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侵入性心脏临时起搏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舸 《护理学杂志》2001,16(3):166-167
非侵入性心脏临时起搏是对某些危重心脏病病人行紧急临时起搏 ,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心率 ,维持有效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治疗手段。其操作简捷 ,无须消毒及 X线透视 ,是对心脏停搏者实施复苏的首选起搏方法 ,并且可以为侵入性插管起搏赢得时间 [1]。我科 1 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采用经胸壁临时起搏40例病人 ,护理操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 ,其中男 2 9例、女 1 1例 ,年龄 1 7~79岁 ,平均 6 1 .4岁。行体外临时起搏前均发生晕厥或心跳骤停。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 8例 ,心肌炎 2 1例 ,冠心病合并高钾血症致心脏停搏 1…  相似文献   

2.
非心脏手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征。方法对102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37例出现起搏心律(起搏组),65例为自主心律(备用起搏组)。与备用起搏组比较,起搏组患者年龄偏大[(61±17)岁vs(52±14)岁,t=2.885,P=0.005],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54%(20/37)vs14%(9/65),χ2=18.733,P=0.000;心肌病:8%(3/37)vs0%(0/65),P=0.045]和晕厥病史的患者[11%(4/37)vs0%(0/65),P=0.030]相对较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97%(36/37)vs48%(31/65),χ2=25.741,P=0.000]和超声心动图(UCG)[97%(36/37)vs45%(29/65),χ2=26.076,P=0.000]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需全面评价患者的临床情况,Holter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UCG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  相似文献   

3.
41例心脏双束支阻滞围术期处理与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麻醉医生对手术患者心脏双束支传导阻滞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近5年41例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并复习双束支传导阻滞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 40例双束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1例左前分支阻滞患者在二次手术麻醉时心电图证实发展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束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但准备适当的药物及临时起搏设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为4例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在床旁紧急实施了心脏临时起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11月,50例有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心脏病患者在我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按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15.7)岁;传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4.2±17.7)岁。比较两组放置起搏导线时间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术中出血、心脏压塞、起搏导线引发的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改良组起搏导线放置时间较传统组短(P0.001)。所有患者在中期随访期间,未发现中量以上心包积液、起搏导线移位等情况。结论在完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中经我们改良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放置方法简单易行缩短了术中起搏导线的放置时间,效果良好。短期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心脏起搏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58例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脏起搏临床应用,重点讨论围手术期心脏起搏的方法与适应症,认为经静脉右室起搏疗效恒定可靠,适应症范围广。对伴有缓慢型或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心律病或潜在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脏起搏适应症可适当放宽,以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中的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59例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后QTc及心脏事件(晕厥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作情况.结果:临时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和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QT间期及QTc间期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时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起效迅速,效果稳定,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69例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平均年龄(50.2±11.5)岁。予术前及术后干预措施、出院指导和随访,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2.6)d,6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57例患者顺利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1例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留置临时起搏器电极,11例患者残留临时起搏导线出院,出院后两周随访发现2例患者的临时起搏导线体内残端露出体表。结论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风险防范手段之一,掌握临时起搏器导线的管理及临时起搏器应用的相关知识,合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做好患者宣教,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总结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笔者使用临时起搏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临时起搏应用的机制,时机,疗效.结果:16例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的急救中,使用临时起搏器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作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医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1.在乌头碱中毒导致的电风暴的急救中,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差.2.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存在潜在危险.对乌头碱的负性频率作用应该有充足的认识.3.对于QT综合征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者,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结论:临时起搏器在乌头碱中毒所致电风暴急救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并且选用起搏治疗应果断,及时.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7年4月-2011年4月对32例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乐晓平 《护理学杂志》1996,11(3):150-150
心脏临时起搏术后的遥控心电监护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乐晓平1989~1992年笔者运用日本光电产品—心脏遥控监护仪(Model—8430A/J/K),对12例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为及时发现起搏并发症。提高起搏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临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13例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在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应用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的疗效。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9例,36h后通过急诊PCI术和急诊CABG术完成了有效的血运重建;2例心肌病在心衰纠正后心室电风暴得到控制,24h后病情逐步趋于平稳;1例风心病24h后纠正心衰,一周后完成了换瓣手术;药物中毒1例,48h后去除了病因,未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临床上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通过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的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有效地维持了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平稳,为下一步治疗原发病,彻底消除心室电风暴再发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是治疗此种急性危重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置起搏器患者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高频电凝器对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率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全麻下气管内插管LC126例,术前携带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94例。术中12例在起搏器上放磁铁干扰,窦房结功能低下临时预置食管电极起搏32例。全程监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胆囊和电凝止血过程中对起搏器的功能干扰和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影响。结果94例永久起搏器术中2例使用高频电刀时起搏器功能失灵,停止电凝。待起搏器恢复原起搏程序后,改双极电凝完成手术。磁铁活化12例,无起搏器干扰发生。32例预置食管起搏者中,术中7例心率减慢至35~50次/min,及时调整起搏心率至60次/min。维持了正常心率。结论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及预置临时电极起搏器的手术病人,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凝器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中正确使用,加强管理,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起搏器患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对3例喉癌并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喉全切除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通过术前精心准备,加强起搏器管理,做好体位护理、气道管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取得满意抗心率失常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喉全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喉癌并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喉全切除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通过术前精心准备,加强起搏器管理,做好体位护理、气道管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取得满意抗心率失常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15例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接受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移除起搏装置及赘生物,2例同期放置起搏器,1例同期放置心脏电复律除颤器,10例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术后20~45d再次放置起搏器,2例单纯行心内电极导线取出。结果15例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2周至1年,未有复发。提出对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做好起搏器治疗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健康指导时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避免起搏装置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例窦房结功能障碍(SAND)患者术前预置经食管心房起搏(TEAP)电极导管,其中4例术中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时使用TEAP稳定了循环功能,表明TEAP技术是确保SAND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有效的临时心脏起搏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心内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患者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手术中体位摆放、手术操作、组织器官灌注和氧供的改变均可能引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变化;术中电磁干扰可能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而且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1])。这些因素都给麻醉科医师的围术期管理提出更高的  相似文献   

19.
临时人工心内膜起搏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附10例报告)上海梅山冶金公司医院(210039)王爵公戴梅福外科临床工作中常遇一些患者必须手术治疗,但常因合并严重的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如A-VB、窦房结功能低下、病窦综合征等),手术危险性极大。我院从1990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AM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行I临时起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3例AM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需行临时起搏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61例).临时起搏治疗期间(连续7 d),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密切护患沟通、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播放舒缓音乐、阅读报刊等心理调适措施,于行临时起搏治疗首日和结束当天采用综合心理健康指数评分量表(PGWB)、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PGWB评分(除生活满意度方面外)均较干预前提高,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PGWB中的身体机能、生活满意度2项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常规治疗护理可显著改善AMI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行临时起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强靠化心理干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