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检测47例肝病患者血清IgM型丙型肝炎抗体(IgM抗HCV)和IgG型丙型肝炎抗体(IgG抗HCV)。IgG抗HCV阳性的9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12例肝炎后肝硬化中IgM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100%)、8例(80.0%)及10例(83.3%),表明IgM抗HCV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早期诊断意义及提示预后的作用。20例输血后HCV感染者IgM抗HCV阳性或IgM与IgG抗HCV同时阳性,说明多次输血造成HCV反复感染,其中11例(55.0%)为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提示乙型肝炎患者多次输血或血制品是造成HCV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的远期预后 ,调查 HCV感染后慢性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贝克曼 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8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 (PT- HC)患者血清进行肝功能检测 ;以 EL ISA法检测抗 - HCV及 HBVM;以荧光定量 PCR诊断试剂盒检测 HCV- RNA。结果 :输血后 10年丙氨酸转氨酶 (AL T)异常率 4 2 .0 5 % ,抗 - HCV阳性率 94 .32 % ,HCV- RNA阳性率 6 3.6 3%。 5 6例 HCV - RNA阳性者中 ,2 6例 AL T正常、抗- HCV阳性。 88例 PT- HC中转为慢性肝炎者 5 4例 ,失代偿性肝硬化 2例 ,转慢率 6 3.6 3% ,男性与女性转慢率为75 .0 0 %及 5 2 .2 7% ,P <0 .0 5 ;饮酒者与无饮酒史者的转慢率为 90 .0 0 %及 5 5 .88% ,P <0 .0 1。结论 :AL T异常是慢性 HCV感染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抗 - HCV是反映慢性 HCV感染者的一个较稳定的指标 ,HCV - RNA阳性的AL T正常者 ,可以认为系病后病毒携带者 ,PT- HC易转为慢性 ,男性及饮酒者为慢性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与输血后肝炎、肝细胞性肝癌及慢性肝炎有密切关系,因此对献血员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对防止输血后肝炎有重要意义。1992年,我们对2100例献血员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现报道如下。1.检测方法:采用EIA法检测,以HCV病毒结构区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作为包被抗  相似文献   

4.
已报导,肝细胞癌患者其 HCV 感染较高。一些研究认为:从急性输血后肝炎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时间很长。我们调查了191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 HCV 的流行情况及从 HCV 感染到发生肝癌的间隔时间。对来自本院1988年至1993年的191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 HBV 和 HCV 感染指标的检测。148例(77.5%,95%可信度:76%至80%)用第二代抗 HCV ELISA 试剂检测为阳性(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丙型肝炎(丙肝)的病原学检测尚未普遍应用于献血员筛选。在输血后肝炎中,除乙型肝炎外,丙肝的发生可能也甚突出。国内文献报告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1%~2%,职业献血员中抗-HCV阳性率37.5%,多次受血治疗的病人抗-HCV检出率13.6%。为此,我们对106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输血后抗-HCV的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106例住院病人,包括各种白血病、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等。按输血与否和输血次数不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而HCV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59%,而1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检测对持续性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因输血而感染的慢性HCV肝炎患者进行IFN治疗24周,在治疗12周即取得完全应答的患者,24周治疗结束时检测PBMC中HCV RNA,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血清HCV RNA监测。结果 治疗结束时,有9例患者的PBMC HCV RNA为阳性,7例为阴性。在PBMC中HCV RNA阳性患者,停止治疗的6个月内9例中8例血清HCV RNA阳转,1年内所有患者的HCV RNA复发。而PBMC HCV RNA阴性者,随访至停药6月时,7例中仅1例HCV RNA阳转,1年内共2例HCV RNA复发,其余5例,随访至3.5年,血清中HCV RNA仍阴性。结论 IFN治疗结束时PBMC中HCV RNA检测能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978年(74例)和1986年(316例)因心脏手术而接受输血的病人,作者对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AT)水平和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作前瞻性研究。对经第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C100-3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的血清标本,再用第二代试验复查,包括HCV基因的核心(c22)和NS3(c33)区抗原。结果1978年输血后6个月内74例中7例(9%)病人应用抗-HCV C100-3第一代ELISA测定,发现有血清阳转,11例(15%)用  相似文献   

