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小RNA(microRNA,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通过与靶mRNAs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导致靶基因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全过程[1,2]但是有关miR-218在肝癌(HCC)的生物学功能仍然未知,本研究将通过  相似文献   

2.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共价闭合环状的内源性非编RNA,在各种真核细胞基因组广泛存在。因其具有丰度高、结构稳定、高度保守及组织特异表达等性质,成为最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circRNA竞争性吸附微小RNA(miRNA),作为miRNA海绵,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circRNA的起源、特征、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诊断预后方面的研究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极易复发和转移。研究肝癌侵袭与转移的潜在标志物和机理,将对肝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1])。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全过程~([2,3])。但是有关miR-218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仍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微小RNA及潜在靶基因在肝癌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干扰效果。方法: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序列设计合成4对微小RNA不同干扰片段,克隆到pcDNA6.2-GW/EmGFP-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上,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并将其转染至HepG-2细胞株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干扰效果,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重组体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构建的4组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重组体能干扰肝癌细胞HepG2细胞血管内皮因子基因的表达,4组重组体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3表达水平最低,抑制率87%。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为世界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与原发灶癌细胞脱落及继发部位定居均有密切关系。癌胚抗原(CEA)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而其作为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亦有重要的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时,血清CEA将明显升高。但是原发性肝癌本身在发生侵袭转移后,血清CEA是否也会升高,有关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其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进程。本文就近年来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lncRNA研究进展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监控等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mRNA)和白蛋白mRNA(ALBmRNA) ,作为肝癌微小转移标志物的特异性。方法 提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 ,进行RT PCR ,扩增产物再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 原发性肝癌 (HCC)组外周血AFPmRNA的检出率为 4 1.4 % ,对照组为 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HCC组外周血ALBmRNA的检出率为4 4 .8% ,对照组为 2 9.2 %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作为肝癌微小转移的标志物 ,外周血AFPmRNA的特异性高于ALBmRN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病理临床证实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分为转移组86例、非转移组72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检测KRAS、BRAF基因以及突变情况,分析两组KRAS、BRAF基因的突变率以及突变的情况。结果转移组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比非转移组高(P<0.05),两组BRAF基因均未出现突变(P>0.05)。结论有肝外转移的患者KRAS存在突变,且突变率较高,而转移和非转移均未出现BRAF基因突变,因此可根据KRAS基因突变来判断原发性肝癌是否存在转移,其对原发性肝癌是否存在转移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研究RAB5A基因过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进一步确认该基因在人肺腺癌细胞系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期待此研究能对肺癌转移的预防进而减少对肺癌患者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及为有效选择有利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和肿瘤细胞黏附能力的测定,分析RAB5A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的AGZY83-a和反义RNA转染后的A-nip97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RAB5A正义表达载体PcDNA3.1-RAB5A转染的AGZY83-a重建基底膜侵袭能力明显增强,t检验P<0.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基底膜成分的黏附能力增大;t检验P<0.05。PcDNA3-AntiRAB5A反义RNA表达载体对Anip973重建基底膜侵袭力明显下降,P<0.001;对基底膜成分黏附能力降低。结论:RAB5A在侵袭转移表型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反义RNA可阻断RAB5A基因的翻译过程,相关体外试验研究结果为有效治疗肿瘤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状RNA-PCAC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中circ_RNA_PCAC1的表达情况。实验分为siRNA组和NC组,将将circ_RNA_PCAC1沉默慢病毒及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分别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irc_RNA_PCAC1在人肝癌细胞系Li-7、HepG2、Hep3B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L-7702细胞系(P<0.05),siRNA组的circ_RNA_PCAC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与NC组细胞相比,siRNA组HepG2细胞明显抑制生长,circ_RNA_PCAC1进行siRNA后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目,迁移数目和细胞侵袭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circ_RNA_PCAC1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沉默circ_RNA_PCAC1可以明显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为治疗肝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骨肉瘤为恶性程度较高骨肿瘤,临床上常见,目前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10岁-25岁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年发病率可达3/100万。早期转移是该疾病的特点,约50%的患者在开始诊治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侵袭转移和远处血行转移为主要的播散方式。最常见的转移脏器为肺部转移,因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肺转移后5年生存率在30%以下。