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勇  徐晤  潘德锋 《上海医学》2007,30(Z1):214-215
病史: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最高达190/100 mm Hg,糖尿病5年,无不良嗜好。术前血管造影情况:LAD开口100%闭塞,中间支开口约75%-90%狭窄,RCA弥漫性病变,后降支65%狭窄,LCX发育纤细,中段约50%狭窄,RCA提供侧枝至LAD。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5岁,主因活动后间断胸闷胸痛20d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通过桡动脉途径以Temmo TIG 5F造影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回旋支(LCX)中段99%次全闭塞,远端左前降支(LAD)形成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RCA)异常开口于左冠窦(LASV)(图1),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严重处达95%狭窄。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双支病变。遂行经皮介入治疗(PCI):考虑RCA开口异常,  相似文献   

3.
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老年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已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分为AVB组(28例)和SSS组(42例),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病变,血管内径狭窄达50%以上者为造影结果阳性。结果:AVB组造影结果阳性者21例(75.0%),SSS组造影阳性者13例(31.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AVB组病变血管主要是RCA(53.6%),SSS组主要是LAD(23.8%),两组RCA的累及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为Ⅱ度以上AVB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因,但并非SSS的主要病因。对Ⅱ度以上AVB的老年患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指导治疗。而对SSS的老年患者,不宜轻易诊断为冠心病而给予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1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娟 《当代医学》2010,16(9):126-126
1临床治疗 患者,男性,46岁,患者主诉心前区疼痛6a,加重3d,于2009年4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心绞痛病史6a,于2009年4月29日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示LAD近中断粥样硬化改变,远端80%狭窄,LCX远端90%狭窄,RCA细小,术中LAD远端直接植入Cypher3.0mm×18mm支架1枚,手术顺利,安返病房,观察术部情况好,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活动后胸痛15a,于2006年4月18日入院,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不良嗜好,家族无特殊病史,心电图正常,心脏B超:LVEF 67%,左室内经48mm.术前血管造影情况:左右冠脉同时造影,LM开口100%完全闭塞,RCA血管壁欠光滑,RCA提供侧支至LCX、LAD.手术过程:6FJR4.0至右冠,6FJL4.0至左冠,左右冠同时造影,左冠不同轴,改用6FJL4.5STGluiding 0.014PTGraphix导丝通过左主干后,进入回旋支,右冠造影证实真腔后,固定导丝,插入3.0×12mm高压球囊16atm×10s扩张左主干,病变扩张,球囊破裂.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32-23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5至2001年241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CAOA29例(1.2%),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7例(58.6%),右冠(RCA)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20.7%),RCA起源于升主支脉1例(3.4%),LCX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13.8%)LCX起源于RCA1例(3.4%);29例患者中除5例(17.2%)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24例(82.8%)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CAOA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响的因素之一,但细胞观察左心室造影结果,选用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终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类型是LAD和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规律的异同。方法:中国南京连续性入选3021例患者(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优势型、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结果:①中国人的右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明显高于澳大利亚人(P〈0.01)。②澳大利亚人RCA病变所致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40岁以后同年龄段中国人(P〈0.01)。病变率在50岁以后明显高于同年龄段中国人。③澳大利亚人除RCA中段,RCA各段及主要分支病变率均高于中国人(P〈0.01),澳大利亚人后降支(PDA)、左心室后支(PLY)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中国人(P〈0.01)。结论: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RCA病变重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或右冠状动脉(RCA)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AIMI,IRA为单支LCX或RCA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IRA开通前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1及aVL导联、aVR导联、V1和V5、V6导联,ST段有无偏移基线,即抬高(T)或压低(1),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结果:59例LCX或RCA单支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型AIMI中,LCX组7例,RCA组52例。在心电图判定指标中,RCA闭塞组sTI、aVLJ和STaVRf、无压低或压低〈0.1mV发生率均高于LCX闭塞组(P〈0.01和P〈0.05);STaVR〉0.1mV、STV1和STV5、V6在LCX闭塞组中发生率均高于RCA闭塞组(P〈0.05)。STI、aVLj和STaVRt、无压低或压低〈0.1mV,预测RCA为IRA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80.8%,特异性分别为6/7和5/7。STV,0、STaVRiI〉0.1mV和sTV5及V。均抬高,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分别是4/7、4/7和3/7,特异性分别为84.6%、86.5%和92.3%。结论:分析多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应用多种方法组合预测AIMI的IRA,优于任一个单独的心电图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TⅡ/Ⅲ比值及Ⅰ导联ST段移位对预测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了39例首发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STⅡ/Ⅲ=1预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的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7%;STⅡ/Ⅲ〈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67%。STⅠ无移位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7%;STⅠ压低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8%。结论 STⅡ/Ⅲ=1及STI无移位是预测LCX型下壁AMI较敏感和特异的指标,而STⅡ/Ⅲ〈1及STⅠ压低有助于识别RCA型下壁AMI。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回旋支(LCX)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的心电图特征,选择55例患者进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房室传导阻滞组(100% vs 70.97%,P<0.01); STⅢ↑/STⅡ↑>1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STⅢ↑/STⅡ↑≤1组(100% vs 47.68%,P<0.01);STⅠ↓+STaVL↓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非STⅠ↓+STaVL↓组(90.91% vs 66.67%,P<0.05);V4RST↑组的RCA病变率明显高于无V4RST↑组(100% vs 75%,P<0.05).