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而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其发病率很高。单纯脂肪肝脂肪蓄积对人体没有过多的影响,也是NAFLD中预后最好的,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凋亡蛋白刺激、解偶联蛋白-2上调等情况下也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4]。NASH是NAFLD中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坏死,最终演变为肝癌[1]。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恶性进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慢性炎性反应和伴随而来的肝细胞凋亡和纤维化[1]。据估计,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NAFLD,预计在2030年内NASH的患病率将增加56%[2]。然而,目前还没有经过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的NASH治疗药物,通过饮食干预和加强运动来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对患者的主要建议[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体内参与脂质代谢、葡萄糖稳态、炎性反应和胰岛素信号等过程的调控[4],是开发NASH治疗药物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靶点。PPAR激动剂在NASH治疗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PPAR的作用机制以及PPAR激动剂在NASH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性肝硬化(FLC)三种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某些大城市的发病率已超过20%,重庆市5 782例体检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9.58%、25.9%[1].NASH是一种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非酒精源性脂肪性肝炎,也是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病因(约占40%~90%)[2].目前研究者对于NASH通过何种方式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多数学者认为细胞的死亡、炎症和纤维化多由过剩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大量有害细胞因子引起[3].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而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和膳食脂肪摄入增加,NAFLD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且越来越年轻化.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eoholic fattv liverdisease,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现认为NASH不再是良性病变,它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1].然而目前尚无治疗NASH的特效方法,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一种较有效的药物,我们曾用UDCA治疗部分NASH,结果显示有效但并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UDCA联合硫普罗宁治疗NASH的临床研究,兹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服用化瘀化痰泄浊汤。[结果]治愈15例,好转2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化瘀泄浊汤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相似文献   

11.
非乙醇性脂肪肝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 0年Ludwig等在MayoClinic对 2 0例患者进行的为期1 0年的研究中发现 ,这些患者的肝穿刺活检有着和酒精性肝炎相似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但无嗜酒史 ,也没有其他肝脏疾病病因发现 ,Ludwig将其命名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NASH)。NASH的组织学表现相似于酒精性肝炎但有不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本文将NASH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NASH在世界范围广泛报道 ,但它的地理学分布有差异。在美国和加拿大 7%~ 1 1 %的肝穿刺患者病理诊断为NASH[1 ] ,但在日本只有 1 .2 % [2 ] 。我国的脂肪肝检出率为 :北京 1 1 .0 % (1 1 6/ 1 0 …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乙醇因素或其他已知肝脏疾病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种病理类型.NAFLD的发病率为17%~33%,其中NASH占1/3,而且25%~30%的NASH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3.
韩静 《肝博士》2023,(1):44-4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脏损害,病理学改变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4.
陈春莲 《华夏医学》2012,25(6):927-930
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活跃、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adipocytokines)广泛地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各种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内源性血脂和脂蛋白合成代谢的主要器官,脂肪肝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高脂血症是NAFLD的一个高危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关系。要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改善预后,我们就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及治疗有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8例酒精性脂肪肝和30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几乎均为男性,其肥胖((21.4%))、2型糖尿病(14.3%)、高脂血症(10.7%)和高血压的发病率(7.1%)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59.5%、53.5%、64.1%和47.8%).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好发于男性,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其肝功能损害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组织量化(SVQ)技术定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肝穿刺或临床资料证实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NASH患者各20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3组受试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SVQ检测,采集声速匹配值(ZSI)和组织声速(SV)。结果3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BMI、ZSI和SV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SVQ技术诊断NASH的AUC为0.801。以SV=1527m/s作为临界点,判断NASH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0%、70.60%。结论SVQ技术定量评价NASH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区别,以便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对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72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23例,脂肪性肝炎49例,均进行B超、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NASH患者在ALT、LDL、LN、HA上均较NAFL增高,有显著差异,而B超检查阳性率70.8%。结论:B超诊断有一定漏诊率,血清学检查ALT、LDL、LN、HA在l临床诊断NASH上有意义,凡B超提示NAFLD而血清ALT、LDL、LN、HA增高的患者建议行肝穿刺,确诊需肝病理检查,以便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类肝病理组织学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3种病理类型。目前,在欧美国家和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人群中,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由于NASH是一种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是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病因(占40%~90%),所以NASH的临床诊疗已引起广泛关注。王育群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行医40余年,近20年专攻肝病,主要从事各类肝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笔者有幸随王教授临诊学习,发现中医药治疗NASH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兹拾取临诊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20.
<正>在西方国家的人口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是20~30%,有2%~3%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1]。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调节钙磷代谢、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对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明显影响[2]。我们采用高脂饲料建立NASH大鼠模型,观察六味地黄丸对NASH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