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月,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其原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  相似文献   

2.
韩娟  高永翔  雷鸣  李雪萍  胡静  马雅茹 《光明中医》2013,28(6):1241-1242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伤寒论》原文中方组为:柴胡半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其治疗的主要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1]此方在临床上加减运用十分广泛,现代研究亦认为认为小柴胡汤有诱生γ-干扰素,增加抗体产生的作用,对肝损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代表方.《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症加减应用于临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往往应之如桴,现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和解少阳的经典方剂。《伤寒论·辨少阳证脉证并治》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重要的代表方之一。为历代医家及当今临床医生者所推崇。在《伤寒论》中仲景针对是指病传少阳,邪入半表半里而设。《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痫,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主证后的或症中就有其咳嗽为证候表现,说明本方可用于治疗咳嗽。什么样的咳嗽可能用小柴胡汤,其疗效机理何如,本文将作一个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11-101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篇》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51-652
正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和解少阳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剂。《伤寒论》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内科疾患,现介绍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论》第37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组成为:柴胡125g(半斤)、黄芩45g(三两)、人参45g(三两)、甘草45g(三两,炙)、大枣12枚(十二枚,擘);煎服:上药以水2 400mL(一斗二升),煮取1200mL(六升),去滓,再煎至600mL(三升),温服200mL(一升),每天三服。若咳者,去人参、大枣、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几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广泛用于临床。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11.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见于《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原文主要论述了小柴胡汤临床审证方法及使用标准. 1 何谓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寒论》中柴胡类的代表方,为和解诸方之首.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提出了少阳受邪,病居于半表半里,而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为柴胡四大证.  相似文献   

12.
陈莉 《国医论坛》2011,26(1):6-7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少阳病主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伤寒论》第96条言:“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为小柴胡汤主症,笔者随师试用本方于临床,认为小柴胡汤症不必悉具,只要具备一症,即可应用。现撷取验案5则如下,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13.
正《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方法:"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后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宋代许叔微在《伤寒百证歌》中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的评价,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到:"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可见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具有明显的作用。苗青教授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原载于《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笔者在临床辩证施治中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仅举几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从少阳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有头晕、头痛、口苦无味、咽干咽痛等症状,与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证”相似,特别是《伤寒论》第96条曰:“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可见小柴胡汤证与CFS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临床以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加味,从少阳论治CFS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鲁维德  鲁俊德 《新中医》2021,53(18):17-18
正文: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伤寒论》条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指出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脑府疾患,求之于柴胡亦是中医名家共识。笔者扩大其治疗范围,用于治疗不同类型头痛病证,疗效满意,现介绍医案3 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之证,达和解少阳,利枢机之功效。《伤寒论》又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是尊师为治疗伤寒少阳病脉证而设。该方组织严谨,治症广泛,用药精炼。苦临床辨析准确,应用得当,每获捷效。兹就笔者临床辨证分析,应用小柴胡汤的体会予以浅述,不揣冒昧,愿与同道共勉。1小柴胡汤主治证1·1《伤寒论》原文第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和或然之证。原文第二百六十三条:“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相似文献   

20.
<正>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该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所谓"和",不是补益,也不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笔者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气郁发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