研究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STⅢ↑/STⅡ↑>1、STⅠ↓+STaVL↓和V4RST↑有助于RCA病变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的心电图(ECG)、心肌灌注显像(MP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着重探讨OMI的EGG及MPI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所有的病人均行MPI,12导联+v7-9ECG及CAG检查。采用半定量分段对照研究分析。结果:CAG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t〉75%病变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221支,其中前降支(LAD)93支,回旋支(LCX)65支,右冠状动脉(RCA)63支。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判断IRA的金标准为标准,MPI组与ECG组对IRA的灵敏度分别LAD组为86.10%与63.44%;LCX组为63.08%与16.92%;RCA组为82.54%与61.90%,X2检验(P值均〈0.001)。特异性分别LAD组为71.48%与71.43%;LCX组为72.92%与71.43%;x。检验(P〉0.05),RCA组为63.16%与67.56%,x。检验(P〈0.05)。结论:以CAG为对照,MPI对OMI定位诊断的灵敏度明显优于ECG.特异性在LAD、LCX无显著性差异,在RCA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观察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根据性别分为2组:F组,98例,均为女性;M组,302例,均为男性。根据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梗死相关动脉。结果F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6.1%、81.2%、57.1%、73.5%, M组分别为7.9%、81.5%、55。6%、58.3%,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0、36.7%、16.3%、48.9%,M组分别为20%、42.0%、16.0%、38.0%,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M、LAD、LCX、RCA病变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女性患者RCA病变可能更常见: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在LM、LAD、LCX、RCA分布也无显著差异,女性可能以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更常见。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0岁,主诉发作性胸痛1个月入院,与体力活动有关,向左上肢内侧放射,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吸烟史,ECG示:Ⅱ Ⅳ AVF有小q波,V4、V5、V6ST段呈水平型压低(PCI术后回到等电位线)。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腔室结构,EF值76%。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起始段正常,前降支近端狡窄85%,发出第一对角支前发出1较粗大分支分布于右冠状动脉区。常规右冠造影导管不能到位,非选择造影示;右冠窦、左冠窦,升主动脉均无右冠状动脉,证实该分支为起源于左前降支近端的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4.
对69例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ST段抬高Ⅲ〉Ⅱ判断右冠状动脉(RCA)为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0%、84.21%,ST段压低avL〉Ⅰ判断RCA为I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89.47%。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RI〉Ⅱ、ST段压低avL〉Ⅰ和V1、V2导联ST段无压低高度提示RCA为IRA;反之,提示左回旋支为IRA。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3岁。因劳累后胸骨后闷痛1年,加重半年为主诉住院。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动脉75%狭窄,回旋支动脉90%狭窄。诊断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其他各项生化检查无异常。入院后第3d,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我科近年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闭塞性病变病例,提高对该病的深入认识.方法 收集1996年8月~2003年12月冠脉造影显示冠脉闭塞性病变56例,对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 1)男54例,女2例.发病年龄32~74岁,40岁以下2例,70岁以上3例.2)AMI病史或OMI病史49例.无心肌梗死病史,仅心绞痛病史7例,其中恶化劳累型心绞痛5例,稳定劳累型心绞痛2例.3)冠脉闭塞血管分布,LAD27例,于D1前闭塞4例,D1后闭塞23例,LCX4例,RCA29例,其中开口或近端18例,中段6例,远端(三叉前或累及PL、PD闭塞)5例.单支闭塞52例,双支闭塞4例,其中RCA LAD闭塞3例,LAD LCX闭塞1例.4)冠脉侧支循环形成33例,无侧支形成23例.结论 冠脉闭塞性病变多发生于有心肌梗死病例,少数在心绞痛病例亦有出现,闭塞血管多分布于RCA及LAD,LCX较少,多出现单支血管闭塞,少数双支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南京冠心病患者3021例(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部位。结果:①中国人CAG阳性率为69.4%,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5.2%,澳大利亚人CAG阳性率为75.5%(P〈0.05),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2.9%: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芰(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3支病变分别为26.0%和31.9%(P〈0.01)。③中国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29.8%和15.8%,澳大利亚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34.0%和26.2%,与中国人同性别比较,澳大利亚人男、女LM、RCA病变率均高(P〈0.01)。结论: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依次累及LAD、RCA、LCX、LM;与中国人比较,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而且男、女患者均重:与女性比较,两组的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均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脉造影为正常者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4例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及有关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结果:394例AMI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为30例,占7.6%。冠脉造影正常者的AMI患者以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紊乱,吸烟者居多及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为特点。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提示冠脉痉挛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后发生血栓自溶亦是其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冠脉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指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600例中,男412例,女188例,年龄22-83岁。均为根据临床病史及无创检查结果被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的无创性检查指标包括:安静心电图385例,占64%,活动平板473例,占78%,Hollel432例,占72%,超声心动图160例,占28%,SPECT517例,占85%。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①冠脉正常173例占28.9%。②冠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401例,占66.8%。③其他26例,包括冠状动静脉瘘10例,冠脉扩张伴排空延迟3例,室壁瘤形成(坏死性心肌炎所致?)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分别为:ECG42%,超声心动图28%,运动心电图67%,动态心电图64%,SPECT59%,结论:冠脉造影仍是今天冠心病诊断的唯一金指标,通过冠脉造影可以明确冠心病的诊断,了解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制订冠心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156冽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判断近段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是:左主干(LM)99%,右冠状动脉(RCA)93%,左前降支(LAD)89%,左回旋支(LCX)82%,判断远段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RCA56%,LAD45%,LCX43%(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64层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近段的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