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原发性青光眼双眼小梁切除术传统作法采用分期手术,其缺点在于老人、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等病患者接受此手术时,因局部或全身反复使用降眼压药物将带来副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双眼原发性青光眼同期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3例46眼同期小梁切除组和28例56眼分期小梁切除组。术后分别定期观察前房、滤泡、晶体、眼底、视力、视野、眼压。结果 经观察3个月,同期手术组视力、视野稳定,眼压恒定在正常范围。46眼均无并发症发生。以上各项与分期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同期现代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减少术后滤过口瘢痕形成是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关键[1] 。 1998~ 1999年 ,我们采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4 9眼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例 ( 4 9眼 ) ,男 11例 ,女 2 1例 ;年龄 4 6~ 71岁 ,平均 58 4岁。均为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入院时眼压 3 17~ 7 74kPa ,经药物治疗 ,术前眼压 <3 4 4kPa 11眼。1 2 手术方法 眼球周围麻醉后 ,在显微镜下于上方角膜实质内置一 5 0牵引缝线 ,将眼球转向内下方 ,暴露颞上或鼻上象限 ,在结膜插入与Tenon’s囊插入的间隙 ,近角膜缘处作 2 5mm球结膜环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9只眼原发性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野、视力等情况,术前术后对比,并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眼压均有降低,都形成较明显的弥散滤过泡,随访期间,眼压、视力、视野维持良好,功能性滤过泡长期存在,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的形成,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泡的维持,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有效地控制了眼压。  相似文献   

4.
魏亚明 《人民军医》1999,42(6):355-356
1994~1998年,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302例(共521眼),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02例(521眼),男146例,女156例;年龄3个月~71岁,平均35.6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1例(243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152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5例(81眼),继发性青光眼28例(41眼),先天性青光眼2例(4眼)。眼压3.2~8.5kPa,平均4.2kPa。1.2 术前准备 (1)术前常规抗生素眼液点眼,冲洗泪道;(2)降眼压:0.5%噻吗洛尔眼液及1.0%毛果芸香碱眼液点眼,口服醋氮酰胺及碳酸氢钠片,入院时眼压超过5.34kPa者,术前30min静滴20%甘露醇…  相似文献   

5.
6.
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致盲率高,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在进行药物降眼压的同时,在眼压控制在正常值的情况下做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通过对110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现将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10例,女性78例,男性32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6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 31例 47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 ,术后观察视力 ,眼压、滤过泡及眼部反应。随访 3~ 10个月 ,平均 6 5个月。结果 :术后 1个月平均眼压 14 2± 3 0mmHg ,与术前平均眼压 35 9± 7 3mmHg对比 ,差别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0 1) ,手术成功率为 95 7%。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滤过泡扁平弥漫 ,无瘢痕滤过泡形成。结论 :羊膜抗纤维增殖能力强 ,术后并发症较抗代谢药明显减少 ,为防止青光眼术后复发提供了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静  刘东敬 《西南军医》2017,(3):231-23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在我院采用综合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前房炎症反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及眼底情况.结果 视力:1例患者无光感,6例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为0.02~0.3.眼压:术前平均眼压(45-8.4) mmHg,术后1年,平均眼压(18±7.5) mmHg,其中1例患者需用一种降眼压药物.房角及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术后1周内完全消退,术后1年内未见再次生成.前房炎症:术后1周比较严重,后逐渐消退.眼底情况:术后3个月及1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未见视网膜有明显的出血缺血病灶.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硅油充填术,随访见视网膜复位,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魏小奇 《人民军医》1998,41(11):665-66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滤过泡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产生胶原,使滤过通道瘢痕粘连致手术失败。1993~1997年,我们对小梁切除术加以改进,并在术中加用氟尿嘧啶治疗青光眼32例36眼,收到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2例36眼中,男8例10眼,女24例26眼;年龄47~4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12眼,慢性闭角型18例22眼,继发性2例2眼。病史6h~10d。曾对症治疗23例,均有眼胀痛、视物不清、恶心、球结膜充血。入院后连续3次测眼压均为3.62~14.57kPa,视力光感至4.3。眼底检查:凹陷直径与视乳头直径比值>0.6者26例,视野变小28例。1.2 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79例(772眼)原发闭角青光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4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B组:458眼行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访一年,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并发症等。结果:A、B两组术后早期结膜渗漏X=4.95,P<0.05有显著性差异,随访一年有效率过泡、眼压、及视力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的小切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较好的防止术后组织瘢痕形成,是简单易操作、安全,经济、并发症较少的治疗青光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要素(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27例28眼采用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视力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眼压术前与术后相比P<0.005。结论:对用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行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二次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82例(94眼)小梁切除术后复发的青光眼病人行二次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生物羊膜植入于巩膜瓣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视力、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Ⅰ、Ⅱ型滤过泡80眼眼压控制良好,14眼形成无功能包裹泡或未形成滤过泡眼压失控。眼压术前术后相比P〈0.005。结论生物羊膜在二次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同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胶原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本组 2 0例难治性青光眼 ,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例 ,先天性青光眼 4例 ,外伤性青光眼 2例 ,滤过手术失败青光眼 10例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胶原膜植入 ,术后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6个月测量眼压 :15 .88~ 3 5 .76mmHg( 1mmHg =0 .13 3 3kPa) ,平均眼压为 ( 15 .77± 6.0 0 )mmHg。 17只眼术后眼压降至 2 1.0 0mmHg以下 ,仅 3只眼压高于 2 1.0 0mmHg。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胶原膜排斥反应。 结论 胶原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基层医院可以代替昂贵的进口引流性植入物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的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共纳入患者238例315眼,其中观察组共17例22眼;对照组共221例293眼.观察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22 mm、前房深度<2 mm、晶体厚度<4.5 mm、房角完全关闭、慢性闭角型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及眼轴长度<22 mm是PACG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年轻、术前眼压较高、眼轴较短、前房较浅、晶体较薄、房角关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PACG患者在术前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尤其是年轻及眼轴较短患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均高于对照组(P<0.01),浅前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此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15例(15眼)患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施行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切开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状况及手术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 15例患者(1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4例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眼压由术前的(39.48±2.43)mm Hg下降至术后的(14.20±3.62)mm Hg(P<0.01);1例患者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15例患者前房均形成,术后前房深度增至(2.06±0.04)mm,较术前明显加深(F=9.68,P<0.01);术后6个月角膜均透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失控、眼球感染、球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有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孙倩  边志颖 《武警医学》2018,29(8):797-799
 目的 探讨个性化饮食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5至2016-02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原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饮食宣教与糖尿病饮食,观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饮食管理、远程随访等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的TSP-1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 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1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FBG和2 h PBG水平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BMI、FBG、2 h PBG、HbA1c和TSP-1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FBG、2 h PBG、HbA1c、TSP-1水平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饮食管理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P-1水平,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改善患者饮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21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31.29±3.93)mmHg(1 mmHg=0.133 kPa),分离后眼压(19.05±5.75)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成功者占66.7%(14眼),部分成功者占23.8%(5眼),总有效率90%。滤过泡形态有18眼表现为功能滤过泡(86%)。结论 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总结颞侧切口的优点。方法:对30例患者在颞侧的角膜缘后约2mm处做反眉式隧道口,分离后粘连的虹膜,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出核及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结果:30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保持与术前基本相同的稳定状态。较轻的角膜水肿并很快消退。结论:由于采用颞侧切口把白内障手术对青光眼滤过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方便了术中的操作,减少了青光眼复发的机会,减轻了术后并发症,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