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紊乱的MR快速成象的主要优势如下:(1)层面<1mm;(2)很好地区别关节内液,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3)可于任何平面重建。作者对35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或透明软骨紊乱的患者先用短自旋回波序列行冠状面搜索扫描,根据关节内可疑病变的部位,于矢状面和横断面对整个膝关节或内外侧部分行FISP(稳定进动快速成象)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成象,并在MR扫描后4周内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了颈椎二维及三维成象不同参数不同条件的优缺点及实用价值。指出对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应采用不同的成象序列进行成象。同时对快速成象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及展望做了一般论述。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次观察7例积液的胫侧副韧带(简称TCL)粘液囊的MR表现。年龄23~68岁。依临床资料及MR所见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5例,有TCL粘液囊炎。表现为膝关节内侧固定性疼痛,2例疼痛少于2周,3例少于2月。4例TCL粘液囊注入激素后症状迅速减轻。第二组2例,在急性关节囊韧带损伤基础上有TCL粘液囊扩张。MR成象使用1.5T或1.0T设备,用肢体传导-接收线圈,1500~2200/20,80(TR/TE)脉冲序列获取冠状面、矢状面之质子密度和T_2加权象,层厚3 mm,两次信号平均。作者见到疑为TCL粘液囊炎的5例,邻近TCL处均可见界限清楚的积液。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的MR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主要特点:①能早期发现病变。②能鉴别有成活能力的组织和坏死组织。③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影象学评价。它与X线平片、核素扫描和CT相比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1例马氏综合征恶变为软骨肉病的MR所见。忠者41岁,女性。平片见右胫骨远端后方骨膨胀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右手多发性软组织肿块伴中心钙化和内生软骨瘤。用1.5T磁场取得下肢自旋回波及T_1加权成象,TR=450msec,TE=16msec。T_2加权成象,TR=2500msec,TE=28和70msec。T_1加权成象示多发性低信号区取代正常的黄髓强信号区。肿块的T_1加权成象亦为低信号强度。T_2加权成象肿块表现比内生软骨瘤的边界清楚。采用表面线圈自旋回波成象对手的MR检查,获取的参数与前述相似。T_2加权成象显示右手内生软骨瘤较左胫部的信号更低。指骨和胫骨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2D及3D超长回波链采集FSE序列(3D Cube T2WI) 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先后行常规2D MR及3D Cube T2WI MR检查并分别作出ACL损伤的诊断,包括ACL完整、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ACL损伤的金标准.应用ROC法计算2种影像检查对ACL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并应用Hanley&McNeil检验比较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 4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ACL完整者16例,双束完全撕裂为12例,部分撕裂者为12例.对ACL完全撕裂,2D MR的AUC值为0.839,3D Cube的AUC值为0.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5,P=0.213);而对于ACL部分撕裂,2D MR的AUC值为0.643,3D Cube的AUC值为0.8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84,P=0.017).结论 常规2D MR及3D Cube MR对ACL完全断裂诊断效力无差异,3D Cube MR对于ACL部分损伤诊断效力优于常规2D MR.  相似文献   

7.
跗管是一从踝至足中段的纤维骨性管道,其中通过内侧肌腱及胫后神经血管束。当外伤、肿瘤或炎性病变压迫胫后神经或其分支时则产生跗管综合征。压迫常发生在胫后神经或其分支在小腿深筋膜、屈肌支持带及(足母)展肌下方通过跗管的行程中。与腕管综合征不同,跗管有由屈肌支持带下面发出的几个深在的纤维隔伸至跟骨内侧,走行于肌腱及神经血管束之间,将其包绕形成分隔管道。有些间隔与神经血管束相连使之较为固定,易受牵拉或占位性病变的损伤。所以,轻度压迫也能引起跗管综合征症状。作者报道了27例33双足跗管综合征及2  相似文献   

