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3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组(n=33);组Ⅱ:非自体血回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组Ⅰ总输血量为(1 132±173)ml,组Ⅱ总输血量为(1 5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行ECC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异体血和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血液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异体输血总量、术后24 h纵膈引流量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C心脏手术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节约库血,同时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起的血液性传染病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6.
黄蓉  张菊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00-1601
目的:探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75例脾破裂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异体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电解质变化及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输入异体血(299.16±38.65)ml;对照组平均输入异体血(1050.28±72.57)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电解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仅用自体输血者无输血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在脾破裂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高危剖宫产妇血液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剖宫产妇100例,其中自体血组5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匹配异体血组50例(异体输血)。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前后血液常规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情况,并将自体血回输量与术后血液指标和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自体血组失血量与回输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产妇一般资料和估计失血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自体血组异体红细胞用量显著低于异体血组(P<0.05);异体血组术后RBC、Hb、HCT水平较自体血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术后PT、APTT、Fib、TT无明显差别(P均>0.05);自体血组回输量与术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失血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Y=0.4X(P<0.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适用于高危剖宫产妇,可节约异体血的使用,并且比异体血输注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 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T2)、24 h(T3)、48 h(T4)、72 h(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 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 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切口愈合良好, 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 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其中25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常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82±123)ml,输异体血量(75±23)ml。B组术中输异体血量(427±134)ml。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常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atelet-richplasma, aPRP)回输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自体血小板分离组(aPRP组,n=45)。aPR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血小板分离,在肝素化之前完成富血小板血浆提取,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对照组不行血小板分离。于术前,术后1、24和48h记录Hb、Plt、PT、APTT及Fib,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结果 aPRP组采集并回输富血小板血浆(323±117)ml,Plt分离时间(45±8)min。与对照组比较,aPRP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注异体血率下降(P<0.05)。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可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P< 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自体血回输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是否输异体血的相关因素,以及输异体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本院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进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全部29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输异体血分为输异体血组和未输异体血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是否接受抗凝治疗、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部293例患者中,99例患者避免了住院期间输异体血,异体输血免除率为33.7%;年龄、体质量、性别、ASA分级、术前Hb浓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8项参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后显示,体质量、术前Hb浓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4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减小了患者输异体血的风险;体质量、术前Hb、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影响是否输异体血的关键因素;输异体血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身输血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将符合标准80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稀释式自身血液回输术,B组患者用异体输血方案在手术过程中输血。A组在插管全麻后进行自体采血,血液稀释按公式V=EBV×(Ho-Hf)/Hav计算放血量,放血完后按比例快速输入晶胶体溶液,手术结束前或术中发生明显出血时将之前放出的自体血回输于患者体内,检测A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前、血液回输前、手术结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B组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同一指标,然后将2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结果:稀释式自身输血A组与异体输血B组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式自身血液回输在脊柱术中可有效减少使用异体血,避免血源的浪费,稀释式自身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可行性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患者74例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4组,分别为未用自体血组(A组)17例; 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B组) 19例;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C组)20例;术前预存自体血联合术中血液回输组(D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及输异体血量.结果 各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7/17)需输异体血,平均847mL;B组63.5%(12/19)需输异体血,平均435mL;C组90%(18/20)需输异体血,平均528mL;D组11.1%(2/18)需输异体血,平均250mL.平均输血量A组明显多于B、C、D 3组(P<0.05,P<0.01),C组多于D组(P<0.01);输血例数与百分比A组高于B、D 2组,C组高于D组(P<0.01).结论 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应用能较大限度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疗法对非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病人血液保护的效果。②方法40例择期行OPCAB病人,随机分成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联合组)和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对照组),联合组病人麻醉诱导后从动脉采血(采血量8~12mL/kg),同时从静脉输入胶体液加晶体液(V:V=1:1)。两组病人用血液回收机回收的术中出血,术中或术毕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回输体内。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将术前采集的自体血回输体内。监测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及术后24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24h出血量及输异体血的量。③结果两组病人术后24hHb、Hct、PLT、出血量、术后输异体血的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1~9.878,P〈0.05、0.01)。④结论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降低OPCAB病人异体血的输注,降低术中及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无感染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血液回收机对42例外科大手术患者手术野的出血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回输自体血前后的Hb、Hct及凝血功能变化和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使76.2%的患者避免了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断流术中出血洗涤红细胞自体回输与库存异体同型红细胞成分输血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探索理想的术中输血方法。方法:随机对照观察脾切除断流术中出血洗涤红细胞回输组(对照组)与输库存异体同型红细胞组(观察组),两组之间成分输血24 h后外周静脉血红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成分输血24 h后红细胞、血小板较对照组高,其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胆红素较对照组轻度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出血洗涤红细胞自体回输较输库存洗涤红细胞效果好,有利于红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机体凝血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4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血液回输)和观察组(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于术前、输血前、手术结束、术后24h,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异体血输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能够有效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的用量,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三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