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晶  刘晓金  陈丽容  黄晓琳 《全科护理》2022,(17):2423-2426
目的:探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医院PICU收治的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机械通气患儿140例为调查对象,统计肠内营养不耐受患儿例数,借助一般资料量表统计患儿相关信息,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U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确定预防护理策略。结果:共54例患儿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单因素分析显示,PICU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胖瘦情况、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首次肠内营养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腹内压、使用抗生素、使用镇静剂、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U机械通气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消瘦、APACHEⅡ评分≥20分、首次肠内营养时间≥48 h、白蛋白<28 g/L、前白蛋白<100 mg/L、腹内压≥15 mmHg(1 mmHg=0.133 kPa)、使用抗生素≥2种、早期未使用促胃动力药(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0例,根据患者肠内支持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腹泻组48例和非腹泻组42例。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相关因素。结果 90例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率为53.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ICU住院天数、低蛋白血症、肠内制剂日用量、肠内营养支持天数、肠内制剂稀释、肠内制剂逐渐增量、肠内支持前禁食、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种类、抗生素应用时间、使用抑酸剂、口服胃肠动力药、口服钾制剂、应用肠道菌群药物等因素与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抗菌药物使用、口服钾制剂、低蛋白血症是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腹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5),而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是腹泻保护因素(P0.05)。结论 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率较高,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做好肠道保护,预防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3.
危重患者腹泻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泻在危重患者中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收治患者369例,将发生腹泻的89例患者列入病例组,未发生腹泻的28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t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处理资料。结果入选病例的腹泻发生率为24.12%(89/36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APAc}Ⅱ叫I评分、住ICU时间、长期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胃肠动力药为发生腹泻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评分、年龄、住ICU时间为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病死率为42.70%,对照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的腹泻发生率较高,年龄、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抗生素和胃肠动力药的使用为发生腹泻的影响因素.腹泻可使危重患者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内科住院患者AAD和同期住院应用抗生素但无AAD的14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0个因素与AAD有关,给药途径及预防抗生素无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种类≥3种、抗生素应用时间≥10d、年龄≥60岁、病情重、禁食等5个因素是AD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D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老年监测补充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对危重症者减少侵袭性操作、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等可预防和减少ADD发生。  相似文献   

5.
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在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选取近18个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0cu)的病例192例,均给予APACHEⅡ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并对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第三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15分、15~25分和〉25分3个亚组。结果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62例早期肠内营养达标。APACHEⅡ评分〈15分达标组患者总住院时间(P=0.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15-25分的达标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00)、医疗费用(P=0.000)及死亡率(P=0.038)明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25分达标组患者医疗费用(P=O.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APACHEⅡ评分不但能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医疗措施效果、估计疾病预后,还可作为指导早期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自确诊SAP后立即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U)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CRP水平、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当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便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院内气管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并发院内气管支气管炎(NTB)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院内感染防治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02年10月-2004年7月收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内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的66例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35例发生NTB(发生率为53.03%)。NTB组和非NTB组在低白蛋白血症、鼻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抗生紊使用种数以及住SICU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鼻饲、低白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4d、住SICU时间〉9d、抗生素使用种数增加以及APACHEⅡ评分〉9分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鼻饲、机械通气时间〉4d、抗生素使用种数〉2种是NTB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NTB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内住院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高APACHEⅡ评分、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行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浓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使用抗生素均与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腹泻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护理过程中控制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抗生素使用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肠内营养ICU患者126例,将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其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6例行肠内营养ICU患者,发生腹泻70例,发生率为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应用钾制剂是腹泻的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是腹泻的保护因素。结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越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及应用钾制剂使发生腹泻风险增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可减少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7 d营养状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肠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7 d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喂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胃肠喂养不耐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重症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其中IIT组和CIT组各包含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31例和33例,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和CIT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血压、呼吸衰竭类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功能、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1c、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d及7d后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住院天数、呼吸机、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费用低于CIT组(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高于CIT组(P〈0.01),但2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急危重患者可能带来较多益处,并降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危重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以2010年1月至12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行CRRT的65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20例),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比、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钠离子浓度(Na+)、血清钾离子浓度(K9、血碳酸氢根浓度(HC03-)、乳酸、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分析影响CRR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观察CRRT治疗72h后患者的Bun、Cr、Na+、K+、HCO3-、乳酸、APACHE11分值的变化。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年龄、性别比、Bun、Cr、Na+、K+、HCO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的乳酸和APACHEII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为影响CRR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护=0.029),而乳酸、年龄与预后无相关性(P=0.066;P=0.168)。APACHEⅡ评分分组分析发现,当APACHEⅡ〉30分时,患者的病死率高达81.8%。行CRRT治疗72h后患者Bun、Cr、Na+、K+、HC03-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伊均〈0.05);乳酸水平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Ⅱ分值可用于早期预测患者预后及评价危重症患者CRRT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对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判断其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危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57例)和存活组(57例),分别计算患者入科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并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APACHEⅡ评分中的三个时间段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入科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分别为[(24.58±8.87)VS(16.42±6.70);(25.76±8.59)VS(13.44±5.38);(24.664±7.64)VS(12.114±4.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和患者预后有关。根据三组数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的大小依次为第5天、第3天、、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很好的评估EICU中危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其中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能力最强。可为合理制定诊治计划和利用EICU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120例,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分组;测定患者人院后第1、3、5、7天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APACHEⅡ评分高评组(〉25分)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中评组(15~25分)和APACHEⅡ评分低评组(〈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5,P〈0.05)。PCT〈10μg/L的患者均未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MODS或死亡者PCT浓度始终维持较高水平(〉10μg/L)。结论血清PCT是-个预测患者发生MODS或死亡风险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科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内科危重病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群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差异、观察危重病患者死亡与存活者、入院时与好转出院血清甲状腺激素APACHEⅡ的变化。结果:危重病患者血清T3、FT3低于体检的人群(P<0.05),T4、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危重病患者死亡18例,存活102例,死亡患者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P<0.05),而TSH无明显差异(P>0.05);危重病患者好转出院T3、FT3、T4、FT4均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异常是内科危重病患者的伴随症状,对病情估计,判断预后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标准肠内营养乳剂组(对照组)和高膳食纤维肠内营养乳剂组(研究组),每组39例.观察肠内营养支持10d后,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及耐受性.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其6 h清除率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重症患者,入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 h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 h血乳酸清除率及相应的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5例);按患者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38例)和乳酸性酸中毒组(20例);根据6 h血乳酸清除率值,将患者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23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35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6 h血乳酸清除率高[(38.74±2.24)%vs.(16.28±2.31)%,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乳酸性酸中毒组(P<0.05);低6 h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高6 h乳酸清除率组(43.43%vs.14.28%,P<0.05),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患者随着血乳酸水平增加APACHEⅡ评分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6 h血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用于SICU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及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入住该院SICU病房的所有病人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针对分值高的项目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最终分析不同分值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其评分的分值越高,病人的HAP、气管插管、精神障碍、计划外拔管、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均有相应的增加,在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后,二者依然呈正相关。结论:在SICU中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病人进行危重度的评估,并对其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对不同分值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关注度,是一种科学的危重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的2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APACHEⅡ作为人力分配依据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尤其在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方面有日月显提高(P〈0.05);患者、家属、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特别是患者、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