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华  朱榆红  李燕  殷梅 《广东医学》2008,29(12):2024-2026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神经心理改变,研究偏头痛间歇期、发作期的神经心理变化特点。方法对65例偏头痛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包括成套H-R神经心理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四合一测验、临床记忆量表甲套检测表。结果偏头痛患者在多项神经心理测验较健康组差,发作期组多项测验成绩也明显差于发作间歇期组。结论偏头痛患者可以出现多项神经心理测验的异常,偏头痛对脑损害较轻,对智力的影响不大,但记忆功能有明显的障碍,神经心理测验可以相对客观的判断偏头痛患者的高级神经功能改变,反映患者脑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流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经颅多普勒测定48例偏头痛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后动脉、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和舒张峰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并与36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偏头痛发作期颅内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大多减慢(P〈0.05,P〈0.01),尤以VA及BA明显,间歇期颅内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以MCA为甚;发作期和间歇期的PI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间歇期颅内血管处于广泛的血管紧张度的增加及轻度功能性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偏头痛的检测价值。方法:确诊的257例偏头痛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5组,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TCD检测血流速度。结果:偏头痛患者不同年龄段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速度和正常人血流速度与同名动脉比较,P<0.01,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血流速度存在明显差别;无论急性发作期还是间歇期不同年龄段内同名动脉血流速度χ2检验,P>0.05。结论:TCD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偏头痛患者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脑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液动力学变化,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偏头痛患者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 )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 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发作期血小板自聚力、血小板内游离Ca2 及血浆ET-1含量均增高,血清Mg2 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间歇期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 在发作期、间歇期的水平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偏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测定了56例偏头痛患者和30例健康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而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期的潜伏期显著长于间歇期,波幅显著低于间歇期。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杨运栩  霍芳亮 《医学综述》2002,8(9):529-53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间歇期正常 ,是由遗传特征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项研究表明 ,在偏头痛的发作期、间歇期、前驱期存在不同的神经生化因子改变 ,这些改变导致了神经功能紊乱 ,并继发了血管源性改变 ,在前驱期有脑血管收缩 ,脑皮层血流降低 ,在发作期则颅内外血管扩张 ,局部脑血流量增加 ,间歇期回至正常[1-3 ] 。另外不同类型也具有各自特点。因此我们认为 ,偏头痛的防治措施应根据偏头痛不同时期 ,各个类型特点的不同 ,针对性地采取…  相似文献   

7.
朱颖  李春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18-1220
目的:探讨奎硫平、利培酮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奎硫平组(n=30)、利培酮组(n=30)和氯丙嗪组(n=30),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中国韦氏智力量表(WAIS—RC)中的木块图测验(Block Design),中国韦氏记忆测验(WMS—RG)中的逻辑记忆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8周后,发现奎硫平组、利堵酮组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氯丙嗪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均显著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连线检测、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Ⅲ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检测(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等认知评估工具对阿立哌唑治疗8周前后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测验。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显著差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经阿立哌唑治疗8周后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验成绩除WMS-Ⅲ空间广度测验外,其他大部分测验成绩仍然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记忆、空间记忆、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阿立哌唑治疗可以部分改善认知缺陷,但精神症状达到临床痊愈患者仍然存在多个领域认知缺陷,显示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方法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定。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记忆量表5项记忆分测验和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22例OSAHS患者(OSAHS组)分别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中文版(WISC-RC)、画钟测验和符号数字测验进行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SAHS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和夜间血氧饱和度(MSpO2)均显著降低,认知功能受损,MMSE评分与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45,P<0.05),与MSpO2呈正相关(r=0.52,P<0.05),MQ与MSpO2呈正相关(r=0.48,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睡眠质量、MSpO2、MMSE和M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画钟测验和符号数字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联合应用MMSE、韦氏记忆量表、画钟测验和符号数字测验有助于评估OSAHS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