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在抗生素使用早期及后期采集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抗生素应用时间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 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21例(35.0%),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15.0%),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略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P<0.05).结论 对于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出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且可能更少受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确诊为BM患者的CSF标本进行16SrRNA基因PCR检测,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 BLAST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同时进行CSF细菌培养,将CSF 16SrRNA基因PCR检测结果与CSF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儿CSF中16例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率40%;7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17.5%,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法(χ2=4.93,P<0.05),以CSF培养为"金标准",PCR检测法的灵敏度为71.4%(5/7),特异度为66.7%(22/33);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CSF培养结果一致,且检测出CSF培养未检出的5种细菌;CSF培养时间为(61.21±12.62)h,PCR检测法所需时间为(7.09±0.45)h,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中16SrRNA基因PCR检测法能提高BM患者CSF中病原菌的检出率,且能降低漏检率,具有特异、快速特点能及时为临床BM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确诊为BM患者的CSF标本进行16SrRNA基因PCR检测,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通过NCBI BLAST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同时进行CSF细菌培养,将CSF 16SrRNA基因PCR检测结果与CSF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儿CSF中16例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率40%;7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17.5%,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法(χ2=4.93,P<0.05),以CSF培养为"金标准",PCR检测法的灵敏度为71.4%(5/7),特异度为66.7%(22/33);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CSF培养结果一致,且检测出CSF培养未检出的5种细菌;CSF培养时间为(61.21±12.62)h,PCR检测法所需时间为(7.09±0.45)h,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中16SrRNA基因PCR检测法能提高BM患者CSF中病原菌的检出率,且能降低漏检率,具有特异、快速特点能及时为临床BM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儿科门诊收治住院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诊断组和临床诊断加血培养阳性组患儿化脓性脑膜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发热、非特异性症状所占比例均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而黄疸症状在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所占比例高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结论新生儿一经确诊为败血症就应该及时进行救治,不可以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给患儿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同时,进行脑脊液检测可以作为败血症患儿是否有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内,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50例,病毒性脑膜炎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脑脊液常规检测(颜色、外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和脑脊液生化检测(脑脊液蛋白、脑脊液氯化物、脑脊液糖),分析诊断效果。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生化检测联合常规检测的特异率和准确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使用脑脊液生化检测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的方法,可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起到较好临床诊断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疱疹病毒与肺炎支原体 (MP)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 (简称基因荧光定量 )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荧光定量检测了小儿非化脓性脑膜炎 (非化脑 )脑脊液中EBV ,HSV ,CMV和MP的核酸含量 ,并与脑脊液中其特异性抗体结果对比。结果  192例非化脑患儿中 84例病原DNA阳性率 4 3.8% ,且年龄越小 ,阳性率越高 ,以 0~ 3岁组最高 (5 0 .0 % ) ;在阳性者中 ,EBV DNA阳性率最高 (4 6 .4 % ) ,其次是HSV DNA和MP DNA(2 8.6 %和 14 .3% ) ,CMV DNA阳性率最低 (10 .7% ) ;重型患儿脑脊液 4种病原DNA的拷贝量明显高于轻型患儿 (P <0 .0 5 ,0 .0 1) ;脑脊液病原DNA阳性率与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 4 3.8%和 2 4 .5 % (P <0 .0 1)。结论 MP的直接损伤是MP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基因荧光定量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需标本量少 ,是早期快速诊断小儿非化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1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采用涂片、实时荧光定量PCR 2种方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1例脑脊液标本中,脑脊液涂片检测阳性率为2.21%(4/181),PCR检测阳性率为12.15%(22/181);脑脊液涂片、PCR法检测51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5.88%(3/51)和25.49%(13/51);检测80例临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25%(1/80)和11.25%(9/80),2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4,P<0.05)。5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査萍 《安徽医学》2014,35(1):85-86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资料.方法 对58 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足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多表现发热、纳差、反应低下、嗜睡或激惹,首次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48 例,行第二次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10 例;治愈34 例,好转13 例,死亡3例,存在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8 例.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治,应尽早行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积极行头颅MRI明确并发症存在,给予有效治疗,利于改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  相似文献   

9.
何南  王亚龙 《中外医疗》2014,(16):109-1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炎的早期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2例化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异常、呼吸暂停、哭声减弱、呻吟、肌张力异常变化以及前卤饱满或紧张等,无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异常,脑脊液蛋白以及白细胞升高,多存在CRP升高。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率达97.2%。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配合其他辅助检查有利于早期准确诊断,合理予以抗生素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肾上腺素、降颅压、抗惊厥及对症支持治疗,21例患儿治愈出院,占87.50%。另外3例(12.50%)因并发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而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疑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新生儿,应尽快做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34-136+141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不同类型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43例,病毒性脑膜炎22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均行颅脑超声检查,统计不同感染类型患儿颅脑超声阳性率、脑室扩张检出率、脑积水检出率、硬膜下积液检出率、脑水肿检出率、脑实质改变检出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日龄差异均不明显(P0.05);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颅脑超声回声异常检出率93.02%、13.64%、100.00%,脑室扩张检出率100.00%、54.55%、100.00%,脑积水检出率53.49%、18.18%、50.00%,硬膜下积液检出率62.79%、4.55%、70.00%,脑水肿检出率34.88%、13.64%、10.00%,脑实质改变检出率30.23%、90.91%、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颅脑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为临床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情况.结果 14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病原菌构成:双菌株2例,单菌株140例,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细菌38株(26.21%),真菌7株(4.83%).革兰阳性细菌中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屎肠球菌等菌种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红霉素以及头孢西丁等抗生素耐药,但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种.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等菌种对所研究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甚至达到80%以上,而整个研究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种.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出率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7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出生的70例非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对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AST、CRP、LDH、β2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患儿AST、CRP、LDH、2MG均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重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中度、轻度患儿,而中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轻度,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对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病原菌的鉴别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菌DNA(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3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涂片、培养法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4%、2.9%、8.9%(P<0.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通过标准品制定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可换算出标本中原始的靶DNA值,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晓敏  王佐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02-160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11例(73.3%);嗜睡、反应低下7例(46.7%);少吃、少哭或拒奶5例(33.3%),黄疸5例(33.3%),前囟紧张、饱满8例(53.3%);肌张力增高4例(26.7%);眼神呆滞、凝视3例(20%);惊厥3例(20%);腹胀6例(40%),呼吸暂停伴皮肤青紫1例(6.67%)。肺出血1例(6.67%)。治愈9例,好转4例,转上级医院1例,自动出院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在败血症的基础上,细菌侵入脑膜而患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识别有赖于细致的临床观察、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有力的支持疗法和积极周密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period 1957-1964, 69 cases of purulent meningitis were treated at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Hospital in Bethel, Alaska, a 65-bed facility serving about 10,000 Eskimos and Indians in the remote Yukon-Kuskokwim Delta area. Nearly two-thirds of the patients were infants, among whom the case fatality rate was 37.2%,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fatality rate of 30.4%. In 52% of the cases no causative organism could be demonstrated on smear or culture. Of the bacteriologically positive cases, one-third were due to pneumococci and one-third to meningococci. Prognosis was not affected by previous treatment or recovery of the organism. Since 1957, an annual average of one out of 74 infants in the area has had purulent meningitis; one out of 200 has died of the disease. Chronic otitis media, poor nutrition, a high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the relative in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care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惊厥、休克、肌张力异常、贫血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和蛋白含量、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31例,发生率约81.6%;痊愈31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只要及时发现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早产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