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59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后颅窝开颅小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29例。采用CT引导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22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8例,结果按GOS标准评估预后,死亡4例,重残5例,恢复良好50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发病病因、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通微创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12例神志清醒,出血量>10 m L的患者,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抽血加尿激酶溶解液化引流方法治疗,有脑积水加做脑室外引流。结果 12例患者均痊愈,无再出血及病情恶化。结论 >10 m L的小脑自发性出血,若神志清醒,积极采取软通道微创治疗,效果好,可避免病情突然变化及后颅窝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92例同种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20例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为5.1%。14例保留肾脏功能,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肾切除者中有4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结论:肾破裂的发生与排斥反应、肾缺血性损害、肾静脉引流不畅及尿路梗阻有关。对于出血量少、肾功能好者,可采用保守治疗。预防要从肾脏摘取与灌洗、植肾手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17例中14例治愈,3例死亡;手术治疗患者15例中8例治愈,6例患者留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1例死亡。结论 治疗选择需根据意识状态分级情况并结合影像学结果来决定,意识分级Ⅱ级以上者建议选择保守治疗,而不论血肿大小,除非病情有恶化者;意识分级Ⅲ~Ⅳ级且血肿量≥20 mL或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建议手术治疗;意识分级Ⅴ级者无论何种治疗方案预后均差,不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介绍用脊髓造影CT扫描诊断臂丛根性损伤。方法: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10ml后,在0.5-2小时内行CT检查。结果:5例臂丛根性损伤,其CTM景象与手术所见相符,1例CTM图象未见异常而手术证实为臂丛上干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自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3中35例有高血压病史(81.4%).CT检查43例,其中桥脑出血33例,中脑出血9例,延髓出血1例.MRI检查23例,均为桥脑出血,其中5例急性期出血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亚急性期血肿15例,5例T1WI和T2WI呈混杂高信号,10例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3例,MRI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边可见明显低信号铁环.内科治疗38例,手术治疗5例.出血量<5ml病例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出血量>5ml病例,出血量>5ml病例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干出血以桥脑出血最多见;诊断脑干出血首选CT;MRI作为CT检查的补充手段;CT和MRI可为脑干出血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小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科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3):166-167
外伤性小脑出血临床少见,作者报告10例,占该院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7%。入院时2例GCS<8分,8例GCS11~15分。血肿量平均6.39ml。其中3例经手术治疗,死亡1例。作者分析受伤机制及依靠头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中线部位出血危险极大。手术仍是常规治疗手段,小脑半球及直径<3cm的出血可根据其意识状态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幕上型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锁孔手术血肿清除及血肿穿刺针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手术效果。方法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血肿清除术治疗,第2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结果出血量在50ml以内者采用钻孔引流疗效较锁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在50ml以上者,锁孔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钻孔引流组。结论出血量小于50ml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任一手术方式;出血量在50ml以上者采用锁孔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微创穿刺抽吸术,对照组以内科保守及外科开颅手术等对应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及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2 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2 4例 ,死亡 2例。结论 :小儿自发性脑出血有以下特点 :①出血原因不易查明 ;②临床症状不典型 ,易误诊 ;③手术效果好 ,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④小儿对失血耐受性差。术前或手术开始时输适量全血 ,可提高患儿对手术耐受性。⑤小儿发生皮瓣坏死的几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超早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9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3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及止血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发病4~5 h手术8例,5~6 h手术16例,6~7 h手术18例.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量达80%~90%者10例,>90%者32例,无再发出血.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9.5%.术后随访3个月~5年,随访的28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20~40 mL)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20~40 mL)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24例。常规组实施非手术治疗,手术组基于非手术治疗实施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肿的体积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天、28天,手术组血肿体积较常规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预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20~40 mL)患者,能明显缩小血肿体积,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误诊或延误诊断,2例患者手术治疗治愈,1例患者保守治疗死亡。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率高,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降低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采用CT检查肾损伤50例,并根据CT表现将肾损伤分为5度。结果:CT对肾损伤的定性诊断和分类准确率达100%;对Ⅰ~Ⅲ度损伤者行保守治疗,对Ⅳ~Ⅴ度损伤者作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CT可明确肾损伤的程度、范围与分类,了解伤肾和健肾功能,同时还可发现肾脏原有疾病,观察腹内其他脏器状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硬膜外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巨大囊肿的临床诊断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累及2个以上胸腰椎椎体硬膜外囊肿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选择。结果:本病具有缓慢进行性脊髓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特点,脊髓造影、CT扫描、MRI影像检查能明显病变的大小、性质,并为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手术切除后能达到根治效果。结论:较小硬膜外囊肿可保守观察或进行穿刺治疗;对产生脊髓神经根压迫、椎管侵蚀较大的囊肿,则应手术予以摘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9例自发性小脑出血行软通道穿刺联合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采取立体定向技术软通道穿刺清除小脑血肿,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来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结果 39例中治愈35例(89.7%),好转3例(7.7%),死亡1例(2.6%)。结论小脑出血时,积极行软通道穿刺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妊娠期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3例患者(后交通动脉瘤1例,出血性脑梗塞1例,小脑血管畸形1例)予以保守治疗至怀孕36周后行剖腹产分娩;3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1例,烟雾病2例)急诊手术,先行剖腹产手术,待胎儿娩出后即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随访6月以上。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1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3例,Ⅲ级(生活部分自理)2例。胎儿出生后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妊娠期脑出血根据脑血管意外病因及患者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如病情稳定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危及生命的颅内高压或患者病情恶化的情况下尽早终止妊娠并及时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8.
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利平  虞志刚 《腹部外科》1999,12(3):103-105
目的:总结分析胆道出血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探查9例中缝扎止血2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叶切除2例,胆道引流2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死亡2例,余治愈。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黄疸和胆绞痛三联征是胆道出血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的首要依据。辅助诊断方法以肝动脉造影最为有效,十二指肠镜、B超对诊断也有帮助。治疗可先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方法,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疗效高、创伤小,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法。但如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单纯保守治疗组9例,介入治疗组13例,手术治疗组14例,其中急诊行肝癌切除术8例,出血局部缝扎加肝动脉结扎4例,大网膜填塞缝扎2例。结果:保守治疗组术后再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介入治疗组均彻底止血,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外科手术组术后均彻底止血,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组9例中,生存1年者3例,2年者1例,3年者1例;介入治疗组13例,生存1年者8例,2年者5例,3年者3例;外科手术组14例中,生存1年者9例,2年者7例,3年者3例。结论:手术及介入治疗均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介入治疗止血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不能行切除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肝功能状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位(介于30ml左右)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基底节区出血量在25~35ml之间的HICH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人及家属意愿下选择治疗方案,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各30例。出血后24~48小时内行DTI检查及NIHSS评分,得出FA值,并行组间比较。治疗1月后再次进行NIHSS评,并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出血24~48小时内FA值下降幅度越大,相应的NIHSS评分越高。对两组比较NIHSS评分前后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FA值百分比大于20的患者两组间进行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中位HICH患者FA值百分比大于20的患者偏向于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