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18例为FPG组,糖耐量正常(NGT)者12例为NGT组,比较2组动态血糖谱的平均血糖值、3餐前1 h及3餐后2 h血糖水平、血糖漂移情况。结果IFG组的全天血糖平均值、血糖峰值、3餐前1 h血糖、3餐后2 h血糖均高于NGT组(P〈0.01);IFG组血糖峰值,TPG≥7.8 mmol.L-1、TPG〈2.8 mmol.L-1的时间百分比均高于NGT组,血糖谷值低于NGT组(P〈0.01或P〈0.05)。结论IFG组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较NGT组高,血糖基线水平上移,IFG患者漂移幅度较NGT组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通过揭示IFG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对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并且发现总时间的54.7%±18.6%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血糖高峰期约为三餐后1.2±0.6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完善血糖监测手段和协助制定IFG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对26例早产儿血糖浓度和尿糖进行动态观察:7倒入院前静脉输注葡萄糖患儿血糖浓度均大于70mmol/L,平均为(13.3±5.6)mmol/L,5例尿糖阳性;19例入院前未静脉输注葡萄糖患儿血糖浓度为(1.79±1.07)mmol/L,5例发生低血糖症;所有26例患儿入院后经微量输液系输注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稳定在正常范围,为(3.89±1.01)mmol/L。结果提示对早产儿应早期合理应用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稳定,防止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三种方法监测血糖,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微量血糖、平均微量空腹血糖、平均微量餐前血糖三者相关系数(r)为0.805、0.791、0.699;与动态血糖平均血糖相关系数(r)为0.620;动态血糖与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610、0.469、0.511(P≤0.05)。结论与动态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血糖相关性较好,尤其是与平均微量血糖及平均空腹微量血糖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postchallengeplasmaglucose ,PPG)水平更能反映其疗效与预后[1 2 ] ,但是 ,对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 ,FPG)完全正常者 ,PPG水平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却少有报道。本文进行了初步研究 ,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根据WHO有关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 ,将FPG <6 1mmol/L ,餐后 2h血糖 (2hPPG) <7 8mmol/L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A组 ,n =33,男 16例 ,女 17例 ,年龄 35~ 75岁 ) ;将FPG <6 1mmol/L ,2hPPG≥ 7 8mmol/L志愿者作为试验组 (B组 ,n =2 9,男 13例 ,…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形成持续高血糖,继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防治DM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最关键措施。血糖监测对于调整治疗和防止低血糖发生至关重要,它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但又常常不为病人重视,为了观察自我系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我们观察了52例门诊糖尿病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稳豪型血糖仪的稳定性及其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手臂毛细血管血糖(CGA)与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血糖、轻度高血糖、和中高度高血糖的指尖血样用稳豪型血糖仪做批内和批间测定。221例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行常规静脉血浆血糖测试的同时用稳豪型血糖仪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和(或)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血糖标本测定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VG与CGF、VG与CGA、CGF与CGA3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相关性良好,r均在0.900以上。血糖浓度<7.0mmol/L时CGA明显高于VG,r=0.757;血糖浓度>11.1mmol/L时,r=0.667,其余各组在不同血糖浓度的相关性均在0.850以上。VG与CGF及VG与CGA的相对差值均在7%以下。结论:稳豪血糖仪有良好的稳定性,CGF及CGA均可比较精确的反应空腹及餐后2h各种血糖浓度的VG并可对VG做初略的估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胰岛索治疗组、磺脲类治疗组和诺和龙治疗组;(2)用CGMS对66例T2DM患者于血糖稳定后进行72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并对每一患者抽血检测升糖相关激素,比较低血糖发生时与非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的异同。结果(1)各组低血糖多于11:00—12:00,21:00一次日5:00发生,最多见于2:00。(2)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可以更好地预测低血糖的发生。(3)发生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变化不明显。(4)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索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自愿进行血糖检验,实验组进行1次/周的定期血糖检验,两组每3个月检验糖化血红蛋白1次,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血糖检验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验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血糖检验能够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越来越多,是目前继肿瘤和心血管病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健康人体检已将空腹血糖(FBS)测定作为必查项目。对及时发现隐性糖尿病患和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218例均为经CT确诊的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住院病人,其中男116例,女102例,年龄32~93岁,平均45.37岁。根据CT表现,将脑梗塞分为主干支及穿通支梗塞,梗塞灶最大直径≤2.0cm为小灶,大于2.0cm为大灶。均于发病48小时内空腹静脉采取标本,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根据首次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3.7~5.90mmol/L)和血糖升高组(≥5.91mmol/L)。参照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血糖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本院2011年1~6月100例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测定和血清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 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分析仪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可明显缩短检验周期,适合糖尿病患者家庭监测血糖值,以便根据血糖值调整饮食、运动及用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预见性血糖管理在改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波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4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预见性血糖管理前后分别收集3个月的血糖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预见性血糖管理后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52±0.63) mmol/L、血糖波动系数(0.18±0.06)、最大血糖波动幅度(5.15±2.35)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1.55±0.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7±0.99)%、总糖化血红蛋白(8.79±1.02)%,均低于实施预见性血糖管理前的(2.30±0.90)mmol/L、(0.27±0.07)、(8.55士3.61)mmol/L、(2.28±0.80) mmol/L、(7.36±1.62)%、(9.99±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预见性血糖管理能降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糖波动,使血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5.
