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扩增造血祖儿定向诱导功能血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及扩增细胞重建长期造血能力的维持。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带血CD34^+造血干或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进行扩增和定向诱导,并将扩增细胞移植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SCID小鼠。结果 FL、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TPO)等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可分别扩增细胞总数、粒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D34^+CD38  相似文献   

2.
Sry监测体外扩增造血细胞植入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评价和追踪造血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ry DNA序列设计引物及制备探针,然后进行PCR检测、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动态追踪经不同条件下体外扩增的纯系雄性小鼠BMMNC回输至雌性小鼠后的植入状态。结果:PCR结果显示在各移植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脾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中均有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的存在;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在各回输组间并无明显差别,但用脾脏组织作原位杂交的结果则发现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的阳性颗粒数目与输注新鲜细胞组相似,但略少于雄性小鼠;而输注细胞因子扩增细胞实验组小鼠则明显少于雄性动物的阳性对照标本和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结论:(1)经重复检测表明上述方法的重复性好,结果可信.可作为检测性别不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2)证实基质细胞支持下的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3.
定量PCR检测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HOXB4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HOXB4基因表达,评价体外扩增的脐带血干细胞(CBSC)自我更新的能力。方法:CBSC在含造血细胞因子(TPO SCF FL G鄄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7天和14天,抽提细胞总RNA,采用定量PCR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结果:CBSC体外培养后,细胞总数可以增加近100倍,但HOXB4的表达较扩增前下降。培养7天HOXB4的水平为扩增前的18%,培养14天,HOXB4表达仅为扩增前的3%左右。结论:CBSC体外扩增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自我更新能力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是一种原始多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基本特征.为了克服干细胞数量少的不足,众多学者已经在积极探索干细胞的扩增方法.目前国内外采用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方案来进行干细胞的扩增,但其扩增的结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扩增的时间短,倍数低,扩增体系难于调控,扩增后的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可塑性及造血重建的功能均较扩增前下降.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I,NotI双酶切除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体外对人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选人CD34+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纯度;将5×103/孔的CD34+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mPGE2及阴性对照无水乙醇干预后,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情况;将1×106/mL的CD34+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mPGE2及无水乙醇干预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eal time-PCR检测survivin-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浆内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CD34+细胞阳性分选后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纯度达95%以上,符合实验要求;1μmol/L dmPGE2干预后,人CD34+细胞形成的BFU-E及CFU-GM数目较其他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 dmPGE2干预后,人CD34+细胞进入细胞周期S/G2M期的比例平均是对照组的3.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μmol/L dmPGE2干预组人CD34+细胞内survivin-mRNA和survivin蛋白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增多。【结论】PGE2在体外可促进人CD3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GE2促进CD34+细胞内survivin、β-catenin表达从而促使部分CD34+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分裂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基因序列,设计弓形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测。结果:从弓形虫DNA提取物中扩增出593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的扩增片段大小相符;与弓形虫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该检测体系至少可检测出相当于每μl血样中2个弓形虫的水平;将该检测体系用于临床孕妇产前诊断,56份标本中检查出3例。结论:所建立弓形虫PCR检测体系灵敏、特异,适用于孕妇弓形虫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Zhao SM  Gu XC  Chang NB  Xu XD  Peng M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701-1705
目的探讨激活JAK3信号传导通路是否能够体外长期扩增调控T淋巴祖细胞并评价其定向分化潜能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含有JAK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G I-F2JAK3,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两个可以结合小分子二聚化合物AP20187的结合位点F36v。将该载体转入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在无血清培养基X-V ivo15培养体系中扩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P20187组;干细胞因子(SCF)组;AP20187+SCF组。对扩增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型,定向分化、胸腺内注射等研究。结果AP20187+SCF组可以使转导的造血细胞获得长期大量对数级的扩增,扩增50 d后细胞可以达到1.2×1012倍±0.2×1012倍,所扩增的细胞为最早期的T淋巴祖细胞,表型为C-k ith iCD44+CD25-TN。该祖细胞群在SCF+IL-7+IL-3培养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Thy1.2阳性的T淋巴细胞,并在小鼠的胸腺内可定向分化为GFP+CD3+和GFP+CD4+双阳性的成熟T淋巴细胞。结论AP20187联合SCF激活JAK3信号,可以大量扩增最早期的T淋巴祖细胞。该祖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的功能。该系统有助于研究T淋巴细胞的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9.
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小鼠对放化疗的抵抗作用。方法 (1)含bcl-2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PA317包装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克隆,获得高病毒滴度的细胞株(D3);(2)用D3细胞株的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肝造血干细胞;(3)经致死剂量照射小全注bcl-2转 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5)采用脾集落形成和再增殖能力观察bcl-2转因干细胞重建造血  相似文献   

10.
