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法将2006级656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实验组,2005级758名护理大专生归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运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在第3学期和第4学期,分别安排2周和4周进入教学医院进行实习式见习。学习结束后.自制问卷对实验组护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对两组临床课程平均成绩和实习阶段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89.2%护生肯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够明确护士角色,87.7%护生肯定该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76.9%护生肯定其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97.1%教师肯定其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94.3%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职业行为.92.8%教师肯定其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80.0%护生和97.1%教师肯定其提高教学效果;78.5%护生和95.7%教师肯定其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职护理专业采用工学结合实践模式,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院和医院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护生临床实习前综合技能培训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对高职高专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护理综合技能集训与考核,以使护生适应临床.方法 将2005级225名护理三年制护生分为对照组(110人)和实验组(115)人.对照组采用以<基础护理学>操作为主的传统集训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结果 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集训考核更为肯定(P<0.05,P<0.01);临床带教教师对实验组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习前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能有效整合知识,培养了护生综合能力.并激发了护生技能操作训练的兴趣,拉近教学与临床的差距,更能反映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加强护理大专生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促进护生较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方法将2002级、2003级护理大专班学生6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298名,实验组322名,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计划于实习前1周集中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强化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医学伦理及心理讲座;进行模拟式、综合式护理操作训练.结果实验组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临床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心理状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习前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能提高护生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加强护理大专生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促进护生较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方法 将2002级、2003级护理大专班学生6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298名,实验组322名,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计划于实习前1周集中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强化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医学伦理及心理讲座;进行模拟式、综合式护理操作训练。结果 实验组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临床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心理状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习前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能提高护生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中的V.1(外向一内向)、V.2(常规趋间一常规异向)、V.3(自我实现)3个结构量表和带教教师对护生人际沟通评价表对475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中AIPha型人格138名(29.05%),Beta型人格130名(27.37%),Gamma型人格117名(24.63%),Delta型人格90名(18.95%);其人际沟通能力总体评分为(74.00±15.55)分;不同人格特征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实习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影响.在实习阶段,需根据不同人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科护生临床护理科研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金爽  李瑞兰 《护理学杂志》2006,21(14):60-62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护理科研临床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2003~2004年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157名本科护生按所实习的医院不同分为实验组(47名)和对照组(110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实验组在进行临床护理实习的同时,进行临床护理科研能力培训,即组成护理科研指导导师组,制订专项教学计划,由教学督导负责落实.结果两组论文成绩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本科生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临床教学中的科研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与实习效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实习效果的关系,寻求提高护生沟通能力、提高实习效果的新方法 .方法 将60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 带教;试验组在传统临床教学基础上,于实习12周开始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沟通能力与实习效果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后36周两组人际沟通能力与实习效果均显著提高,试验组效果更显著(均P<0.01);试验组护生沟通能力与实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r=0.461).结论 沟通能力培训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蒋峰  金爽  陈金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20):63-65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院前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2名护生按年级分为两组,实验组(2001级,64名)采用情景教学法,对照组(2000级,6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普遍优于对照组(P<0.01,P<0.05);教师对护生实习行为评价,实验组学习灵活性、知识面及动手能力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使护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护生知识面及动手能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理专业2003级本科四年级护生67名设为对照组,2004级本科四年级护生96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临床实习开始到实习结束持续地监控教学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能力测试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该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完善带教科室和教师的带教工作,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