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汶川地震中涉及耳鼻咽喉颜面部外伤伤员的伤情及治疗情况,探讨更有效地处理针对地震造成的颜面部外伤的方法.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452医院住院治疗的165例汶川地震伤员进行专科检诊,重点对合并耳鼻咽喉颜面部损伤的伤员伤情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伤情分别给予清创缝合或整形缝合、骨折复位及固定、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对其治疗后2周的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65例伤员中合并颜面部损伤伤员33例(20%),包括耳部外伤10例(6.1%)、鼻部外伤8例(4.8%)、口唇撕裂伤2例(1.2%),经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毁容病例;鼻窦及颧骨骨折8例(4.8%)、下颌骨骨折5例(3.0%),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仍在随访中;无咽喉部、颈部及气管食管外伤者.伤后并发感染者(非院内感染)6例(3.6%),无死亡病例.结论 专科医生应早期、恰当地处理地震所造成的颜面部外伤,除了重建功能以外,恢复患者的正常形态(容貌)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与信息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信息控制对灾难救援的作用及对救治秩序的影响。方法通过登记本、伤员信息卡、麻醉记录单及病历资料,收集德阳市某医院在“5.12”汶川地震1420例伤员基本信息,分析伤情、伤员流、信息流特点。结果1420例伤员中,受伤机制以房屋垮塌后砸伤为主,共有1821个损伤部位,四肢损伤多于其它部位伤(P〈0.01);轻伤多于中、重度伤(P〈0.01);震后前2天收治伤员占收治总人数的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段伤员收治数(P〈0.01);随救治时间延长,伤员信息趋于完整。结论汶川地震后早期信息控制与救援不相适应,值得重视。国家要重视灾难医学救援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最快速度在震后形成陆海空救治一体的救治和信息控制网络。稳定伤员流的流序和流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准确,才能科学、有序救援。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军事医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早期军事医学救援的方法、内容及效果.结果 1420例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76.69%),多部位伤331例(23.31%).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军事医学救援应在地震后24小时内快速展开,对规范救治秩序、保证批量伤员救治有效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德阳模式"探索了一种军事医学救援的重要方法,军事医学救援足今后灾难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7例芦山地震骨科住院伤员基本情况与伤情,并与汶川地震同期地震伤员进行对比,以总结本次地震骨科伤员伤情特点,为今后健全完善区域地震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收集震后至4月28日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 结果 与“5·12”汶川地震同期比较,本次地震肢体近端、开放骨折及多脏器损伤伤员所占比例少,胸腰椎、肢体远端骨折伤员所占比例多. 结论 区域性灾害医疗救援应急反应、搜救能力、优化现场分拣流程、挽救危重伤员生命、保全肢体功能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德阳市灾区颅脑损伤伤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救治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对685例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年龄分布,颅脑损伤类型、受伤部位及救治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大批地震伤员中,颅脑损伤伤员数量位居第二,主要是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受伤人群主要为青壮年.以头皮裂伤最多见,其次为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头皮裂伤没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而颅骨凹陷性骨折和硬膜外血肿则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颅骨凹陷性骨折多发生于额和枕部,硬膜外血肿主要见于额颞部.大部分颅脑损伤伤员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以合并四肢骨折及骨盆骨折最多见. 结论 地震中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才能减轻伤情和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强化院前救治中呼吸道的管理,减少窒息的发生,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伤病谱。方法:回顾分析407例后送伤员的性别、年龄分布,各种伤情构成比,以及收治时间分布等。结果:男性伤员213例,女性194例;〈13岁和〉60岁伤员所占比率较高;男性与女性的年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伤病构成比骨折占58.4%;胸部损伤占19.2%,烧、烫伤占13.7%,颅脑外伤占7.1%,其他占1.6%。4~12天为接受救治高峰期。结论:伤员救治应根据伤情特点和救治时间合理调配救援人员和设备,以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处于暴露部位 ,在高爆武器普遍使用的现战争中 ,致伤机会较多。据统计〔1〕,第一次世界大战 ,法国和俄国的颌面战伤占全身的 4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的颌面战伤占 3 4 % ;在抗美援朝中 ,我军的一组资料中报道颌面战伤为 6 7% ;近 2 0年在我们收治的火器伤伤员中 ,颌面伤占全身伤的 8 79% ,其中颌面部骨组织伤占颌面部火器伤总数的 16 87%。颌骨损伤可粗略地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即粉碎型、线型、洞穿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粉碎型为最多 (74 5 1% ) ,且伴有骨缺损。1 颌面部骨组织火器伤的早期急救  火器伤的救治经常是在激…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级处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5·12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震级高、震源浅、烈度高的一次大地震,涉及的省份北至甘肃、南到云南、东及山西,而其中的四川汶川、北川以及甘肃陇南地区受灾较重.由于本次地震受灾地区多处于山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倒塌的建筑物较多,伤员较多,救援人员及物资一时难以到位,伤员抢救及后送困难,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较晚,以致本次地震伤员伤情,尤其是挤压综合征的伤情与邢台、海域与唐山地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颌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7月~2011年6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536例颌面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6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74∶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第一位,占50.10%;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168例,占31.34%,其次是颧骨、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壮年为颌面部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损伤为颌面部损伤最严重、最常见的合并伤。  相似文献   

12.