8.
癫痫:MR成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概述了癫痫的病理学基础及影象学表现。并进而论述了海马硬化致癫痫的机理,海马解剖,海马硬化的MR成象技术,表现及诊断标准,作提出了癫痫病人术前神经影象学、EEG、临床实验等各种手段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使用了GE1.5T Signa MR机对48例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24~77岁)进行了MR检查,其中肝良性病变(囊肿或血管)15例,恶性病变11例,余22例分别为肝硬化6例、肝移植2例、脂肪肝4例、含铁血黄素沉着、慢性肝炎及胆管炎各1例,7例肝未发现病变。只行T_2WI常规SE成象和FSE成象,常规T_2WI SE成象TE100ms,矩阵128×256,抽样带宽16kHz,视野根据病人体型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为描述正常前列腺和其附件的解剖表现,对22例健康志愿者的前列腺进前瞻性MPI研究。年龄21-30岁。MRI用1.5T超导系统,矩阵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对3000例患者行膝关节MR检查,其中242例行关节内窥镜检查并手术。将三者结果对照研究见到,MR对半月板撕裂诊断准确率达93%,特别对肉眼不可见而病理组织学证实有明确的纤维愈合(撕裂)者,MR可显示。Stoller等和Mink等认为半月板撕裂在T_1或混合加权成像上(2000/20)较T_2加权成像显示清楚。在第二次回波(2000/20,80)中表现为高信号是半月板撕裂的特征。但本组研究发现半月板撕裂在第二回波中信号强度增加的敏感性极低。MR对前十字韧带完全撕裂诊断准确性(95%)与最好的关节造影术(95%)相同,而T_2成像对韧带撕裂的敏感性高达100%。矢状面由于近端韧带和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部分容积均值作用使前十字韧带近端点不易清楚显示。行冠状面检查对显示有帮助。若近端点见一软组织肿块伴异  相似文献   

14.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桥血管开通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CABG患者共47支桥血管,用3D CEMRA方法进行了研究。MR检查距手术15d至16年。20例患者中14例CABG术后5个月至16年有胸痛症状再发,2例术后临床疑桥血管急性闭塞。对3D CEMRA资料进行评价,确认桥血管开通状况。对7例15支桥血管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进行了双盲分析。结果:47支桥血管,3D CEMRA显示通畅25支,闭塞22支,闭塞率为46.8%。7例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共15支桥血管,通畅8支,闭塞7支,二者显示完全一致。结论:3D CEMRA对桥血管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CABG术后患者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放射学手段常难以显示复杂的解剖和病变。尽管横断CT扫描能提供有助准确解释图象的系列资料,但亦需经观察者首先在脑子里合成三维的印象方有助诊断。如利用原始的CT数据行图象重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某些不足,但也因空间分辨力所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报告两例选通性MR 成象像清晰地显示左房粘液瘤。MRI 用Technicare0.5T扫描机。用心电图选通自旋回波技术对心脏进行连续性断面扫描,其回波延时(TE)为30毫秒,重复时间(TR)由选通性心电图R-R 间隔决定,重复时间为R-R 间隔的两倍,每隔一次心博选通一次。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其距阵为256×128,断面层厚为1cm。例1,横断面图像上,在左房见大的软组织块,有蒂,起于房间隔,经二尖瓣口脱入左室。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上不那么清晰。例2,横断面图像显示在左房有软组织块影、无蒂、位于心房的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磁共振成象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开展,MR检查中对患有疾病、使用镇静剂的病人、儿童或无法与医生保持联系的病人监控极为重要。MR使用者应明确什么是监控。即病人的任何活动应符合所监控的病人生理参数。为什么要监控,根据磁共振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对所有行MR检查的病人观察和协议监控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为原则,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危险,对所有使用镇静、麻醉剂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与操作使用人员保持联系的病人应采用生理监控,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和心电追踪。此外,作者认为以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MR检查过程中的监控为好。MR使用人员不仅能精通监控设备的使用,识别故障及伪影,并有能力使每个监控参数的异常值转为正常。监控对象范  相似文献   

19.
髌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因为肌健从损伤至手术修复的间隔时间越短,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就越好。作者报道了5例髌韧带损伤的MR表现,旨在评价其诊断价值。男3例,女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1例为7年血液透析治疗史的糖尿病性肾病病人,并且是双侧髌韧带断裂。平片发现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2例,髌骨骨折反髌骨移位各1例。  相似文献   

20.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规范扫描时相、增加三维采集厚度及采用减影后处理技术,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显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作用。方法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3D DCE MRA,其中12例采用75~90 mm的三维采集厚度,扫描时相以呼吸次数粗略估计,采集3-5次,18例采用150~180 mm三维采集厚度,扫描时相以秒表计时确定,分别于0、20、40、60、90 s采集5次。比较减影前后的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主干及侧支的显示能力(以4级法评价),并统计患者显示的所有侧支血管及其显示的最佳时间。结果减影技术会降低门静脉主干的显示效果[减影前(2.74±0.31)级,减影后(2.53±0.4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而提高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显示[减影前(1.63±0.50)级,减影后(2.58±0.3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6,P<0.01)。门静脉主干与多数侧支循环为20 s左右显示最佳,个别侧支血管显影延迟。结论采用减影后处理技术能提高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血管的显示,规范的扫描时相不会遗漏显影较晚的侧支循环,增大采集厚度能保证前后腹壁侧支循环的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