管隆突、主支气管切除成形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经验。方法 主支气管袖状切除对端吻合术8例,全隆突切除重建1例,左全肺切除部分隆突切除重建1例,右上肺叶切除部分隆突切除重建4例、支气管楔形肺叶切除4例。结果 术后21天死亡1例,系吻合口肉芽肿形成,激光治疗后死于肺动脉破裂出血。术后一年生存率82.4%(14/17),三年生存率47.1%(8/17),五年  相似文献   

3.
吴伟东  杨正心 《肺癌杂志》1999,2(2):101-103
目的 探讨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入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对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优越性。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自1989-1997年间23例接受该类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8%,主要为气管内出血(3例)和肺部感染(2例)。所有患者术后配合化疗和/或放 ,全组1、3及5年生存率为91.3%、68.7%及45.5%。2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感染致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  相似文献   

4.
我院胸外科从1988年4月-1994年4月手术治疗支气管肺癌29例,作者采用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其中5例同时施行了肺动脉成形。病变主要在上叶运气了管口甚至邻近主支气管,其中病变累及右叶17例,左叶12例,病期I期7例,Ⅱ期16例,Ⅲa期6例。手术行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右侧7例,左侧4例,另5例同时行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与血管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7.1%,主要是肺部感染,肺不张。死亡1例(占3.7%)  相似文献   