严重交通事故多发伤324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24例交通事故多发伤伤情资料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交通事故引起的严重多发伤发生年龄多在16-40岁的青壮年,受伤部位多见腹部、头部、胸部、四肢和骨盆;伤员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颅脑损伤、胸腹部外伤引起的休克、MOF、呼吸衰竭。强调此类伤员的急救应重视现场急救和伤员转运,综合复苏、及时手术能有效地提高伤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高原地区晕厥导致颌面部外伤患者病例资料,了解这类面部外伤伤情和治疗特点。方法选择1997~2007年收治的以晕厥而导致的面部外伤病例36例,患者均为部队战士,由于长时间站立发生晕厥,导致面部外伤。回顾分析这类伤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颏部线形软组织挫裂伤,清创缝合后伤口I期愈合;32例(88.9%)共116颗牙齿有不同程度牙折,其中12.9%的牙齿需要拔除,其余牙齿进行相应的牙体牙髓治疗,并义齿修复牙体牙列缺损;9例(25%)发生颞下颌关节挫伤,对症处理;其中5例由岗台跌落者中4例发生下颌骨骨折,通过牙弓夹板和坚固内固定治疗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结论高海拔地区战士长时间站立发生晕厥导致面部外伤的原因和伤情特殊,在处理软组织伤的同时要避免漏诊牙齿、颞下颌关节和下颌骨损伤;牙齿和下颌骨损伤是治疗的重点,恢复患者咀嚼功能是治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龙卷风灾老年伤员伤情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盐城龙卷风灾害后6月23—25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伤员的性别、年龄、伤情、救治过程、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并分析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本组伤员中单个部位伤28例,多个部位伤55例;体表、四肢、头部和胸部创伤明显多于其他部位;重伤患者(AIS≥3分或者ISS≥16分)共45例,占54.2%,其中13例行损害控制手术;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为最多见的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6±11.2)d,病死率为2.4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需手术治疗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延长住院时间的因素。结论龙卷风灾害老年伤员病情严重且复杂,早期行损害控制手术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4·20”芦山地震收治的脊柱骨折伤员伤情及临床特点,总结救治经验,为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脊柱骨折伤员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人群分布、致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多发伤及诊治情况的有关数据. 结果 本次收治的地震伤员中,中青年(17~ 50岁)共50例,占收治脊柱骨折伤员比例为79%,其中男伤员(33例,52%)多于女伤员(17例,27%).高处坠落伤(32例,51%)及摔伤(16例,25%)为主要致伤原因.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椎(T11~L2,41例,65%),主要骨折类型为爆裂骨折(26例,41%)和压缩骨折(16例,25%).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8例,E级44例.脊柱骨折手术治疗36例.随访(34.0 ±2.6)d,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1例,C级6例,D级5例,E级49例. 结论 与汶川地震伤员比较,芦山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伤情特点是男性中青年多、以高处坠落伤为主、累及胸腰椎和爆裂骨折多、神经损伤较轻、多发伤较少,通过积极治疗,可早期有效地完成对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抢救,为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参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各级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情况,总结地震胸外伤救治的经验。强调了大规模群体伤分类救治、分级救治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各级医院收治伤员差异(伤员到达各级医院时间、伤员获救后出现死亡的时间及死亡原因、胸外伤救治内容),胸部损伤的现场急救内容,地震胸外伤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时空特点及救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的时空特点、临床特点,探讨救治时机、治疗方式选择. 方法 对我科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伤员诊治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收治地震颅脑伤伤员92例,全部来源于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震后早期12 h内收治76例.开展手术10例,死亡3例. 结论 在汶川大批地震伤员早期颅脑外伤所占比例大,病情变化快.就诊伤员均来源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入院后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对提高地震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63例玉树地震伤员中5例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探讨地震伤员早期的院内应急方案和措施。方法:对我院从地震后至4月30日止收入院的263例玉树大地震伤员中的5例危重症伤员及死亡者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死亡伤者中院前死亡2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例,其中挤压综合征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震后前三周的医疗救援力度,加强伤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可有效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玉树地震后送伤员伤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17~24日收治的2批36例玉树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地震伤员按AIS-ISS评分标准,第1批伤员轻伤5例(41.7%),重伤5例(41.7%),严重伤2例(16.6%);第2批伤员轻伤21例(87.5%),重伤3例...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解放军成都血站血液保障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解放军成都血站2008年5月12日-6月30 日供给成都军区总医院、绵阳野战血站、德阳野战血站及部分军队医疗机构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战时及其他灾害救援血液保障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供血资料,包括自采血量、调剂量、供血总量、成都军区总医院地震伤员用血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自采血5 111 U,调剂血3 380 U,总供血量10 406 U,成都军区总医院132例输血地震伤员总输血量为4 091 U;用血高峰期发生在地震96 h后;不同创伤部位输血分布以骨折输血比例最高,挤压综合征伤员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最多.结论 地震灾害血液保障与战时血液保障和其他灾害血液保障的特点有一定区别;地震伤员的用血时间、用血种类、用血数量不同于一般战伤;分析地震伤员用血特点及规律,对完善国家重大灾害血液保障策略及战时血液保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