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在骨组织受到感染的过程中。由于在感染的前期一方面因患者对感染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了治疗不及时,而形成了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往往反复发作、反复治疗以致10年20年不能痊愈。 例1,患者李某,男,12岁,因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经手术切开排脓三次,取死骨两次,加石膏固定两次,并应用了大量抗生素,还是反复发作切口经久不愈,后来采取在控制急性症状的同时,加内服蜈蚣,每日一条二次分服,1周后抗生紊停用。经服蜈蚣1个月,后经X片示骨膜,骨组织恢复正常,随访数10年未见复发。 例2,黄某,女,31岁,住六安市徐集镇农村,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9岁,住院号:9808675。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反复发作两年,加重伴行走障碍半年,于1998年8月15日入院。两年前开始出现腰痛,双下肢疼痛之症,在院外看过门诊,诊为“痹症”,用过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疗效久佳,近半年来加重,行走障碍。入院体检: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l20/80mmHg。贫血貌,颜面轻度浮肿,被动体位,抬入病房,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界叩诊不扩大,心率120次/分,律不齐,轻度腹水征,剑下触及肿大的肝脏,腰部触痛,双下肢活动受限、触痛,双下肢踝关节周围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14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霖  杜靖远 《中医正骨》1991,3(4):15-16
近20余年来,我院骨科常规采用内服消炎止痛汤和外用中药3号为主,配合手术疗法及短期使用抗菌素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疗效满意。现将1986年6月以来,系统观察的114例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4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79例,女3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2岁,平均28.5岁;病程5月~32年,1年以内者34例,~5年者47例,~11年者31例,17年以上者2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发作史。病变部位计上肢21例(其中锁骨2例,肱骨13例,指骨6例),下肢89例(其中髂骨8例,坐骨1例,股骨30例,胫  相似文献   

4.
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化腐生肌及补骨益髓等方法,内服骨炎汤,外用骨炎彤和复方骨炎液纱条,结合病灶清除术和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445例,结果一次性住院治愈439例达98.7%,总治愈率为100%,较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疗程明显缩短。提示本方法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是一种顽固而且不易根治的疾病,自199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住院病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1]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2个月。发病部位肱骨干1例,尺桡骨3例,股骨干7例,胫腓骨6例。发病原因:血源性感染12例,开放性骨折4例,周围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所致1例。17例均合并病理性骨折。 1.2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或正常,乏力,消瘦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患肢有红肿热痛,压痛,其中14例伴有瘘管形成,脓液渗出,17例患肢均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1.3Χ线及实验室检查Χ线检查示骨干密度呈不同程度增强,髓腔变窄,可见大小不等的死骨及骨空洞透亮区,有不同程度骨膜反应及骨壳形成。细菌培养金黄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3例,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1例。14例有白细胞数及血沉升高。  相似文献   

6.
于1983年1月~1990年12月,我们在住院病人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52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共收治病人520例,男420例,女100例;年龄范围3~83岁,平均27.5岁,青壮年居多;病变部位,股骨214例(包括硬化性5例,病理性骨折5例,左股骨右胫骨同时发生1例),胫骨188例,肱骨42例,尺桡骨14例,髂骨12例,腓骨12例,指趾骨25例,掌跖骨10例,距骨2例,肩胛骨1例;患病前有外伤史213例(41%),无外伤史307例(59%)。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于微生物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颌骨炎症过程,并以牙源性感染为临床多见的感染途径.其临床表现为龈颊窦或颜面窦,长期流脓,迁延不愈,X线片显示病灶周围死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1 5例 ,女 1 1例 ;1 8岁以下 1 7例 ,1 8岁以上 9例 ;病变部位在胫骨1 2例 (上段 3例 ,中段 2例 ,下段 7例 ) ,股骨 5例 ,桡骨 7例 ,肱骨 2例 ;急性者 5例 ,慢性者 2 1例。1 .2 辨证分期 根据其病因、症状、体征分为 4期。急性期 :5例。多发于体质虚弱的患者 ,发病前有痈、疖、扁桃体炎等化脓性感染病史 ,出现寒战、高热、肿痛等症状 ,拒绝查体 ,患处有明显的压痛 (脓液穿破骨膜后疼痛减轻 )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化验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细菌培养阳性 ;X线拍片检查 :2周后骨质有虫…  相似文献   

9.
蒋顺琬 《中医正骨》1994,6(4):27-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45例报告广东省肇庆市华佗医院(526060)蒋顺琬主题词骨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病例报告自1991年5月~1993年11月,笔者应用自制复方黄连液外用结合内服自拟补虚除湿汤辨证加减综合治疗慢性骨髓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  相似文献   

10.
11.
化脓性骨髓炎属中医“附骨疽”范畴,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近10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6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70岁,平均31....  相似文献   

12.
<正> 1975年12月至1979年9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20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141例,女59例,男女之比约为2.4∶1。年龄:最小者2个半月,最大者78岁,以青少年最多,占60.2%。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6年,大多在几个月至10年之间。部位:长骨144例,短骨48例,扁骨8例。其中发生在下肢者137例,占68.5%。病因分类及病原菌:血源性126例,外伤性63例,软组织炎症蔓延11例。55例进行  相似文献   

13.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39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霞  张玲芳 《陕西中医》1996,17(11):487-487
采用自拟经验方(由金线莲、田三七、九节茶、土大黄等中草药组成)配合西药抗生素等治疗化脓性骨髓炎395例,痊愈324例,治愈率为82.03%,有效43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2.92%,提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托毒排异、祛腐生新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经我科诊治的24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女15例,男9例,年龄2岁~14岁,平均7.6岁,均有致病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皮肤改变和功能受限,其中股骨下段17例,胫骨上段8例,均为单侧一处发病,均未累计相邻关节腔,WBC和ESR均升高,X线均未发现骨质异常,MRI均提示早期骨髓炎表现,局部分层穿刺阳性20例,细菌培养阳性20例,均行开窗减压术和持续引流,同时予以内服中药黄连解毒汤,术后应用抗生素2~4周。结果: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活动障碍均消失,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依据诱因、症状、辅助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开窗减压和持续引流,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及中药治疗,避免细菌扩散或者蔓延为慢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若治疗不当,约有58~66%转为慢性而致残致畸[1],甚者危及患者生命.1996年9月~1999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89例,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指骨化脓性骨髓炎是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给病人带来痛苦及劳动力长期丧失。中医治疗骨髓炎有一定的优势。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手术方法结合益胃清骨汤治疗本病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杜吉亮  薛景景 《山西中医》2011,27(12):31-32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为32.1%,总有效率达76.7%。结论:中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肯定,愈显率与疗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初期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五味消毒饮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WBC及中性粒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初期效果较好,可改善血象,抑制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