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在成功举办“99年国际成人髋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与“2000年国际成人膝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的基础上于2002年4月11~1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2002年国际成人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主要内容:人工关节外科新进展;髋、膝、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关节重建外科中具有争议的若干问题;高难度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假体固定的不同模式及原理;关节重建外科中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处理;髋、膝关节镜外科最新进展;髋、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基本原理及手术技巧。会议为期…  相似文献   

2.
唐晓波  董佩龙  王健 《中国骨伤》2014,27(4):274-277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截骨和髌骨置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2例(54膝),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截骨组.髌骨置换组24例24膝,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53~78岁;髌骨截骨组28例30膝,男16例,女12例,年龄55~79岁.术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标准),膝关节活动度(ROM),患者满意度,髌骨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0~80个月,平均56个月.髌骨置换组HSS评分由术前38.4±8.2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2±8.6,Feller评分由13.6±6.2提高为25.2±4.2,膝前痛分数由3.9±3.2提高为11.2±3.7,ROM由(78±26)°提高为(108±18)°.髌骨截骨组HSS评分由术前39.5±8.4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0±8.5,Feller评分由13.4±6.5提高为25.6±4.0,膝前痛分数由3.7±3.1提高为11.3±3.6,ROM由(76±27)°提高为(110±19)°.术后满意度髌骨置换组91%,髌骨截骨组89%;髌骨相关并发症髌骨置换组16.7%,髌骨截骨组10.0%.两组术后HSS评分、Feller评分、膝前痛分数及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髌骨截骨组低于髌骨置换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髌骨截骨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髌骨相关并发症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有关,但术后膝前痛及患者满意度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3.
髌骨表面置换术中髌骨骨床保留厚度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国人髌骨置换时髌骨骨床保留厚度及术后总厚度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对188例293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中测量髌骨最厚处、最薄处和髌骨截骨后保留骨床厚度以及安装髌骨假体后髌骨的总厚度,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置换术后髌骨厚度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1)截骨前髌骨厚度测量结果为(24.25±2.62)mm。(2)截骨后髌骨骨床测量结果:143膝为14mm(48.81%),26膝为13mm(8.87%),24膝为12mm(8.19%),3膝为11mm(1.02%),97膝在15mm以上(33.11%)。保留髌骨骨床厚度在15mm以下和15mm及15mm以上的病例组均未出现髌骨假体或髌骨并发症。(3)所有术后髌骨的厚度均等于或小于术前,其中185膝(63.14%)的髌骨厚度与术前相等,108膝(36.86%)的髌骨厚度小于术前,但相差不超过2mm,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屈曲度、伸膝度及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在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12~14mm的髌骨骨床不会引起髌骨骨折。(2)国人髌骨置换术后的髌骨厚度不应大于术前的厚度,最好能保持一致,如髌骨条件不许可或假体不匹配,可适当减少髌骨的厚度,但与置换前相比不宜超过2mm。(3)应大力发展适合国人的假体,包括髌骨假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诊治的47例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其中22例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截骨组),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置换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2(11~15)个月。截骨组术后1例膝关节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膝内翻复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置换组术后1例屈膝时髌骨弹响,末次随访时弹响消失;1例对侧间室不明原因疼痛,1年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截骨组与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股胫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至下床负重时间较截骨组短,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较截骨组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较截骨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与截骨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各具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程度、类型、患者年龄以及患者对术后运动功能的期望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包括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1]。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标是重塑下肢正常力线并获得内外侧及屈伸间隙平衡。精确的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和准确截骨是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关键,不精确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会导致髌股关节不稳、膝前疼痛等并发症~[2]。测量截骨技术又称为等量截骨技术,维持了术后关节线稳定,具有学习曲线短、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等  相似文献   

6.