5.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多种气管支气管成形切除术治疗段支气管以上中心型肺癌39例。术式包括气管或隆突袖状切除3例,全肺及半隆突切除、主支气管楔形切除、上叶支气管-主支气管-气管侧壁大弧形切除、支气管楔形或袖状切除36例。术后5年生存率42.1%(8/19)。作者对术式和病例选择、手术要点、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帆真  费苛  倪国兴 《肿瘤》2000,20(4):269-270
目的 对气管右全肺袖状切除治疗肺癌的手术和手术效果进行控制。方法 本文总结了21例气管右全肺袖状切除肺癌的手术方法和效果,其中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37-73岁。结果 术后一年以上生存率61.9%(13/21),二年以上生存率40%(8/20),三年以上生存率35%(7/20)。四年以上生存率30.0%(6/20),五年以上生存率25.0%(5/20)。术后全组无气管支气管吻合口瘘。1例发生呼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Ⅲ期肺癌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目的 总结30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2月至2001年12月,对30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术19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术1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8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11例;右肺动脉干部分切除、肺动脉圆锥大部切除,人造血管右肺动脉干、肺动脉圆锥重建合并左全肺切除术。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发生手术并发症64例次,发生率为21.05%。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60.14%、37.21%和24.39%。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和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均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肺癌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1991年3月至1995年1月对7例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65岁~73岁,既往史中有慢性支管炎,肺气肿5例,严重支气管哮喘1例,肺结核1例,本组6例术前瞄能检查,第1秒时间肺活量〈50%2例(分别为44.29%,44.50%),肺通气功能阻塞性减退4例,通气功能阻塞为主混合性重度减退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5例,贲门癌全胃切除,脾切除,食管空肠弓下吻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迄今,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被视为外科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我院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84例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1988年3月~2004年12月,对84例同时侵犯隆凸和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本组隆凸、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式包括:(1)隆凸切除重建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肺上叶切除术(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重建)9例;(2)袖式右全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3)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左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4)隆凸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和右肺动脉袖状切除重建袖式右上叶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右中间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10例;(5)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术9例;(6)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6例;(7)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术3例;(8)隆凸切除合并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左上叶切除、主动脉弓鞘膜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8例;(9)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4例;(10)袖式左全肺切除(气管-右主支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3例;(11)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3例;(12)袖式右全肺切除(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术1例;(13)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1例;(14)隆凸切除合并右肺动脉袖状成形右中上叶切除加右肺下静脉袖状切除和右肺下静脉-左心房端侧吻合术1例。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2.38%。发生手术并发症32例次,发生率为38.10%。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34%、59.47%、31.73%和24.06%。结论 (1)施行隆凸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隆凸切除合并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提高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气管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采用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治疗79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方法1988年6月至2005年6月,对79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施行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支气管环状切除成形及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58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15例;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合并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86%。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5%、59.5%、35.4%和17.7%。结论 隆凸、支气管及肺动脉切除重建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肺功能,提高了中心型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进展性右上叶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作者采用6种不同术式的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进展性右上叶肺癌87例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手术及麻醉经验,并发症防防治等。统计资料示本组病人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57.4%、35%。可见采用不同术式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进展性右上叶肺癌有其明显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气管隆凸主支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o B  Fu XN  SunN W  Li J  Pan T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6):464-466
目的 总结气管、隆凸主支气管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7例气管、隆凸主支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中,鳞癌15例,腺癌3例,其余9例为良性腺瘤、腺样囊腺癌和类癌。结果 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8例;全肺隆凸切除+气管与主支气管端端吻合9例(右6例,左3例);右上肺隆凸袖式切除重建术2例;隆凸切除重建术3例;气管肿瘤及气管壁部分切除5例,其中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系因胸腔感染、出血死亡。半年以上随访24例,无死亡,无外科并发症。结论 隆凸及气管手术比较复杂,难度大,应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法,必要时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8例原发性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6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组气管袖式切除、端端吻合8例,气管下段和隆突切除、隆突重建4例,单纯行肿瘤刮除术4例,右全肺加隆突切除1例,左全肺加隆突切除1例.结果 腺样囊性癌7例,鳞状细胞癌9例,淋巴上皮样癌1例,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术后10 d,1例患者因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大出血而窒息死亡,其他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改善,近期疗效较好.结论 原发性气管和主支气管恶性肿瘤首先应考虑手术切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要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治疗气管,隆突,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同时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肺功能不佳的肺癌患者中,该术式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原则,该项手术技术有着很好的前景。我们总结近年来采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体会来探讨该项手术的应用指征和方法。方法:1993年12月-2003年12月,对63例中央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包括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43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肺动脉袖切20例;左肺上叶袖切+肺动脉袖切23例;切除肺动脉的长度为1.5~4.5cm,平均2.5cm.支气管肺动脉双禊形切除术3例;其中右肺上叶禊切+肺动脉楔切2例;左肺上叶楔切+肺动脉楔切1例。支气管袖切并肺动脉禊切17例,其中右肺上叶袖切+肺动脉楔切5例;左肺上叶袖切+肺动脉禊切1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及吻合门瘘发生: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使肺癌手术指征扩大,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基本原则,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肺叶切除加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3 月至2008年7 月,对27例肿瘤同时侵犯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及主支气管和肺动脉干但未侵犯下肺叶的中央型肺癌,采用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技术将肿瘤完整切除,再将保留的下叶支气管与主支气管残端吻合、下叶肺动脉与肺动脉干对端吻合。其中左上肺双袖状切除术21例,右中上肺双袖状切除术5 例,右上肺双袖状切除术1 例。结果:鳞癌20例,腺癌3 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 例,腺鳞癌1 例。术后心律不齐3 例,经对症治疗好转;咳痰不畅、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 例,经纤支镜吸痰后肺复张良好。突发大咯血死亡1 例。术后生存情况:生存时间1 年者77.78%(21/27),3 年66.67%(8/12),5 年75.00%(6/8)。 结论: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且保留了患者的健康肺组织,避免了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右肺上叶及气管隆凸切除重建的新术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肺上对癌肿侵及气管隆凸而中间支气管和中下叶肺组织正常时,应施行右肺上叶及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以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以往隆凸重建方式为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端端吻合或气管、左主支气管端端吻合 右中间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端侧吻合.以上二种术式的麻醉维持、手术操作和术野暴露均不甚方便,因而手术难度大、不易推广.作者在动物实验中得出结论:气管隆凸切除重建以气管、左主支气管端端吻合 右中间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较为简便,吻合口张力较低.因而此术式可容许切除较长的气管、支气管.上述方法用于临床取得成功.作者对此术式的手术操作、麻醉和呼吸道并发症预防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