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和2小时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和2小时血糖(2hPG)的关系,以寻找最佳的FPG值作为筛选糖尿病(DM)的指标。方法对815例无DM病史者进行OGTT测试,分析FPG和2hPG之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OGTT中,FPG和2hPG水平呈显著相关,一致性检验表明,卡帕值为0.42,有中度一致性。以WHODM诊断标准中,2hPG≥11.1mmol/L(200mg/dl)作为黄金标准,FPG≥7.8mmol/L具有100%的特异度,故可用于明确诊断;当FPG介于6.67mmol/L(120mg/dl)和7.0mmol/L(126mg/dl)之间时,它们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和均较小,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较小,其中以7.0mmol/L的特异性最高,故可作为诊断指标;依据ROC,FPG6.39mmol/L(115mg/dl)为最佳临界值,可作为DM筛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多发伤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率(GluCV).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49例)及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间GluAve、GluSD、GluCV.将GluAve分为5个亚组(3.9 ~5.5、5.6 ~ 6.6、6.7~7.7、7.8~9.9、≥10.0 mmol/L)、GluCV分为4个亚组(<15%、15% ~ 30%、30% ~ 50%、>50%),分别分析不同亚组间院内病死率,并分析不同GluAve水平、GluCV亚组的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GluAve (mmol/L)、GluSD(mmol/L)、GluCV均高于存活组[11.31±4.38比8.50±3.40,2.85±1.94比1.87±1.67,(28.30±23.08)%比(20.90±13.70)%,均P<0.05].随GluAve、GluCV逐渐上升,病死率也逐渐升高(x12=26.332、P=0.000,x22=65.522、P=0.000).在GluAve 7.8 ~9.9 mmol/L亚组中,GluCV<15%亚组及GluCV >50%亚组的病死率分别为9.09%(3/33)与46.15%(6/13,P<0.01),而GluAve≥10.0 mmol/L亚组内相应病死率分别为21.05%(4/19)和61.54%(8/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GluAve、GluCV为死亡危险因素[GluAve优势比(OR)=1.150,95%可信区间(95%CI)为(1.042,1.270),P=0.006; GluCV OR=1.022,95%CI为(0.999,1.040),P=0.040],而GluSD对死亡无影响.结论 GluAve、GluCV升高与多发伤死亡显著相关,控制血糖及血糖波动可能是减少多发伤死亡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凡  李文坚  何军 《临床医学》2012,32(10):8-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孕妇分为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正常组、异常组及妊娠糖尿病(GDM)组,每组10例,采用CGMS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结果GDM组整体血糖波动系数,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患者早、中、晚餐三餐达到餐后血糖峰值,低血糖及高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 CGMS能够准确反映出GDM患者的完整血糖变化,可增强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国内外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不同时间段内血糖值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氧化酶法检测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2h和6h内血糖值的比较和分析来考察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以国外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检测值为参照。结果阳普医疗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分别与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血糖检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线性回归系数在0.95以上,且血糖值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值符合临床可接受性评价标准。结论阳普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与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及血糖管在血糖检测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陈珺秋 《临床医学》2012,32(12):71-72
目的 比较便携式血糖监测仪与生化分析仪两种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便携式血糖监测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便携式血糖监测仪检测结果稍低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相关系数γ=0.978,提示两种检测方法有相关性.结论 便携式血糖监测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前者稍低于后者,但结果具有相关性,便携式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腿毛细血管血糖值监测的可行性.[方法]用利舒坦血糖仪对门诊糖尿病病人同步测定空腹及餐后2 h小腿毛细血管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并与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静脉血浆血糖值做比较.[结果]空腹及餐后2 h小腿毛细血管血糖值、指尖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浆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小腿毛细血管血糖值3组相关性良好,r值均在0.990以上,P<0.01.[结论]小腿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能精确反映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且腿部疼痛轻,病人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