日期会议名称重点内容地点截止日期联系单位联系人邮编2000年3月下旬第四届全国骨外固定技术学术研讨会暨骨科技术学习班-广西北海2000年1月31日广西南宁淡村路13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曾祥伟5300312000年4月15~18日2000年全国膝关节矫正外科进展学习班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翻修术、膝关节镜检查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和膝关节影像诊断北京-北京市新口东街31号北京积水潭医院矫骨科周乙雄张洪1000352000年4月20~27日第二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学习班-北京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国人类风湿关节炎中髌骨的厚度及解剖学特点,探讨髌骨置换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对59例患者95个类风湿膝关节行全膝置换术,术中测量髌骨最厚处、最薄处和髌骨截骨后骨床的厚度以及安装髌骨假体后髌骨复合物厚度,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膝前痛和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1)截骨前髌骨的厚度测量为最高处(22.01±1.64) mm(18~26 mm),最低处为(11.69±2.33) mm(6~16 mm).(2)截骨后髌骨的骨床厚度测量结果为(13.23±0.96) mm(11~16 mm),其中11 mm 4膝(4.2%),12 mm 15膝(12.7%),13 mm 38膝(40%),14 mm 32膝(33.7%),15 mm 5膝(5.3%),16 mm 1膝(1.1%).髌骨复合物的厚度平均为21.42 mm(20~25 mm),90.5%(86/95)的髌骨厚度在术后等于或稍低于原髌骨厚度.(3)术后随访轻度膝前痛3例,无髌骨骨折或髌骨松动病例.[结论] (1)类风湿膝关节中髌骨的厚度小于国人正常髌骨厚度的均值.(2)类风湿膝关节髌骨置换时保留12~14 mm厚度的骨床是一种安全的选择.(3)类风湿膝关节置换髌骨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陀螺仪股骨髓外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53例患者(61膝)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使用陀螺仪髓外定位股骨侧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外组),34例行传统髓内导向杆定位股骨侧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髓内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髌骨形态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全膝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4):2248-2251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处理髌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进行髌骨置换时,精确地进行髌骨切骨面的选择,保留合适的髌骨厚度,选择恰当的髌骨假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分别就髌骨形态学特征、解剖学测量、截骨参考点选择及其在全膝置换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侧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侧单间隙骨关节炎手术策略及早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行膝关节外侧单髁关节置换术病人11人,纳入标准:外侧单间隙骨关节炎;无关节外畸形,不伴或伴轻度膝外翻畸形;前后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副韧带完整;共11膝,男性5人,女性6人。平均年龄(57±6)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9.5±2.7),术前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双下肢全长正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行外侧单髁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选择膝关节正中切口,沿髌骨外缘切开关节囊,清理外侧间室,胫骨行髓外定位进行垂直及水平截骨,股骨切除软骨至软骨下骨,调和骨水泥,安放假体。应用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系统(OKS)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1名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0±1.1)月,术后OKS及K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OKS评分(Z =-11.345,P <0.05)和KSS评分(Z =-15.5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病人满意度改善。随访终点均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外侧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侧单间隙骨关节炎是1种有效的保膝治疗方式,可以有效保存膝关节韧带,减少截骨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强直位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强直膝畸形患者80例(100膝),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X线片、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功能评分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强直位膝关节置换均具明显效果。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术后ROM、KSS和功能评分值均较高(P<0.05),术后并发症及感染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临床效果明显,较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更佳,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伸直间隙优先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患者39膝(骨关节炎3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LDK JOINT PS型假体。术中按术前测量外翻角度先进行股骨远端截骨,再根据胫骨髓外定位装置,行胫骨平台截骨,最后行股骨前后、斜面及髁间窝的截骨,髌骨不常规置换。记录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前及置换后2,6周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18.3±30.4)min,置换后引流量平均(272.7±106.1)mL。置换后6、12周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未出现假体排异反应。结论伸直间隙优先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重复截骨的发生率,显露清晰,操作简便,可以充分保证术后膝关节完全伸直,力线正确。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在髌骨表面置换和未表面置换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2%~21%和0.05%,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翻修术中分别为1.19%和0.15%~12%[1].发病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等.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伸膝装置的完整性、髌骨假体的稳定性和残留髌骨的骨量选择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髌骨部分或全切除术、单纯髌骨假体翻修术和全膝关节翻修术等.因髌骨生物力学的重要性,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的治疗及疗效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年轻患者延缓行全膝关节置换,探讨股骨内髁马赛克植骨、髌骨成形并胫骨高位截骨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6 年2月,对8例10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行综合手术治疗.