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旨在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相关因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因方便、易行、有效,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为使静脉溶栓治疗AMI达到最佳效果和安全,本文对163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制剂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按不同溶栓时间、不同剂量、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进行了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4年10月~1997年3月湖南省14家医院住院的AMI患者163例,其中男124例,女39例,年龄35~85岁。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①胸痛持续1/Zh以上,含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ZmV(前壁AM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2例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及治疗期间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AMI后再梗死等不良反应,进一步明确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疗效及其优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5.00%)低于对照组(97.22%);观察组血液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即血液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时,虽其对梗死部位的疏通程度不如PCI,但仍具一定优势,如静脉溶栓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时间,继而减轻心肌坏死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对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不同时间开通血管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为了解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作者对我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二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2小时后未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内(发病6~8小时),是否可以进行再次溶栓治疗?近4年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判断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之一。我院在1994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中,9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58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本文就临床特征进行分析。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AMI患者具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81例,女17例,平均63.6(43~75)岁。溶栓开始距缺血性胸痛症状发作时间平均5.8(0.5~6.5)h。AMI按1979年WHO的有关标准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广泛…  相似文献   

7.
我院急诊科、内科抢救监护室近7年来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予以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我们按年龄分组,对不同年龄组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出血并发症作临床分析,以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高龄AMI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院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资料,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左室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谦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4):310-310
静脉溶栓治疗现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此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AMI患者在给予静脉溶栓治疗2 h后没有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内(发病6~8 h),此院又不具备介入治疗的条件,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可不可以进行补充溶栓治疗?近2 a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大胆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点措施。临床研究表明,AMI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I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我们将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6小时内溶栓与6~12小时溶栓(延迟溶栓)的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2006年7月,我们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69例,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总结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护理及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组AMI患者分别经静脉溶栓、一般内科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60、~65、~70、~75岁年龄组间AMI病例静脉溶栓治疗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再通率、净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一般内科治疗同年龄组短(P<0.01);再通率平均63.24%,较PCI组低(P<0.05)。结论75岁以下AMI病例对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以年龄判定是否施行静脉溶栓治疗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血压。方法 6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比较其不同血压状态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85~158/45~100mmHg,其中A组及B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5%及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4.3%(P=0.0265)。结论 溶栓治疗时A组血压90-129/60~84mmHg为AMI静脉溶栓的适宜血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AMI并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42例。治疗组2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30min内静脉注射;对照组17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其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时间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吕春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99-1300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情况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抢救治疗AMI患者。  相似文献   

17.
李子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507-650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成功率。方法通过改进描记18导联心电图的方法,回顾评价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132例AMI患者开展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规范静脉溶栓的护理措施,强化溶栓前后护理要点,为抢救赢得了时间。结论有效地护理在溶栓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公认的治疗AMI的常规方法[1-3].然而,临床发现早期静脉溶栓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针对早期静脉溶栓的AMI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我科随机筛选8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患者,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护理干预措施对AMI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6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n=78)、静脉溶栓组(n=32)、急诊PCI组(n=38)、择期PCI组(n=118)。比较四组入院时、治疗1月后的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出院1年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1个月后,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LVEDD小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P<0.05)。出院1年后,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的住院费用少于急诊PCI组、择期PCI组(P<0.05)。结论PCI治疗应用于AMI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MACE发生率,基层医院目前已有条件开展PCI治疗,对有经济能力的AMI患者应优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现已证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AMI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以挽救缺血心肌,减少梗塞范围。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大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对患者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佳。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04年11月间对29例患者采用院前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