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男性前列腺癌MRS体素诊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六分区为基础,研究中国人前列腺外周带癌的1H-MRS体素诊断标准.方法 76例接受前列腺MR和1H-MRS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前列腺外周带癌42例,非前列腺癌34例.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作为六分区病理诊断依据.利用患者癌区和非癌区可用体素的(Cho+Cre)/Cit比值描绘ROC曲线,通过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前列腺癌阳性体素1H-MRS诊断标准.结果 ①癌区体素(Cho+Cre)/Cit比值范围0.395~7.998,平均2.14±1.14;非癌区体素(Cho+Cre)/Cit比值范围0.121~3.537,平均0.83±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根据ROC曲线确定前列腺外周带癌1H-MRS诊断标准:包括D期癌在内时,(Cho+Cre)/Cit≥1.09为阳性体素标准,此时敏感性为85.39%,特异性为81.95%,准确性为83.77%;不包括D期癌时,(Cho+Cre)/Cit≥0.94为阳性体素标准,此时敏感性为64.74%,特异性为81.70%,准确性为76.86%.③炎症可以造成(Cho+Cre)/Cit的升高,使诊断特异性下降.结论 通过制定MRS阳性体素诊断标准,1H-MRS有助于初步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MRS定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测量中国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水平. 方法 10例20~40岁的成年男性,临床无前列腺疾病的征象.在前列腺的中央带和外周带、右侧和左侧的底部、中间和尖部各取一兴趣区,共12个兴趣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Cho+Cre)/Cit]的比值. 结果 1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75±0.33;外周带各区(Cho+Cre)/Cit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为0.51±0.20.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之间的(Cho+Cre)/Ci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正常成年男性前列腺的代谢情况可用MRS来定量评价,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代谢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适合于高龄患者的简便、高效、无创性前列腺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方法.方法 40 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76 岁),在3 T 场强下采用体外线圈行前列腺MRI 和前列腺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检查.以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并比较前列腺正常外周带、外周带病变、前列腺增生及内腺癌灶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 +Cre)/Cit]比值.结果 40 例疑似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前列腺增生15 例,前列腺癌18 例,不典型增生2 例,前列腺上皮内瘤2 例,前列腺炎2 例,前列腺结核1 例.前列腺外周带癌、不典型增生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结核单凭MRI 很难鉴别;但MRS 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上皮内瘤(Cho +Cre)/Cit 增高,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前列腺炎及(Cho +Cre) /Cit 与正常外周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结核(Cho +Cre) /Cit 较正常外周带下降.以间质增生为主的前列腺增生需注意与发生在内腺的前列腺癌鉴别,但内腺癌MRI 病灶周围无低信号环围绕,且内腺癌(Cho +Cre)/Cit 比值高于前列腺增生,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用体外线圈行MRS检查简便、高效、无创,对前列腺疾病有鉴别诊断作用,尤其适合高龄前列腺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增生结节3.0 T 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表现征象,探讨MRS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1例增生结节患者的3.0 T MRI及MRS表现,比较中央腺体癌及增生结节MRI表现及(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MRI检查中央腺体癌1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2例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见不规则低信号;8例中央腺体区示低、稍高混杂信号结节;1例中央腺体区弥漫性低、等混杂信号结节,侵入外周带。增生结节2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与周围带分界清楚。21例共32个结节,其中25个结节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高、低、等混杂信号;5个以稍高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周围见低信号包膜。2个以低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MRS测得中央腺体癌区(Cho+Cre)/Cit值为2.75±1.34,范围1.12~5.67;增生结节组(Cho+Cre)/Cit值为0.70±0.28,范围0.21~1.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17,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3.0 T MRI信号复杂多样,与增生结节相比,信号无特异性,常规MRI定性困难;中央腺体癌与增生结节3.0 T MRS有明显差异;3.0 T MRS能提供中央腺体癌的代谢信息,能更方便、更有效地诊断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S特征与血清PSA浓度及PSAD的相关性.方法 1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3D MRS测定各兴趣区(Cho Cre)/Cit的比值,计算出每位患者中央区(Cho Cre)/Cit比值的平均值,与其血清PSA浓度及PS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o Cre)/Cit比值和血清PS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140),无统计学意义(P=0.581>0.05),与PSAD也呈负相关关系(r=-0.494),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结论 (Cho Cre)/Cit比值较低的BPH患者往往伴有较高的PSAD,通过两者结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MRS对中国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初步确定中国人前列腺癌的MRS诊断标准.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和正常老年志愿者17例以六分区的方法进行MRS定量分析.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测量其(胆碱 肌酸)/枸椽酸盐[(choline creatine)/citrate, CC/C]的比值.计算MRS对癌区外周带和非癌区外周带(包括BPH患者的和PCa患者的)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患者癌区外周带及非癌区外周带的CC/C值分别为:0.42±0.19、2.13±0.82和0.60±0.20.以正常人CC/C值的Ax-G 3SD为癌的诊断标准,将CC/C>0.99者诊断为PCa区.