刘兵  吴英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2):931-933
目的 观察携带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人脐血CD34^+细胞后,猴病毒40(SV40)早启动子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对载体上,下游双基因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含SV40早启动子和IRES的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LESN和pLEIN,两者均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新霉素抗性neo基因。重组载体经包装以其病毒上清感染经磁性细胞分离仪富集的人脐血CD34^+细胞,而后进行集落形成细胞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抑素(内抑素)基因转染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及检测。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将人内抑素基因导人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应用PCR及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人内抑素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结果:PCR证实,转染内抑素基因的人脐带血CD34^ 造血干细胞基因组中有550bp人内抑素特异性片段,Western bolt分析示人内抑素基因在转染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结论:人内抑素基因可转染到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中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分化潜能鉴定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中间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为利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IMDM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12-16d形成意志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观察其接种贴壁率,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结果:体外传代培养的MSCs具有分化形成成骨和成脂细胞的能力;MSCs倍增时间约为38h,传代后12h贴壁达90%以上,细胞周期显示有80%细胞处于G0/G1期,并用电镜照片显示其超微结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生长稳定,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增殖较快,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可望用于自体创伤促愈。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造血于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效率及冻存HSC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5例骨髓造血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以10%二甲基亚砜加10%自体血浆为冷冻保护剂,采用程控降温液氮保存。21例外周血于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用CP1(cryopreservativesl)加4%人血白蛋白为冷冻保护剂,非程控降温后液氮保存或低温冰箱保存。检测复温后单个核细胞(MNC)回收率、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回收率、台盼蓝拒染率(TBR),并行细菌学培养,移植后观察输注反应及植入情况。结果BMSC冻存时间为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复温后MNC回收率为(97.74±0.85)%,TBR为(96.74±0.91)%,CFU—GM回收率为(72.04±1.87)%。PBSC冻存时间为1~20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复温后MNC回收率为(97.75±1.34)%,TBR为(96.28±2.16)%。复温后46份标本细菌学培养均为阴性。实施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SCT)25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时间为(10.79±0.9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的时间为(12.88±0.95)d。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1例,ANC〉0.5×10^9/L的时间为(10±1.14)d,PLT〉20×10^9/L的时间为(12.04±2.13)d。两组间MNC回收率和TB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APBSCT组ANC〉0.5×10^9/L的时间早于ABMSC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LT〉20×10^9/L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出院前所有患者复查骨髓均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MSC输注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BSC输注。结论采用联合冷冻保护剂、非程控降温后液氮保存或低温冰箱保存来冻存HSC是切实可靠的,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有效;建议今后冻存BMSC前应去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从脑组织中分离人胚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和体外长期培养的稳定体系,为细胞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机械酶学法从胎脑中获得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在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血清刺激诱导分化,程序冷冻法保存细胞。结果这些细胞可在体外持续增殖,并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可以长期冷冻保存。结论人胚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和冻存方法的成功建立为神经损伤、退行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现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对分离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外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性状的改变,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观察其是否恶性转化;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化前后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经过长期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后,真皮多能干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在裸鼠体内形成肉瘤样组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转化后细胞仍表达多种类型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子,提示其仍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但转化后细胞多种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代谢反应酶类基因表达升高,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下调,符合肿瘤细胞的特征;c-ki-ras基因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步筛选鉴定了一个与干细胞增殖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体外长期连续传代培养可诱发真皮多能干细胞的恶性转化,深入研究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对干细胞的安全应用和肿瘤的发生机制均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Wang D  Shen B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12-15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化相关因子(EDRF)1基因在人红白血病(HEL)细胞中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EDRF1真核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转染HEL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细胞克隆。然后利用North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红系标志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应用凝胶阻滞电泳(EMSA)的方法观察红系转录因子DNA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EDRF1过表达的HEL细胞中α-珠蛋白合成明显增加,EDRF1反义表达载体转染的HEL细胞中的α-、γ-珠蛋白合成下调,而红细胞生成素(EPOR)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红细胞特异的转录因子GATA-1和NFE2mRNA的表达在转染前后没有明显改变。GATA-1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在反义表达载体染的HEL细胞中受到明显的抑制,而红系核因子(NF-E)2的转录活性则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EDRF1下调珠蛋白的合成是通过抑制红系特异的转录因子GATA-1的DNA结合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Identification and isol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are defined by their ability to repopulate all of the hematopoietic lineages in vivo and sustain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cells for the life span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absence of reliable direct markers for HSCs,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enumeration depends on functional long-term, multilineage, in vivo repopulation assays. The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of HSCs in any tissue and the absence of a specific HSC phenotype have made their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a highly challenging goal. HSCs and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mature blood cells by their lack of lineage-specific markers and presence of certain other cell-surface antigens, such as CD133 (for human cells) and c-kit and Sca-1 (for murine cells). Functional analyses of purified subpopulations of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al procedures for isolating cell populations that are highly enriched in cells with in vivo stem cell activity. Simplified methods for obtaining these cells at high yield have been important to the practical exploitation of such advances.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in identifying human and mouse HSCs and current techniques for their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