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踏车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8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段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7220例踏车运动试验病人中,有8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心电图运动试验一直是临床诊断和评价冠心病的方法之一.运动中心电图ST段压低发生率较高,ST段抬高发生率较低.在非心肌梗死病人运动中出现ST段抬高常提示严重心肌缺血,且心肌缺血比ST段压低所提示的缺血程度更为严重[1].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患者中,5例患者无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史,运动中出现ST段抬高及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病变.现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白桦  卢贺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3-1004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和血管受累支数有明显差异。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痉挛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住院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 段改变可将全部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ST段压低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和血管病变受累支数比率.结果119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ST段抬高者7例,ST段压低者112例.ST 段抬高组的单支、双支血管病变支数比率与ST 段压低组无显著性差异,而ST 段抬高组的三支病变受累支数比率显著高于ST 段压低组(71.4% VS 9.8%,P=0.001).结论临床需高度重视平板运动试验中引发的ST 段抬高的患者,警惕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黄少娜 《当代医学》2014,(19):29-30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不同变化与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探讨ST段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心电图ST段的不同变化,分析ST段不同变化组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异同。结果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32例心电图ST段抬高,51例心电图ST段压低,17例ST段无偏移;冠脉造影结果显示:132例ST段抬高患者中多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51例ST段压低患者中多为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ST段抬高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12.9%)远低于ST段压低患者(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ST段不同改变的冠脉造影病变特点不同,ST段不同改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redmill exercise test,TET)是诊断缺血型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无创检查手段^[1]。TET阳性患者中,ST段压低较ST抬高发生率要高。ST段抬高,往往反映严重的心肌供氧不足。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ST段抬高常提示严重的心肌缺血,且心肌缺血比ST段压低程度更加严重。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TET中出现ST段抬高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9例并加以冠脉造影(CAG)对照分析,以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率及运动能力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各阳性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的15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56例中ST段抬高组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阳性,ST段压低组116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4例,T波正常化组22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4例,心律失常组10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能准确判定冠心病,T波正常化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间无差别,可以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新指标,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低,注意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有ST段抬高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是否高于无ST段抬高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的16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平板运动试验中有ST段抬高组的患者和无ST段抬高组的患者是否发生心绞痛。结果: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时有ST段抬高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抬高组的患者。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心梗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及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常规静息心电图ST改变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关系,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65例行冠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静息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高血脂26例(40%),高血压19例(29%),吸烟20例(3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静息心电图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但冠状动脉造影都存在着单支或双支甚至三支病变.结论 如果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冠脉造影,探讨运动心电图的ST段改变与冠心病病变轻重程度的关系。 病例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0人,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7岁。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进行亚极运动负荷试验。在运动前,运动中,每一级结束及运动后每3分钟记录12导联立位心电图。运动前心电图可正常或已有缺血性(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改变,运动后ST段比运动前压低或抬高≥1mm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意义。方法:从4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11例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事件、生化、心电图、冠脉造影和治疗预后。结果: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大,易发生室速、室颤和猝死,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和多种病变较多,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罪犯病变多为前降支近端和多支病变,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义红  马娟 《吉林医学》2012,33(12):2517-25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与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节能型进行定位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心电图与左旋支(LCX)比较,以STⅢ>STⅡ和STⅠ、STavl↓≥1 mm为主(P<0.01);而LCX病变的心电图则以STⅢ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原因,提高对ST段抬高心电图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997年1月~2003年12月,因胸痛胸闷、心电图ST段抬高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回顾,并着重对其中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402例心电图ST段抬高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占3.2%。冠造阴性患者的诊断分别为:肺梗塞2例,心包炎2例,心肌病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变异性心绞痛1例,Brugada征1例,肺大泡1例,正常人3例。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且合并胸痛,不仅仅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在其它病人和正常人群中,仔细追问病史,查体,细心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其它实验室分析,既能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也减少了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危险因素积分(中国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者分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且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计算各患者的中国积分;采用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定量评价冠脉病变.分析中国积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各组的中国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国积分与急性心肌梗死各组的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的相关系数较高;中国积分与梗死罪犯血管的高度狭窄相关.结论 中国积分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特别是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也可部分预测梗死罪犯血管的闭塞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伴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  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患者 (HP)与 6 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非高血压患者 (NHP) ,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发现两组敏感性 (86 .5 % ,82 .6 % )、阴性预测值 (75 .0 % ,6 5 .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特异性 (83.3% ,4 4 .19% )、阳性预测值 (92 .6 % ,6 2 .7% )、准确性 (82 .8% ,6 6 .2 % ) ,NHP组高于HP组 (P <0 .0 5 )。HP组病人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NHP组延迟出现 (P <0 .0 1)。其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增加 ,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延迟出现 ,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前3个月内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用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者病变程度较轻;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0.5%,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3.7%,特异性为78.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AMI并行冠状造影检查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心电图特点, 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2组, 对2组患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发现, ST段抬高组以LAD闭塞多见, 管腔狭窄程度以完全闭塞为主, 病变的冠状动脉以单支为主;而非ST段抬高组以LCX闭塞多见, 管腔狭窄程度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病变的管病以三支为主,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电图中ST段的不同改变代表冠脉造影下管腔狭窄程度、闭塞血管及支数的不同, 但都属于心血管急症, 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始心电图缺血分级对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年内在本中心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的患者188名。患者按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2级缺血组(GI 2,ST段抬高不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和3级缺血组(GI 3,在ST段≥2个相邻导联抬高伴有QRS终末部分扭曲),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之间的关系,观察终点为院内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GI 3组患者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发生率高于GI 2。结论尽管已经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GI3仍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