9.
各类肝病428例中丙型和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28例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清检测了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发现抗HCV阳性者占18.5%,其中主要有输血后肝炎(62.5%)、肝硬化(37.5%)、肝癌(21.1%); 丙型肝炎(HC)重叠感染乙型肝炎(HB)阳性率为78.5%。当HC重叠感染HB时,肝癌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00%和88.9%;“三阳”(即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阳性率高达25.4%。提示HCV重叠感染HBV时可以促使肝脏病变加重,并影响预后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的99例患者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输血情况,与透析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及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以及HCV RNA、HCV抗体和肝脏B超检测指标等.结果 9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0例感染HCV,患病率为20.2%,其中HCV感染患者的年龄平均为(63.3±10.9)岁,透析龄为(79.9±38.7)个月;发现HCV感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2.6±22.6)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患者为103.5个月.HCV感染者中有16例(80%)感染HCV前有输血史.曾有4例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其中1例经应用干扰素治疗半年后持续HCV RNA转阴,1例1月后HCV RNA自行转阴,其余2例患者血中HCV RNA仍阳性.抗HCV阳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及透析龄均明显大于抗HCV阴性者.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后血液透析患者平均每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发病例(1.2%)较前(5.3%)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P=0.001)及透析龄(P=0.001)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血及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独立危险因素.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肝炎的不常见并发症,晚近认为C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及伴或不伴有慢性肝病(包括肝癌)的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本文旨在了解再障患者中HCV的流行情况,以确定HCV是否导致肝炎后再障。重型再障118例,其中19例(16.1%)与肝炎有关。9例在发生再障前1~6月,有急性肝炎症状伴转氨酶升高;13例入院时转氨酶升高,6例正常。2例经肝活检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肝炎。118例中61例(52%)为不明原因的重型再障,病前均无输血液制品或肝炎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Choo等应用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克隆出来,相继建立了各种检测方法。由于HCV在血中浓度仅为10~2~10~3CID/ml,所以对HCV的检测需要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兹将现代免疫技术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989年,由美国Chiron公司首创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重组酵母菌表达的病毒抗原(C—100—3)包被微量塑料板孔检测血清抗—HCV,从而研制出了自发现HCV后的第一代检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中抗—HCV的诊断药盒,应用的主要目的是筛选献血员,制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但容易出现假阳性。Vander等发现的17%~25%的HCVC  相似文献   

13.
输血后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输血后肝炎。目前,虽然血库已对供血员进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标记物和HCV抗体的检测,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危险性仍未明,作者为此进行了研究。病人和方法收集1985~1991年心外科术前和术后至少6个月的病人的血标本和临床资料。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保存的血清标本的HCV抗体,阳性时加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CV抗体。结果对供血员进行非甲非乙型肝炎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抗HAV-IgM、HBV-M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HCV阳性率15.05%,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抗HCV阳性者中,27.40%有输血或血浆史;57.53%HBV-M阳性,其中HBsAg阳性占54.76%,抗HBc阳性达88.10%;既往有HBV感染者占33.33%.HBV与HCV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占58.06%,IAV与HCV重叠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94.44%),HCV与甲乙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可加速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经输血治疗患者94例中发生输血后肝炎(PTH)2例(乙型重症肝炎、丙型肝炎各1例),输血后HBV亚临床感染7例,总感染率9.75%,复查按目前筛选方法合格的所输用的血315份,其中有HBV标志一项以上阳性者26份(8.25%);并对输血后肝炎的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采源 56例有输血史者均于1994年6~10月间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病例在输血前均未感染丙肝(抗-HCV及HCV RNA均阴性),年龄17~67岁,男51人,女5人。其中31例其供血源抗-HCV筛查合格;另外25例其供血源则未经筛查(血源均来自武汉中心血站)。诊断标准按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执行。 1.2 试剂与方法 ①HCV 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②抗-HCV、抗-HAVIgM、HBV-M、HDAg和抗-HDV、抗-HEV均采用ELISA法;③CMV、EBV均采用  相似文献   

17.
尚守礼 《山东医药》1993,33(7):40-41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学术会议将非甲非乙型肝炎分为两型,即经肠道传播的为戊型肝炎,经肠道外传播的为丙型肝炎。日本报告输血后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占75%,急性散发性肝炎中丙型肝炎占35%。美国报告丙型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  相似文献   

18.
严格控制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参加献血是预防输血后肝炎的关键。为此,我们血库对1979年12月至1985年11月881名献血员的HBsAg阳转情况作一统计。本组HBsAg阳转率为8.74%(77/881),说明献血员中存在HBsAg自然阳转。经统计学处理,本组的HBsAg阳转与献血员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区及血型均无明显关系,但与输血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血清采自血透前、血透后2-60月的10例肾衰患者,用ELISA检测抗HCV,用PCR法检测HCV,RNA和HCV基因型。 结果 10例患者透析前无HCV感染。透析后2-60月,3例抗HCV阳性(30%),2例HCV RNA阳性(20%),其基因型均为HCVⅡ型。10例患者中7例有输血史,其中4例(57%)HCV感染,所有抗HCV阳性和HCV RNA阳性患者均有输血史。而无输血史的3例患者未见HCV感染。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HBV感染与HCV感染无相关性。 结论 反复输血是血透患者感染HCV的高危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是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输血后HCV感染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PCR检测HCV 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和肝功能损害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327例中的279例(85.3%)感染者HCV RNA载量≥3.0 log10拷贝/mL、中位数为5.99 log10拷贝/mL;19.7%病例为3.0~4.0 logl0拷贝/mL,69.9%为5.0~6.0 log10拷贝/mL.HCV RNA定性阳性率为81.6%(40/49),抗-HCV阳性率达99.7%(383/384),其阳性敏感度高于HCV RNA定量和定性检测(F=57.138,P=0.000;F=63.149,P=0.000).输血后HCV感染以30~60岁年龄段多见,84.4%病例暴露时间为1990年至1994年问,感染者中10%以上总病例数的疾病分别为妇产科、骨科疾病和胃肠道出血.输入全血者占80.0%,输血至临床诊断时间平均为(86.0±54.6)个月.89.0%感染者有肝功能损伤,但大多数ALT升高水平≤5×正常值上限(ULN).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以成年人居多,常伴有肝功能损伤,但ALT升高≤5×ULN;血清HCV RNA载量多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