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含镁极化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并与单纯常规治疗的31例对照。结果显示含镁极化液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镁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同时能减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且无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柯千明 《人民军医》1998,41(6):347-348
1982年4月~1996年11月,我院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顽固性心衰172例,采用洋地黄制剂的方法和极化液、硫酸镁以及复方丹参液治疗,将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极化液等在纠正心衰方面疗效显著。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男52例,女40例;<1岁24例,1~3岁43例,4~7岁17例,>8岁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例,心电图有明显T波低平或倒置者及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谷丙转氨酶增高等心肌损害42例;心律失常38例,其中房颤16例,室性早搏22例,低镁血症20例,低钾血症24例。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5例,心肌损害31例(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测定),心…  相似文献   

3.
镁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已被人们所证实,镁缺乏能促使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生。近年来,临床上用镁盐治疗AMI获得了显效果。除常规治疗外,我们将MgSO4加到极化液(MgGIK)中治疗AMI,并与普通极化液(GIK)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昌远 《西南军医》2010,12(1):62-63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加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心袁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即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给氧、限制钠盐摄入、抗生素、适当应用利尿、强心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10ml,10%氯化钾10ml,胰岛素4,8单位,硝酸甘油5-1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以每分钟10-15ug的速度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7-10天。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YHA心功能级别和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E/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心功能改善U级以上)24例,显效率为66.7%,常规治疗组显效11例,显效率为30.5%。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心输出量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与A峰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酸甘油加硫酸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静脉溶栓前后应用含镁极化液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4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 ,都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入选对象条件及判断再通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于 1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的有关规定。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为镁极化液组 (治疗组 )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符合再通标准的有 2 4例。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32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平…  相似文献   

6.
7.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成像(BOLD-f MRI)技术已经成为心肌无创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评估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MRI设备的发展及扫描序列的优化,BOLD-f MRI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心肌缺血的定量评估,而且可以对存活心肌进行无创检出。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是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心肌缺血的化学药物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几十年来一直是临床的主要方法。本就当今心肌缺血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概括,深入探讨了有机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经典药物的作用机理,论述了近年来一些研究进展。对ET受体,Na^ -H^ 交换酶等新靶点及ETA受体阻滞剂,Na^ -H^ 交换酶抑制剂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9.
用微米狭窄器在12条麻醉开胸犬上,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以左室排血时间(LVET)、排血前时间(PEP)、等容收缩时间(ICT).PEP/LVET比值和ICT/LVET比值,观察心肌缺血时生脉液用药前后心脏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缺血时LVET值变小,PEP、ICT、PEP/LVET和ICT/LVET值增大,给药后,该药可使心脏功能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极化液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复苏组(B组)、极化液组(C组)、参麦组(D组)和联合用药组(E组),每组8只。复苏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脑组织细胞结构,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a+-Ka+-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 B组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较各治疗组显著增高,SOD及Na+-Ka+-ATP酶活力减低(P〈0.05),E组各项指标检测较C组、D组好(P〈0.05)、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极化液对心肺复苏后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是固有系统的单核吞噬细胞的亚群,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并且可以响应微环境信号进行表型/功能动态转换,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2个主要巨噬细胞亚群,即经典活化性巨噬细胞和选择活化性巨噬细胞。作者对巨噬细胞分型及其信号调控通路作一综述,探讨巨噬细胞转变为经典活化性巨噬细胞和选择活化性巨噬细胞的机制,以期为巨噬细胞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综合征,常常导致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及抗肿瘤治疗耐受性下降,手术治疗后感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对肿瘤恶液质发生机制认识逐渐深入,但尚无统一、有效逆转恶液质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肿瘤恶液质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或几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自1986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缺血性预处理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以来,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证明,心脏本身具有强大的内源性保护能力,缺血性预处理是迄今发现的保护缺血心脏最强大的方式[1]。缺血预处理的方法 (1)采用闭塞冠脉的方法,闭塞冠脉5min,开放5min,可重复数次。(2)快速起搏方法:起搏心率500次/分,持续5min,间隔5min。(3)低氧性缓冲液灌注:一般为离体心脏,低氧缓冲液(PO2=30~40mmHg)灌注5min,间隔5min。(4)…  相似文献   

14.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研究证实,HRV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中可出现异常,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探头可变角SPECT检查了8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并对其中48例心肌灌注治疗前后的缺损填充或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43例(89.6%)患者显像缺损填充或有明显改善,仅1例缺损填充不佳。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毅 《西南国防医药》2001,11(3):210-210
人进高原环境,心输出量下降,加之高原缺氧,极易致心肌缺血。我院地处海拔3899m之后藏地区,“心肌缺血”是常见病症,特别是冬季发病更高。常规处理以扩张血管药物为主,如丹参片、冠参片口服。但用药时间长,疗效欠佳。今年我院试用川芎素片治疗高原心肌缺血病人,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副作用,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治疗,作者采用 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及微循环变化等检测手段对高压氧(HBO)改善SMI的效用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和方法 1.病例选择:采用美国产Del Mar—9500A型,双通道携带式磁带记录器,选用双极胸前(CMs和CM1)导联记录24h心电图。按SMI诊断标准[1]: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lmm(0.lmV),延续至J点后80 ms,持续时间>lmin,2次ST段压低至少间隔 lmin以上.并排除其它影响ST段…  相似文献   

18.
(甘立宇 ,等 .人民军医 ,2 0 0 4 ,4 7(4) :193~ 194 )  由于高原缺氧 ,血黏滞度增加 ,使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障碍 ,引起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痉挛而致心肌缺血 ,即心肌的血液供求失衡而发病 ,特别是冬季发病率更高。本文旨在观察二磷酸果糖治疗高原心肌缺血的疗效。作者选取了心电图证实为高原心肌缺血的病人 2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0 0例 ,采用二磷酸果糖 10 g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30min静脉点滴完毕 ,一次 /天 ;对照组 86例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8ml加入 5 %或 10 %葡萄糖液 2 5 0ml或 5 0 0ml静脉点滴 ,一次 /天…  相似文献   

19.
甘立宇  郭光翠 《人民军医》2004,47(4):193-195
目的 :观察二磷酸果糖治疗高原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心电图证实为高原心肌缺血 2 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0 0例 ,采用二磷酸果糖 10g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30min静脉点滴完毕 ,1次 /天 ;对照组 86例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8ml加入 5 %或 10 %葡萄糖液 2 5 0ml或 5 0 0ml静脉点滴 ,1次 /天。7天为 1疗程 ,均连续静脉给药 1个疗程以上。治疗结束后复查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 ,心电图恢复正常 ,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效率达 96 % ;两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二磷酸果糖可显著改善近期高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0.
余洋 《人民军医》1998,41(12):719-720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是指反复短暂的缺血使心肌产生快速适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Murry等〔1〕首先在狗心脏中发现,随后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都发现这种现象。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包括缩小缺血心肌梗死范围(MIS)、促进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等。IP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心肌内源性物质及其内在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Yellon等〔2〕首先报告,反复主动脉钳夹对随后持续缺血的人心肌有保护作用,提示人类心肌也存在IP现象。1 人类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1.1 离体心肌细胞和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