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予以对照组质量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予以研究组右美托咪定,两组均接受七氟醚"潮气量法"诱导麻醉。统计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 T_2、T_3、T_4时研究组HR、SBP、DBP、BI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稳定七氟醚诱导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加强七氟醚麻醉诱导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2.
麻醉趋势监测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麻醉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 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n=15).单药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2 MAC,维持3 min后气管内插管,继续观察3 min;联合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其余用药与单药组相同.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NCT、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插管前比较,单药组患者插管后NCT、BIS值显著上升(P<0.05),但均未超过60,联合组患者插管前后NCT、BIS值无明显改变(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MAP、心律均升高,单药组较联合用药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 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麻醉诱导过程中,NCT和BIS均不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耳鼻喉手术患者36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A组)、高剂量芬太尼组( B组)、右美托咪定组( C组),A、B组诱导时分别给予芬太尼2μg/kg和4μg/kg,C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诱导时给予芬太尼2μg/kg;3组均给予七氟醚“潮气量法”诱导,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 T0)、开始吸入七氟醚即刻( T1)、气管插管前即刻( T2)、气管插管后即刻( T3)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脑电双频指数( BIS)并分析。结果:3组患者T0时点基础BIS、SBP、DB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与T0时点比较,C组SBP、HR及BIS值显著低于A、B两组,T2时点C组患者的SBP 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3时点C组患者的SBP、DBP及HR显著低于A组,BIS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七氟醚诱导插管时右美托咪定在降低BIS的同时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0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0.8μg/kg静脉输注,给予对照组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BIS值及MMSE评分,并对3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的BIS值、MMSE评分情况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且低剂量组POCD发生率15.0%和高剂量组POCD发生率10.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有利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地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0作为指标来确定地氟醚的ED50值(MACBIS50),将80例患者鼓室成形术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6例),接受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靶控血浆浓度分别为0,2,4,6,8ng/ml。患者术前用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2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0.2mg/kg。诱导插管后按靶控血浆浓度泵控输注瑞芬太尼并吸入地氟醚,待地氟醚呼气末浓度(ET%)达到预定值并稳定10min后,手术切皮并记录相应的BIS值。采用上下波动法分别计算各组的地氟醚MACBIS50,BIS值和ET%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5组患者地氟醚MACBIS50值分别为7.18%,6.31%,4.18%,2.86%和2.19%。与A组比较,其余4组的MACBIS50显著降低(P<0.05)。各组BIS和ET%直线相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地氟醚麻醉可显著降低地氟醚MAC,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瑞芬太尼超过8ng/ml时,下降速度趋缓,逐渐出现封顶效应。并保持BIS值和呼气末浓度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七氟醚在择期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全麻诱导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腹颈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七氟醚+维库溴胺组及8%七氟醚+维库溴胺组,每组的病人给予相应的七氟醚浓度和5 L/min的氧流量,插管前由面罩实施诱导,患者清醒后对七氟醚诱导的感受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意识消失的时间间隔和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间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每组心率在诱导前和插管后有上升.每组诱导前和插管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与诱导前和插管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同一时段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对七氟醚诱导满意率也无差别(P>0.05).结论:8%的七氟醚麻醉诱导对于成年人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60~80岁,BMI 19~30,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40):七氟醚-瑞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瑞芬太尼组(B组)。B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μg/kg,随后以0.3ng/(kg·min)的速率静脉持续输注至术毕前20min;A组诱导前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负荷量输注完毕后3min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丙泊酚1~2mg/kg和顺阿曲库铵0.2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醚(呼气末靶浓度1%~3%)吸入,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1ng/(kg·min),术中维持BIS值40~60。根据BIS值来调节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的用量及苏醒期躁动和术后6h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的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6h内谵妄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患者镇静程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16~66岁,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Ⅰ组(右美托咪定+咪哒唑仑);Ⅱ组(右美托咪定+阿托品+咪哒唑仑);Ⅲ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Ⅳ组(右美托咪定+阿托品+丙泊酚);Ⅴ组(咪哒唑仑+丙泊酚).Ⅰ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芬太尼、咪哒唑仑及维库溴铵;Ⅱ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阿托品,其余同Ⅰ组;Ⅲ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Ⅳ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阿托品,其余同Ⅲ组;Ⅴ组常规给予咪哒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记录麻醉前(T0)、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即刻(T1)、给予肌松药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手术结束前10 min(T6)、拔管前(T7)、拔管后即刻(T8)、拔管后5 min(T9)的HR、最低HR、MAP、BIS、SpO2.