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眼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脂肪用于填充下睑眶缘凹陷的效果。方法对28例33~62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有2例患者眶缘凹陷处脂肪填充后膨起,予以切除皮下脂肪组织,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将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释放转移技术在下睑整复术中的作用.方法:在40例行常规下睑整复术的患者中,运用眶隔脂肪释放转移技术来填充眼部凹陷.眶隔脂肪行骨膜上固定于眶下缘和泪沟等处.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眶内血肿情况发生.所有患者经过1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眼袋无复发.结论:该技术最大程度上恢复了下睑的解剖学结构,为远期效果的维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保留眶隔脂肪的下眼袋整形术。方法:为避免下眼袋整形术传统的眶脂肪切除所带来的下空虚或潜在的眼球下沉表现,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应用这一方法矫治眼袋36例,将疝出的脂肪回纳到眶内和将囊筋膜间断缝合到裂开的眶隔或下睑缘骨膜上,并紧缩外眦韧带,重塑眼轮匝肌,切除因老化松驰而形成的过多的下睑皮肤,上提面中部软组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下睑形态良好,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以上,无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睑囊筋膜眶隔脂肪疝修补术矫治眼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下睑眼袋整形中去除眶隔脂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睑眼袋是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和眦韧带等结构的薄弱、松弛、张力减退 ,导致眶内脂肪球膨出 ,在下睑眶下缘处形成臃肿膨隆畸形。笔者近 5年来应用切除眶隔脂肪和不切除眶隔脂肪两种手术方式 ,共治疗和随访1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10月至2 0 0 1年 10月 ,收住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患者 116例。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0 4例 ,年龄 4 0~ 6 6岁。手术均采取了加固松弛的眶隔 ,提紧眼轮匝肌 ,切除松弛皮肤。其中 ,82例切除眶隔脂肪 ,对年龄较大眶脂突出不严重的34例不切除眶隔脂肪。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6.
张海涛 《中外医疗》2013,32(13):63-64
目的探讨分析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眼袋整形手术的效果,研究对眼袋整形的较好手术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眼袋整形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眶脂去除联合支撑固定手术,实验组采用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合切口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结膜入路释放并保留眶隔脂肪眼袋整形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眼袋症状,疗效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廖小川  陈芳  敬群英 《西部医学》2006,18(6):707-708
目的探讨提高眼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例实施眼袋整复术者,术前采用“皮肤夹捏法”确定去皮量,术中按照预先设计先切除皮肤。局麻药中加大肾上腺素浓度达1∶14300,使手术野清晰。术中解剖出眶内侧脂肪球动脉,电离子去除眶脂体,避免眶部打结,使下睑平整,减少或避免球后血肿发生。术后即刻冷敷3小时,减轻术后水肿、淤斑。结果术后发生暂时性睑外翻1例,淤斑2例,无球后血肿发生,受术者均达到下睑平整,肿胀轻微,下睑松弛皮肤去除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对眼袋整复术者围手术期关键步骤的改变,可明显降低眼袋整复术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眼袋整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袋手术临床基础,根据眼袋形成机制确定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行眼袋整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别进行皮肤入路经外眦下睑肌瓣提升固定整复、皮肤入路眶隔重置术及穹窿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治疗。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有效去除松驰皮肤和臃肿,外形恢复良好,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眼袋整复术手术方式选择应以局部解剖为基础,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术式,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任  金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0):2198-2201
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效果。方法 312例受术者分为2组,每组156例,A组受术者分别设计去皮宽度,切开下睑皮肤,分离出上端为皮瓣的肌皮瓣,并成型眶隔表面肌肉瓣,切开并复位固定眶隔后,向上提紧缝合肌肉瓣,适当去皮,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B组采用传统肌皮瓣眼袋整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显示:结合了改良肌皮瓣法和眶隔固定术的眼袋整形术在对眼袋、下睑皮肤皱纹、鼻泪沟改善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肌皮瓣眼袋整形术(P<0.01),且不会出现下睑凹陷。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行眼袋整形能恢复下睑解剖结构,使术后效果自然、持久,是一种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操作清晰的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10.