其中男2例3膝,女6例7膝;年龄42~56岁.左膝3例,右膝3例,双膝2例.患者均表现为行走或站久后疼痛.X 线片示股胫关节及髌骨边缘骨质增生,以内侧为重,髌股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股胫角185~200°,平均 190°;HSS 膝关节评分为55~75分,平均60分.膝痛1~12年,平均5年.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截骨部位均于8~11 周达临床愈合,平均9周.股胫角矫正15~30°,平均 20°,基本恢复正常负重力线,膝关节外翻角 10°.术后关节活动度为 100~120°,较术前增加 5~20°,平均增加 10°.X 线片示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截骨处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75~88分,平均80分. 结论 股骨内髁马赛克植骨使关节软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重建,髌骨成形有效解决膝前区疼痛,胫骨高位截骨矫正异常负重力线,三者结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将于2000年4月15~18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2000年全国膝关节矫形外科进展”学习班,会期4天。学习班期间,将邀请欧美知名专家和国内专家通过讲座和手术演示重点讲授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翻修术、膝关节镜检查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和膝关节影像诊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近年来膝关节矫形外科领域内的新概念、新观点。结束后颁发证书,记学分。欢迎学员携带病例及个案进行交流。本学习班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80人,每人收取会务费700元,资料费50元。食宿由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7):413-41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拟定于2004年10月22~26日举办人工髋关节小切口微创置换技术(项目编号:20040407035)暨第三届膝关节重建外科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407110)。主要内容包括:(1)单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路);(2)双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下前、后十字韧带重建;(4)导航系统支持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及膝十字韧带重建术;(5)膝关节周围截骨与术后康复。学习班将邀请国内及新加坡、日本、美国等著名专家进行有关膝关节置换、十字韧带重建的导航技术、膝关节微创单髁置换与微创人工…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和非髌骨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6篇,共计1 922例膝关节置换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内发生膝前痛的风险降低,加权后RR=0.53,95%CI(0.30,0.94),但5年后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以上发生再手术的风险低,加权后RR=0.35,95%CI(0.18,0.66),但5年内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膝关节KSS评分不论是亚组分析还是总体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分析结果,KSS评分加权均数差值为0.44,95%CI(-1.22,2.09)。[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相比,术后5年内膝前痛发生率低,术后5年以上再手术的风险低,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别。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的优劣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弹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弹响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1月,对57例(89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发生髌骨弹响14膝,分析发生原因,采取处理措施。[结果]髌骨弹响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髌股关节轨迹异常所致,包括髁间窝型和滑车沟型。[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应重视髌股关节问题,采用正确的截骨和假体安装技术,完善假体设计,完全可以避免髌骨弹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假体内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时髌骨假体内置对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2001年9月~2002年3月48例(75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髌骨假体内置的方法置换髌骨,并在术中髌骨置换前后测试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髌骨假体安放位置对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及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75膝术中胫骨、股骨截骨完成并安装试模后测试髌股关节运动轨迹,69膝可达到“nothumbtest”,髌骨内置2~5mm后再次测试仍全部达到“nothumbtest”;余6膝未达到“nothumbtest”,经髌骨内置4~8mm后5膝达到,1膝经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最终实现“nothumbtest”。术后经12~18个月随访,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6.5°(95°~125°)。无一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骨折、髌腱撕脱、髌骨不稳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假体内置可有效地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减少对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需求,降低髌骨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非髌骨置换比较,探讨髌骨置换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3例(63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置换组),31例不作置换(非置换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关节炎分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标准临床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髌骨倾斜角、胫股角及髌韧带比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6周及3、6、12个月对疗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置换组6例、非置换组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置换组术后3、6、12个月时膝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周及3个月,其余各时间点置换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髌骨评分除术后12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均无髌骨骨折、髌骨脱位、髌骨不稳、假体松动及断裂发生;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髌韧带比值、髌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