结果 各组在给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前BIS均在75±4;Ⅰ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53±5)次/min,Ⅲ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49±4)次/min,Ⅱ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62±5)次/min,Ⅳ组插管前HR下降为(62±7)次/min,Ⅴ组HR(61±5)次/min,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拔管前后HR、MAP变化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插管前BIS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全麻诱导中右美托咪定1 μg/kg单独使用对镇静程度BIS影响小,必须复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或其他镇静药物才达到插管镇静;右美托咪定诱导可以明显降低HR,加阿托品诱导可以缓解HR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可以明显减轻插管、拔管反应及术后躁动和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仪Narcotrend的监测下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未服用精神和镇静催眠药物、无术前用药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分为七氟醚组(NS组)和Dex+七氟醚组(DS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以医学序贯实验方法(up-down)设置5个七氟醚呼吸末浓度值,分别为3.50%、2.45%、1.72%、1.21%和0.84%,维持麻醉深度指数(Narcotrend index,NI)在40±10区间内。结果序贯法测定NS组七氟醚EC50为2.73%,95%CI为2.46%~3.04%,DS组七氟醚EC50为1.44%,95%CI为1.20%~1.71%;DS组中的七氟醚EC50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Dex能够明显降低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EC50值,在维持一定麻醉深度(NI为40±10)情况下,可有效节约全麻术中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发生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组(DS组)。S组和DS组分别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观察10 min后开始诱导。两组以潮气量法实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第一个患者七氟醚的支气管镜检查剂量按照预试验中气道反应出现阴性的剂量设定,按照改良序贯法确定相邻患者开始支气管镜检查时七氟醚呼气末肺泡浓度,相邻浓度之比为1:1.1,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分别计算出两组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发生气道反应的MACbar及其95%CI。结果 S组和DS组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最低有效呼气末肺泡浓度(MACbar)分别为3.00%和2.12%,95%CI为2.84%~3.10%和1.99%~2.23%。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可降低七氟醚抑制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反应的MACbar。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中单次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D)与对照组(C)组(n=21):D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基线)、研究药物输注结束后、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手术结束时的BIS,MAP和HR以及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及手术结束后七氟醚的总用量。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t)及清醒拔管时间(t1);记录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药物注射完毕后实验组的BIS值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后实验组七氟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时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组无明显变化。麻醉维持期间,实验组患者的HR及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 <0.05),但MAP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安全、经济、有效,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金龙  刘中砥 《浙江医学》2003,25(9):527-528,568
目的 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反馈调控静吸复合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将5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组Ⅰ )和BIS反馈组 (组Ⅱ ) ,每组25例。组I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II以BIS值40~50作为反馈值调节麻醉深度 ,BIS>50时提高吸入异氟醚浓度 ,<40时降低吸入异氟醚浓度。记录两组病人入室后、意识消失、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术中、停异氟醚后10min、吞咽反射和睁眼时BIS值、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MAP和HR等的变化 ,记录意识恢复的时间 ,随访有否术中知晓。 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 (P<0.01) ,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 (P>0.05) ;停异氟醚后10min,组ⅡBIS值明显高于组Ⅰ (P<0.01) ;术中吸2%异氟醚时间组Ⅱ明显短于组Ⅰ(P<0.01) ;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 (P<0.05) ;术后随访50例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应用BIS值反馈调控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 ,防止术中知晓 ,减少麻醉用药量 ,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小儿气管内全麻病例40例,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史.随机分为2组:Ⅰ组(七氟醚组20例)和Ⅱ组(丙泊酚组20例).人室后Ⅰ组采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单次肺活量法),加压面罩密闭吸入8%的七氟醚,氧流量为6L/min,待其入睡后吸入浓度改为3%~4%.氧流量为4L/min,随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芬太尼;Ⅱ组先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的芬太尼,1 min后静脉注射3 mg/kg的丙泊酚.当2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待肌松后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2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肢动、呛咳、喉痉挛等),以及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1、5、10 min的SBP、DBP、HR变化.结果 Ⅱ组较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2组插管时及插管后各时点的SBP低于诱导前(P均<0.05).Ⅱ组插管时HR慢于诱导前(P<0.05),Ⅰ组各时点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是可行的,易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应用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下对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开颅手术4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啶)和对照B组(七氟醚复合盐水),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以及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血液动力学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无苏醒延迟.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用于七氟醚全麻适用于开颅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5.