72例眼袋整复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肖鸿  夏国兴 《吉林医学》2007,28(3):380-381
目的:为下睑袋手术提供解剖基础,以提高下睑袋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方法:总结72例下睑袋成形术的经验,比较几种常见术式的特点。结果:术后外形良好,切口愈合好。结论:下睑袋成形术术式的选择应以下睑局部解剖为基础,因人而异,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估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腔手术中的止血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利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2013年6在该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入选患者行一般资料的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均一性,可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一组在术前给2u尖吻腹蛇血凝酶(实验组),另一组不用尖吻腹蛇血凝酶(对照组),比较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出血量,评价尖吻腹蛇血凝酶对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比较应用HCA患者术前、术后3 d血常规、凝血常规,评价应用HCA对血常规、凝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0,P=0.00)。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血常规=0.866,P 血常规=0.478;χ2凝血=0.285,P凝血=0.803)。实验组术前、术后3 d 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T=0.098、PTT=0.685、Pp=0.796、PFIB=0.744;PRBC=0.275、PHGB=0.12、PPLT=0.393)。结论尖吻腹蛇血凝酶对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明显疗效,但对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在眶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Medpor多孔聚乙烯高分分子聚合物生物物理特性及临床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Medpor作为骨组织充填物于15例眶周骨缺损的患者。结果 15例眶周骨缺损的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Medpor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长期植入后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面,无术后吸收,术中塑形容易,固定方便。  相似文献   

13.
操启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02-3103
目的:探讨鼻窦炎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45例鼻中隔偏曲并有鼻窦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窦炎鼻中隔联合术,观察术后鼻中隔的临床指标,与单纯鼻中隔术后对比。结果:鼻窦炎鼻中隔联合术组术后早期反应重,3个月后对手术满意高于单纯鼻中隔手术,鼻中隔未出现感染。结论:鼻窦炎鼻中隔联合术对鼻中隔术预后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122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对122例C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设对照组111例非慢性鼻-鼻窦炎(no-chronic rhinosinusitis,N-CRS)患者进行鼻腔检查,比较鼻中隔偏曲的发生情况。结果122例CRS患者中5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占45.90%,其中鼻中隔偏曲并双侧CRS 36例,偏曲侧10例,偏曲对侧10例;对照组中111例非CRS患者19例并鼻中隔偏曲,占17.1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是CR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化铝对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AP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老龄组(18个月)、老龄给药组(自18个月始给予腹腔内注射氯化铝至21个月),21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及测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内侧隔核APP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老龄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与老龄组相比时间增加(P<0.05);老龄给药组内侧隔核APP蛋白阳性反应物的平均光密度值与老龄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老龄给药组大鼠内侧隔核AP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老龄组,说明长期接触氯化铝可能导致基底前脑内侧隔核神经元APP蛋白表达或聚集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鼻中隔偏曲对中耳压力的影响,对31例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SMR)患者手术前后的鼻气道阻力(NAR)及中耳压力(MEP)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研究.发现术前NAR、湍流系数K2明显高于正常(P<0.05)并与MEP相关.术后NAR、K2显著下降,MEP显著提高(P<0.05),而且NAR、K2的下降值与MEP的提高值正相关.提示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气流紊乱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压力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治疗外鼻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3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外鼻畸形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行同期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进行治疗,在鼻侧软骨与大翼软骨间取手术切口,单面一边骨膜蒂骨瓣截骨法处理骨椎畸形,同时采用"转门法"进行鼻中隔矫正。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随访5~12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或相关并发症。结论:同期进行鼻中隔和鼻整形术能够有效避免在术中造成的鼻骨及中隔软骨的移位,减少了对鼻粘膜的损害,确保了鼻骨的血供良好,在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也取得了美容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组织病变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后,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黏膜缺损,对其愈后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3例,12例4~6周后颊脂垫完全上皮化,6个月后与正常黏膜类似,1例远端部分感染、坏死。其中1例轻度张口受限,1例中度张口受限,1例面颊凹陷。结论带蒂颊脂垫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供区和受区切口隐蔽、美观。但带蒂颊脂垫瓣修复口腔组织有其局限性,对于较大的组织缺损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