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痿肾阳虚证的"同证异治"属于同病"同症异治"。临床上很多阳痿肾阳虚证患者或兼他证,因此治法方药不尽相同实属客观。"同证异治"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其内涵,对进一步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婉文 《新中医》2020,52(11):194-197
笔者通过整理历代医家对同病异治的认识,分析同病异治临床运用的思路,并结合对现代医学"精准治疗"的认识,强调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与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具有共通之处;现代医学"精准治疗"是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的必然选择及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同证异治”这一新的辨治法则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大量“同证异治”的条文进行分析论证,结论认为“同证异治”是客观存在的,其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深入研究其内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中,发现许多大证相同、细证不同、治法不同的临床运用范例,从而提出"同证异治"的辨治法则。认为该法则是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中演化而成,又与之相互结合,并不违背"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是对辨证论治大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之精神实质在于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广州中医药大学陈镜合教授临证灵活运用陈夏六君子汤治疗各种内科杂病的经验,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之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一证多方"探讨"同证异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证对应”、“方证相关”、“一证一方”、“一证多方”的角度,对“异病同证”、“同证同治”、“同证异治”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一证一方”、“一方一法”属“同证同治”,是最经典、最精确的辨证论治方法;“一证多方”,方变法变,是总的大法不变,而在此之下的具体细法发生变异,属“同证异治”,是辨证论治的变法或灵活运用,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 ,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之一。通过对二者的渊薮、内涵、临证应用范围以及重要意义的阐释 ,提出了疾病同—证候异—治疗异、疾病异—证候同一治疗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篮子试验"(basket trial)及"雨伞试验"(umbrella trial)是肿瘤精准医疗框架下开展的创新性临床试验,蕴含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证候及基因是中西医辨治疾病的不同途径,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本文提出将证候与基因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与肿瘤精准医疗间的深层联系,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为中医辨证论治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是治证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高建忠副院长临床善于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下面是高老师的3则异病同治的平胃散医案,和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略论“同证异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学的基本核心,据此而引出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两方面强调证的重要性。据证立方遣药,是数千年来一直遵循的治疗准则。然而,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有一部分患者按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体质因素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和在环境的影响下,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1].祖国医学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临床上则表现为治疗的个体化.所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髓,就在于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作为疾病发生的物质基础,人的体质因素与证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中医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体质因素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察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则是指导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最能体现中医的特色,最为临床医生所关注,它强调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它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与西医根本区别之所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基层医院或民间,一些医生或药工,有时会凭经验用药,常常出现“证同治异”现象,但疗效卓著,使人费解。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医学的病应同“病”同治,异“病”异治,有是病用是药,尤其是对已有特效药的按中医学无“证”可辨者。辨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存在有特殊病理变化——证候不同,须视具体病情、证候辨证论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有是证用是药,尤其是病因不明、机理不清者,同病可异治,异病可同治。对主症明显、症状危急、兼症突出者可用对症治疗。治病+治证+治症,三者在分清主次、权衡急缓后同时进行,发挥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异病同证不同治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病机的不同,提出了对异病同治的新理解,指出临床治疗时需要把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以及审机论治结合起来,合理应用异病同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未明确提出"同病异治"之法,但通过对<伤寒论>各篇条文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先师仲景通过辨证将病与证相结合,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但因其证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在方剂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精神.笔者分别从脉象、病因、病机、病位四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这一法则治疗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特色,通过参苓白术散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水肿、水饮、疼痛及气虚、痰浊、瘀血和血虚证辨证和辨病位用方经验。认为辨病位用方是在辨别证的基础上,倾向于辨"病",即同证异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8)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通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灵活应用,深刻理解和掌握"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2种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殊方法,对中医学的学习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治疗乳癖亦是如此,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病程,肿块形态、动态、硬度,疼痛的规律、性质等差异,以及病因病机、证候特点,选用针对性强的方药"同病异治",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兹将笔者临床分型辨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