王香  顾达民  葛志军  张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2):104-105,108
目的观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小儿患者,年龄3~10岁,手术时间均小于1 h,将其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N组,n=20),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1 min,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后开始手术,N组泵注同样剂量生理盐水10 min后开始手术。术中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根据BIS值(40~60)调整七氟醚浓度,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醚。观察记录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气管拔管时(T2)、气管拔管后1 min(T3)、气管拔管后3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D组和N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即停止麻醉药到患儿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术后记录两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评分,记录躁动持续时间大于15 min的发生率。结果 D组患儿拔管期的MAP和HR波动比N组小,术中使用七氟醚的浓度比N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躁动的发生率(25%)比N组(60%)低(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躁动发生率低,而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6.
裴春明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2,34(8):702-703
目的研究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对七氟醚麻醉的儿童拔出喉罩的时机进行研究。方法 45例ASAⅠ级、年龄4~6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七氟醚诱导成功后置入喉罩,术中采用七氟醚和O2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七氟醚,Ⅰ组在BIS值65~60时拔出喉罩,Ⅱ组在BIS值60~55时拔出喉罩,Ⅲ组在BIS值55~50时拔出喉罩,拔出喉罩同时记录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拔出喉罩时或拔出后1min内患儿出现咳嗽、牙齿咬紧致拔管困难、有目的性的肢体运动、屏气、喉痉挛、低氧血症(SpO2<95%)都认为拔出喉罩不满意;无上述现象则视为拔出喉罩满意。结果 3组满意度分别为40%(6/15)、80%(12/15)、20%(3/15);拔出喉罩时,七氟醚浓度分别为(1.03±0.11)%、(1.31±0.12)%、(1.51±0.14)%;Ⅱ组患儿的拔出喉罩情况更能满足实际需要。结论在BIS55~60之间可以减少拔出喉罩过程中潜在的并发症,提高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后术中各时点的微循环变化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麻醉药物为瑞芬太尼+七氟醚,观察组则为右美托咪定+七氟醚,观察术中各节点微循环、BIS值变化.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各微循环指标增长均明...  相似文献   

18.
刘睿  缪冬梅  赵薇 《海南医学》2014,25(4):506-508
目的 比较研究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围术期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1~4岁行腹腔镜疝气手术儿童随机平分为两组,七氟醚诱导前30 min,D组患儿口服盐酸右美托咪定4 μg/kg,M组患儿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最大剂量15 mg).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等指标,记录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前镇静评分及术中BIS值相近,D组患儿用药后HR、SBP值及术中Cet SEV低于M组(P<0.05),而M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D组且麻醉苏醒时间较长(P<0.05).结论 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4 μg/kg与口服咪达唑仑0.5 mp/kg镇静效果相当,且比咪达唑仑术中七氟醚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全麻诱导中对脑电双频谱及血流动力学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及右旋美托咪啶+咪达唑仑麻醉。分别记录病人入麻醉室时(T0)、诱导后5min(T1)、诱导后10min(T2)、插管即刻(T3)以及插管后1min(T4)、2min(T5)、5min(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结果 D组T1、T2时刻BIS值显著低于M组(t=4.22、6.80,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BIS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M组相比,D组气管插管后T4、T5时刻HR、SBP明显低于M组(t=2.14~4.11,P<0.05)。结论 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全麻诱导中可明显降低BIS值,用于神经外科病人全麻诱导较单用咪达唑仑组血流动力学指数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地氟醚应用于不同年龄组全麻病人MAC影响。方法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0作为指标来确定地氟醚的ED50值(MACBIS50),将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和地氟醚复合麻醉,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为6ng/ml,对照组不给瑞芬太尼。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患者年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年龄0~18岁;B组:患者年龄19~65岁;C组:患者年龄〉65岁。患者术前用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2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0.2mg/kg。诱导插管后按靶控血浆浓度泵控输注瑞芬太尼并吸入地氟醚,待地氟醚呼气末浓度(ET%)达到预定值并稳定10min后,手术切皮并记录相应的BIS值。采用上下波动法分别计算各组的地氟醚,MACBIS50、BIS值和ET%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地氟醚MACBIS50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B组较A组、C组MACBIS50高(P〈0.05)。各组BIS和ET%直线相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地氟醚麻醉可显著降低地氟醚MAC,地氟醚MAC与患者年龄有关,成人地氟醚MAC较小儿及老年人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