本标准和国外文献标准(CC/C>0.86)鉴别PCa区与非PCa区的敏感性分别为96.0%和97.3%(χ2=0.207, P=0.649),特异性分别为94.7%和86.3%(χ2=4.563, P=0.005),准确性分别为95.1%和89.4%(χ2=5.950, P=0.015).结论以CC/C>0.99为标准鉴别中国人前列腺外周带的PCa和非PCa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对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波谱代谢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评价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在前列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进行直肠腔内线圈单体素1H-MRS检测,测量波谱代谢产物(胆碱 肌酸)/枸橼酸盐[(Choline Creatine)/Citrate,Cho Cre/Cit]的比值.结果 最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征实BPH 32例,PCa 16例,BPH和PCa患者Cho Cre/Cit比值分别为0.58±0.28、2.60±1.88(F=24.84,P=0.000).结论 BPH和PCa的波谱代谢物比值差异显著,单体素1H-MRS有助于前列腺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MRS)的(胆碱 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对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例和PCa 11例的MR检查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非癌区及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每个分区内的CC/C值,对癌与非癌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外周带非癌区及癌区的CC/C值分别为(0.77±0.32)和(2.44±1.12),癌区CC/C值明显大于非癌区(t=13.29,P=0.000);若以0.86作为分界,准确性为75.8%,若以0.99作为分界,准确性为87.9%.结论前列腺MRS中的CC/C值有助于鉴别癌与非癌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联合DWI及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增生19例及前列腺炎5例,分析其DWI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MRS的(Cho+ Cr)/Cit的比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ADC值分别为(1.25±0.49)×10-3 mm2/s、(0.72±0.19)×10-3 mm2/s及(1.13±0.21)×10-3 mm2/s,MRS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0.69±0.37、2.83±1.79及0.62±0.31.结论 MRI、DWI和MRS均可有效诊断前列腺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以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方法诊断前列腺癌,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1.5T磁共振设备,对48例患者分别测血清PSA含量、进行三维多体素MRS扫描获取各体素( Cho+ Cr)/Cit值后,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或前列腺癌.对前列腺癌患者,参考病理结果,将各体素分类为阳性体素与阴性体素;对良性增生患者,所有体素均归为阴性体素.对各患者PSA及各体素(Cho+ Cr)/Cit值进行方差分析;以病理结果及体素性质为金标准分别描画PSA及MRS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Youden指数最大为标准求得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应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两组血清PSA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PSA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最佳诊断阈值7.44,相应敏感度为1,特异度0.571;除外个体间差异,中央叶、外周带的阳、阴性体素( Cho+ Cr)/Ci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MRS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中央叶为0.652,外周带为0.821;最佳诊断阈值,中央叶为(Cho+ Cr)/Cit =0.645,相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12、0.71;外周带为(Cho+ Cr)/Cit值0.815,相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2、0.84.结论 血清PSA含量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无法判断肿瘤的位置;MRS对前列腺癌的定性价值不如PSA,但可提供肿瘤定位信息.特别是对于发生于外周带的前列腺癌,MRS具有较高的定性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4例PCa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DWI和MRS检查。测量PCa区和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值,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并测量(Cho+Cr)/Cit比值。分别将PCa区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Cho+Cr)/Cit值95%可信区间上界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阈值。分析DWI、MRS及DWI联合MRS三种检查方法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3±0.12)×10–3 mm2/s、(1.82±0.26)×10–3 mm2/s、(1.46±0.16)×10–3 mm2/s(F=31.1,P0.05),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Cho+Cr)/Cit值分别为1.55±0.11、0.53±0.16、0.64±0.13(F=18.2,P0.05)。PCa区与BPH患者外周带及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外周带与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79.17%、80%、79.63%。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87.5%、86.67%、87.03%。DWI联合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3.33%、92.59%。结论 DWI联合MRS对PCa诊断优于单独运用DWI及M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PCa)磁共振波谱成像特征与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1H-MRSI评估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方法 资料齐全的PCa患者38例,采用1.5T高场强超导MR成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3D-1H-MRSI 采用CSI-3D-Prostate序列扫描.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结果 PCa和正常外周带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3.98±0.12 和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与细胞密度、PCNA及Gleason分级存在正相关(r=0.495、0.582、0.431,P<0.05).结论 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高低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1H-MRSI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测量前列腺癌血流量(BF)的可行性,并分析选择不同反转时间(TI)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7例进行ASL扫描,TI分别设为1 000、1 200、1 400、1 600 ms,测量并比较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的BF平均值。