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SP)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肿瘤,早在1924年Darier和Fer-rand首先将这种肿瘤描述为“进行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次年,Hoffmann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肿瘤主要发生在20~50岁成年人,男性多见。常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临床上表现皮肤硬斑、结节或隆起的肿块。组织学上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排列成特征性蔗纹状(stori-form)结构。典型病例易做出正确诊断(图1)。但长期以来,对DFSP的组织病理学变异范围,相关肿瘤、肿瘤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8%。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远处转移,但术前很难确诊,治疗不当极易复发。所以了解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点,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本次研究总结2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12例DF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治疗组40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手术+术后放疗组72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放疗.对2组术后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年;复发时间为15个月~8年.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术后放疗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7.5%、27.8%;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95.8%.2组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FSP手术+放疗可有效地降低DFSP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是DFSP理想的治疗方案;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有肿瘤侵犯范围、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是否辅助局部放疗等.  相似文献   

4.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罕见的、源于皮肤真皮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具有高复发率和较低的转移倾向,误诊率高。我院1996年1月~2009年7月经病理检查确诊62例DF—SP,20例术前误诊,误诊率31%。现探讨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DFSP的诊治经过及长期随访资料。结果本例因左肩部包块切除术后4个月复发入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DFSP。术后随访6年,先后行8次肿瘤扩大切除术和1个疗程放疗,但仍不能控制肿瘤复发、增长,最终因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肿块体积扩大而放弃治疗,最终死亡。结论 DFSP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为确诊的金标准。对可疑患者要先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排除DFSP,再行手术治疗,避免肿瘤切除不完全而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11例(91.67%)为单发,直径0.9~8.0 cm;分布在躯干66.67(8/12)、四肢近端16.67%(2/12)、头颈部16.67%(2/12);83.33%(10/12)肿瘤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肤下层.91.67%(11/12)肿瘤呈不均匀弱回声,66.67%(8/12)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瘤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91.67%(11/12)肿瘤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患者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弱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8.
朱姝美 《新医学》2004,35(5):294-294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肿瘤。本文收集1992年2月~2003年2月我院的6例DFS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就其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ce)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发病率低,在恶性肿瘤中比例少于0.1%,多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躯干部及四肢近端.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术后极易复发(50%~55%),远处转移少(5%).随着复发次数增多,肿瘤恶性度增加,侵袭性增强.对我院1990~2005-06年共收治DFSP患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例1 男,15岁。因胸前肿物5年余入院。肿物开始黄豆大,入院前9个月渐增大,有溃烂,外院按皮肤感染治疗无效。 外科情况:右胸前4.5×5cm肿物,结节状,表面破溃有血性分泌物,与局部皮肤紧密粘连,质硬,边界清楚,可移动。局部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见肿瘤与皮肤紧密粘连,与筋膜及肌肉无粘连。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男,37岁。因左腰背部肿物2 a余入院。患者2 a前发现右腰背部肿物如花生米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无破溃。肿物进行性增大到拳头大小而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头颅五官无畸形,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  相似文献   

1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病程长、早期无明显的症状,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误诊率很高且复发率高。近年来外科扩大切除已经成为其根治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扩大切除遗留创面大,修复困难,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更高。本次研究将收治的非初治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76岁(平均56岁)。6例均行MRI检查,增强扫描4例。结果:6例均为单发,躯干和四肢皮下各3例;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边界欠清的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表现为等(n=3)或稍高信号(n=3),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均表现为略不均匀的高信号,其内可见少许条片状的稍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内部可见不规则弱强化区。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病灶的术前评估及术后复发的检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理证实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肿瘤位于皮肤浅表,紧贴皮肤,1例肿瘤位于乳腺内。其灰阶超声表现有3种:(1)"洋葱皮型"肿瘤6个,肿瘤平均最大径41mm,均呈卵圆形;其中4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肿瘤内见低回声区,内部及周边见粗大分层状高回声区;(2)回声均匀型3例,肿瘤平均最大径17mm,均呈卵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呈低回声或稍低回声;(3)回声杂乱型1例,肿瘤最大径170mm,内见高回声及低回声区,杂乱分布。彩色超声示2个最小肿瘤无明显血流信号;其余8个血流丰富,呈网状,平均阻力指数0.57。结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有助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20年2月—2021年5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1例DF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DFSP患者中初次就诊者13例,复发者8例(其中转移者2例).初诊及复发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团块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大小约1.6 cm×0.5 cm~6.5 cm×4.5 cm;分布在躯干21(占84%)例、四肢近端2例(占8%)、头颈部2例(占8%).25例肿瘤肿块内部为较均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占40%)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15例(占60%)边界不清楚;13例(占52%)肿块内部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协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缓慢发展而难转移的恶性肿瘤。术前不易明确诊断,常因切除范围过小或不完整而易原位复发[1-2]。本文旨在分析总结DFSP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回顾2010—2019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的16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包括男性9例和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7岁(18~74岁)。初发者7例,复发者9例,复发者中有3例患者复发2次。16例患者中,12例为体表单发病灶,4例为体表多发病灶(3例为3个病灶,1例为2个病灶,共11个病灶),且病灶均局限于同一部位。单发的12个病灶中有7个位于躯干,3个位于头颈部,2个位于四肢。多发的11个病灶中有8个位于躯干,3个位于四肢。  相似文献   

2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组织变异的认识。方法:对36例DFSP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及随访,其中13例加做免疫组化标记。结果:36例DFSP的组织形态均有经典的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其中6例伴有纤维肉瘤区域、3例伴有黏液样区域、2例瘤细胞含有黑色素、1例可见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作免疫标记的13例DFSP瘤细胞CD34、VIM均阳性。结论:掌握DFSP各亚型组织形态变异的特点,并辅以CD34标记,有助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