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秀果  王蕊  狄春建  高昆  赵砚丽 《河北中医》2007,29(11):1006-100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阿昔洛韦并予以神经阻滞,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记录2组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白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2组患者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IL-2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分别检测20例哮喘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12、IL-4与IgE水平。结果:针刺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IL-4、Ig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升高哮喘患者IL-12水平,降低IL-4、IgE水平,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宣肺化痰、泻肺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3.
张弘  徐晓丹  杨娇  江园 《中国针灸》2015,(2):145-14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3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17例。药物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肌肉注射腺苷钴胺、阿昔洛韦软膏涂抹患处,以及TDP局部照射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及紫外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止疱、结痂时间、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2、IL-6、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止疱、结痂时间均明显早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且联合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药物组(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1%(16/17),高于药物组的76.4%(13/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联合组IL-6、IL-10下降程度较药物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能更快速、有效改善带状疱疹症状,显著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除湿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将12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两组,并设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组。试验组90例予清热养阴除湿丸12g,口服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SSZ)1g,口服2次/d,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IL-6、IL-10、TNF-α水平,同时观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改善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表达,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对照组两组与正常组比较IL-6、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6、TNF-α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两组ESR、CRP、BASDAI、BASFI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对降低AS患者外周血中IL-6、TNF-α的水平有一定作用,并可有效降低ESR、CRP,改善疾病活动指标。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减少致炎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景霆 《新中医》2022,54(17):187-191
目的:观察行气散结化瘀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当天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给予行气散结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50 (CA50)、白细胞介素-12 (IL-1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AFP、CA199、CA50、IL-12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AST、ALT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肺脱敏汤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2)值变化。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IL-4、IL-2水平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肺脱敏汤能有效治疗肺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其降低IL-4及升高IL-2水平有关。提示其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强  张爱珍 《新中医》2012,(2):89-9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电针法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子午流注电针法治疗。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含量,观察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IL-2含量升高,外周血中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D8+含量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IL-2含量升高,外周血中CD4+含量、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IL-2含量升高,外周血中CD3+含量、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D8+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子午流注电针法能提高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体内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服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进行比较,寻求一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运用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超微针刀隔日1次,每周3次,加巴喷丁每日服用。对照组运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整体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治疗前后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整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后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结束后IL-2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加巴喷丁治疗能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L-2值,较单纯服用加巴喷丁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协同辅舒良对脾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脾虚型变应性鼻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协同辅舒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辅舒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2)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有1例患者,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脱落,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2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降低IL-4同时升高IL-2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四君子汤协同辅舒良治疗脾虚型变应性鼻炎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项小娜  张丽霞 《新中医》2020,52(16):133-136
目的:探讨艾炷灸联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艾炷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及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及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焦虑和抑郁评分较治...  相似文献   

11.
丁慧琴  董捍东  杨静娟 《新中医》2020,52(3):143-146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透穴、体针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电图及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部电针透穴、体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及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6.89%,高于对照组的6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脑电图正常患者比率均升高,研究组脑电图正常患者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血浆5-HI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体针联合氟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5-HIAA水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刺组和预针刺组。各组随机分成3 d、7 d、14 d共3个治疗时间点。假手术组仅暴露胸10节段脊髓,不予损伤和治疗,其余各组用改良Allen’s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于胸10节段打击致伤。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电针刺组在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至各时间点取材时止。于各时间点对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estin、GFAP的表达。结果:在3 d、7 d、14 d时电针刺组和预针刺组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 d、7 d、14 d时预针刺组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电针刺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表达情况也表现出如上的结果。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能够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追风透骨丸结合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20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另用追风透骨丸,治疗1个疗程(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对治疗组97例与对照组9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9.18%,显效率41.24%,对照组治愈率30.30%、显效率3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追风透骨丸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较之单用电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7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37例及电针组38例,所有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曲安奈德鼻喷剂法,1次/d,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同时接受电针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攒竹穴、足三里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优于对照组。针对临床症状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均有所下降,其中电针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2)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8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电针治疗组患者的CD4、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的Ig A、Ig G、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电针组的Ig A、Ig G、Ig M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与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以及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根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分期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用常规电针加头穴久留针,分期组用分期电针加头穴久留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后两组MI-L积分、FMA-L评分、BBS评分及FAC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分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AIS可提高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膝关节周围局部腧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2.5%和30.0%,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WBV-H)、全血黏度低切(WBV-L)、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34.88%,高于对照组的13.95%(P<0.01)。结论采用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ACIS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IL-6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关节松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疗法,比较两组髋关节死骨修复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4(GQOL-74)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死骨修复率84.91%高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Harri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联合电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促进死骨修复,减轻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察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以痉挛性瘫为主的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根据拮抗针法原理加用电针,两组均应用常规药物及头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均有临床疗效,且在治疗效果上电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