结果 TI为1 000、1 200、1 400、1 600 ms时,前列腺癌区BF值分别为(121.70±22.90)ml/(100 g·min)、(129.65±23.46)ml/(100 g·min)、(126.37±23.77)ml/(100 g·min)、(125.07±22.86)ml/(100 g·min),均明显高于非癌区的BF值。4种不同TI条件下癌区与非癌区BF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P=0.24)。结论 ASL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血流量测量,不同TI值对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BF差值的评估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诊断中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灌注指标与DWI ADC值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评估前列腺癌微循环灌注水平与癌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检查,获得双侧外周带癌区与非癌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最快强化率(Rmax)和ADC值,分析DCE-MRI灌注指标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癌区和非癌区Tmax、SImax、Rmax分别为(17.13±3.33)s、(1.60±0.26)%、(9.31±2.43)%和(34.20±11.53)s、(1.20±0.18)%、(4.00±1.52)%,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7.50、13.38,P均<0.01);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0.91±0.18)×10-3mm2/s和(1.62±0.13)×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1)。前列腺癌癌区Tmax与ADC值呈正相关(r=0.53,P<0.01),SImax和Rmax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33、-0.46,P均<0.01)。结论前列腺癌DCE-MRI灌注指标与MR DWI ADC值具有相关性,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联合MR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疑有前列腺癌患者行MRI和3DMRSI检查,并将3DMRS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3D增长MRS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癌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枸橼酸盐(citrate ,cit)峰位于2 85~3 0 3mg/L ;胆碱(choline ,cho) +肌酸(creatine ,cre)峰值位于0 9~1 67mg/L ;中央腺体的(cho +cre) /cit在0 48~0 5 3 ;前列腺癌灶区的cit峰值明显降低,位于0 5 7~0 85mg/L ;cho +cre峰值改变不明显,位于0 86~1 16mg/L ;(cho +cre) /cit比值增大,其比值为1 48~2 0 3。结论用3DMRSI检查前列腺可得到有意义的谱线,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3DMRSI有助于鉴别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MRI结合能显示肿瘤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b值时ADC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使用EPI扫描序列,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4例前列腺癌和18例内分泌治疗6个月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检查,b值分别为300,500,800s/mm^2。依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同时测量每位患者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结果 在三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内分泌治疗后,不同b值癌区的ADC值均有升高,非癌区的ADC值(b值为500,300s/mm^2)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b值为800s/mm^2时,ADC值变化不大;对照组和治疗组不同b值之间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和闭孔内肌的ADC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改变不同,不同b值所测得的前列腺外周带癌区、非癌区、膀胱和闭孔内肌的ADC值有差异,ADC值用于判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代谢特征,探讨MRS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8例PCa和3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MRS所见。MR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等。MRS测量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峰值、(胆碱+肌酸)/63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结果:PCa中有22例在BWI像上有明显的PCa征象,其中18例侵犯精囊,14例侵犯膀胱,13例侵犯盆腔周围骨组织,5例侵犯直肠,5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并部分相互融合成团;余6例未见明显的PCa征象。MRS上将前列腺分成6个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癌点归入相应分区。每例取4个体素(癌点或MRI上疑点),64例中一共取256个体素进行测量,PCaCit峰值均明显下降,Cho峰值均升高,标记出手术或穿刺活检取材癌区的(Cho+Cr)/Cit平均值为2.3612±1.91178,增生的波谱形态和癌相反,(Cho+Cr)/Cit平均值为0.6290±0.590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6,P=0.000〈0.05)。结论:MRI能对PCa定位,了解侵犯部位及转移情况。MRS能根据MRI提示的病变及可疑部位进行定量分析、显示其代谢情况。MRS在MRI形态的基础上能提高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3T场强下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1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40名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于3T场强下仅用体线圈行前列腺MRS检查。结合穿刺病理及T2WI分区将外周带体素分为正常、癌灶体素,计算各体素(胆碱+肌酸)/枸橼酸[(Cho+Cr)/Cit]。分析比较外周带正常及癌灶体素(Cho+Cr)/Cit,绘制用于诊断外周带癌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经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8例,外周带59分区有癌灶;不典型增生或前列腺上皮内瘤4例;前列腺增生15例;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结核1例。正常外周带体素(Cho+Cr)/Cit比值为0.50±0.12,外周带癌灶体素(Cho+Cr)/Cit比值均数为1.5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16.58,P〈0.001),确定外周带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的Az为0.968,其切点值为0.67(敏感度90%,特异度89%,P〈0.001)。结论3T场强下仅采用体线圈采集^1H MRS能反映外周带癌灶代谢变化,对外周带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