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情况,结果34例无冠心病史、无症状,但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二项以上者存在SMI。176例冠心病者中,心肌梗塞组SMI发作次数为心绞痛发作次数的6.8倍,心绞痛组为8.8倍。SMI发作时心率与24小时平均心率无明显差别(P〉0.05)。发作时间以5 ̄13时为多。对40例采用钙拮抗剂及硝酸甘油制剂治疗,结果无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AECG)检测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以探讨其患者的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AE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AECG记录系统对224例CAD患者连续监测48h,回放分析观察ST段移位值、心肌缺血阈等指标。结果224例CA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204例(83.48%),共检出1387次心肌缺血发作,而其中1178次为SMI(84.93%);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作以6:00~12:00时最为频繁,而0:00~6:00时出现最少;夜间缺血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Ⅳ值增高;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结论AECG是较理想的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告154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中无冠心病史组22例,均有2项以上冠心病高危因素,SMI发作平均每例3.72次;132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塞组36例,心绞痛组96例,SMI发作次 有症状发作次数的7.1倍和7.7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健康中老年人体检者共1860例连续监测24h,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86例有SMI的发生;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心律失常越多。ST段下移多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后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血压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杓型与高血压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6 2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进行 2 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测定 ,根据 2 4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分为杓型组 (34例 )与非杓型组 (2 8例 ) ,分析两组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 高血压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2 4h持续血压负荷容易导致和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数据。结果:ST段缺血性改变共363次,其中SMI309阵次(85.1%),有症状54阵次(14.9%)。时间集中于6:00~20:00,其中6:00~12:00发作147次(51.6%),12:00~17:00发作100次(32.4%),17:00~20:00发作62次(20%)。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连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对心肌缺血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分型。由于临床无症状 ,不易被病人察觉 ,且难以由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的心电图所发现 ,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能够发现缺血型ST -T变化的形态、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分布及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9- 2 0 0 0年做Holter检查的均无临床症状的可疑冠心病者 72 0人做为观察对象 ,男 48人 ,女 2 4人 ,年龄 38- 72岁 ,其中心绞痛 34例 ,陈旧心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5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监测结果显示共发生心肌缺血311振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1例,发生264振次(8...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比较3组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3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发生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11、6.038,P均<0.05),Ⅰ组TO、TS绝对值均大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与诊治,从而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机制与诊断结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资料性分析,通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从而体现其诊断的有效性及其价值。结果:通过临床检测发现,伴有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占诊断人次2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51%。45例中有38例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其总阵次为318阵次,平均每1例发生6.75阵次。通过统计发现,病患在6:00~12:00时,发生阵次次数最多,高达286阵次,占了总阵次的51%,其次是0:00~6:00时,发生阵次有154阵次,占了总阵次的31%,下午4:00~晚上10:00发生74阵次,占总阵次15.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her对1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122例(91%),其中有症状者40例(30%),无症状者95例(70%)。ST段压低共589阵次,有症状178阵(31%),无症状411阵(69%)。结论Holter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种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得以发现。我院应用国产便携式Holter监测仪 ,自 1995年 3月~ 1999年 5月期间对 2 96例病人进行监测。现对其中 112例ST段下移心肌缺血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112例均符合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按年龄分 :6 0岁以上 (甲组 ) 5 4例 ,男 2 5例 ,女 2 9例 ;40岁~5 9岁 (乙组 ) 5 8例 ,男 32例 ,女 2 6例。1.2 方法长春曙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制造的MEM 2 40 0电脑动态心电图 ,能够分析记录 2 4小时内和时间段的心电…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对264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1)心肌缺血发生总检出数共697次,其中SMI171人,检出529次,占总检出次数的75.90%;(2)SM发生的时间规律与有心绞痛的心肌缺血(PMI)同;(3)年龄大者发生率高;(4)SMI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有心绞痛的心肌缺血高。  相似文献   

17.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2例,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24h持续监测,将无肌缺血症状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症状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结果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IV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心肌缺血近年来已受到临床关注 ,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临床诊断较困收稿日期 :1999-0 9-3 0作者简介 :徐爱艳 ( 1965 -) ,女 ,浙江省乐清市人 ,心电图室医师。难。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 ,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 ( DCG)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 2 0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和 2 3例非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 DCG资料结合病史作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 根据我院 1 994年 1 0月~ 1 998年 4月住院患者中经病史、十…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冰 《河北医学》2002,8(9):777-780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发病率、心肌缺血与心脏猝死 (SCD)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 :6 4例冠心病 (CHD)患者 ,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作 2 4h连续检测 ,依据心肌缺血时受检者有无心绞痛或相关症状 ,分为SMI组和有症状MI组 ,分析SMI的发生率、缺血发作的昼夜节律及心肌缺血与重要心律失常和SCD的关系。结果 :① 6 4例CHD检出有缺血性ST -T改变者 5 7例 (占 89.1%) ,其中SMI组 4 3例 (占 75 .4 %) ,有症状MI组 14例 (占 2 4 .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值 =5 .15 3,P <0 .0 0 1) ;② 5 7例心肌缺血发作共 10 84阵次 ,其中SMI组 936阵次 (占 86 .3%) ,有症状MI组 14 8阵次 (占 13.9%) ,SMI组显著高于有症状组 (u值 =9.976 ,P <0 .0 0 1) ;③对 5 7例CHD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 ,发现SMI组中的 4例 (占 9.3%)发生SCD ,(其中 1例AMI发生SCD) ,均为严重心肌缺血患者。结论 :SMI患者多缺血严重 ,易触发重要心律失常而导致SCD ,预后不良 ,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