因此在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方式。微小RNA(miRNA)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不同功能miRNA作用于不同的靶向基因,调控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短臂(8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转移癌灶中的变化,为肝细胞癌转移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提供指导。方法定制包含染色体8p上全部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并与10例正常肝组织RNA混合形成标本池作为对照标本,用于检测10例无病灶转移肝癌组织及10例伴有病灶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并在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株中进一步验证,采用芯片杂交扫描系统分析染色体8p上与肝癌转移病灶上对应的基因,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real-time PCR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组织染色体8p上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当荧光强度设定800时,可发现Fgli、Clu、Msra、Defbi等基因在肝癌转移病灶中明显下调,且经RT-PCR也进一步表明它们在肝癌转移病灶中表达下调。结论染色体8p与肝细胞癌转移病灶有关,而Fgli、Clu、Msra、Defbi等基因位点可作为抑制肝细胞癌转移的候选基因,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HX1基因在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资料关联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并选取具有较为完整临床资料信息的肝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样本9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40例和正常肝组织20例提取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RT-qPCR和免疫组化法分析LHX1基因在正常肝组织、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确定LHX1在三组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分析LHX1基因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信息间的关系。通过MTS和Transwell实验确定LHX1基因在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或肝癌癌旁组织相比,LHX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明显;LHX1表达与肝癌患者的肿瘤体积(P=0.002)和临床分期(P=0.001)关系密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基因功能研究发现,LHX1基因表达能够显著激活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 LHX1基因在肝癌中通过增强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转移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体外实验对与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研究RAB5A基因过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进一步确认该基因在人肺腺癌细胞系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期待此研究能对肺癌转移的预防进而减少对肺癌患者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及为有效选择有利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重建基底膜侵袭实验和肿瘤细胞黏附能力的测定,分析RAB5A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的AGZY83-a和反义RNA转染后的Anip97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RAB5A正义表达载体PcDNA3.1-RAB5A转染的AGZY83q重建基底膜侵袭能力明显增强,t检验P&;lt;0.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基底膜成分的黏附能力增大;f检验P&;lt;0.05。PcDNA3-AntiRABSA反义RNA表达载体对Anip973重建基底膜侵袭力明显下降,P&;lt;0.001;对基底膜成分黏附能力降低。结论:RAB5A在侵袭转移表型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反义RNA可阻断RAB5A基因的翻译过程,相关体外试验研究结果为有效治疗肿瘤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SATB1在肝癌中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RNA干扰技术对SATB1进行封闭,观察肝癌生长和转移情况。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良性肝肿瘤及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中SATB1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进行干扰并验证干扰效果,干扰前后的细胞株进行MTT、划痕实验及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SATB1对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SATB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良性肝肿瘤组织,且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中的SAT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及低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L;在HCCLM3细胞株中成功干扰SATB1,干扰后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裸鼠体内肿瘤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SATB1在肝癌中显著表达,并有促进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微小RNA(miRNAs)是一种内源性的小RNA,它能和目标mRNA进行相互作用。通常认为,miRNAs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进程存在密切联系。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细胞癌(HCC)发生率位居第4,病死率位居第3~([1])。统计数据表明,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类型,占  相似文献   

17.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1]。晚期PHC切除后复发率高,易转移,患者的死亡率高。因此,围绕如何提前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阻断癌肿的术后复发转移已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链非编码RNA在多种人类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5(small nuclear RNA host gene 15, SNHG15)作为一个新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种人类肿瘤中高表达。异常表达的SNHG15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并通过不同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抗凋亡、侵袭和转移。SNHG15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SNHG1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 10例肝癌患者 HIFU治疗前后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AFPm RNA)的表达。结果 :10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 AFPm RNA表达 8例阳性、 2例阴性 ;HIFU治疗后 8例阳性、 2例阴性 ,治疗前后外周血 AFPm RNA阳性例数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HIFU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基因对肝癌细胞QGY-7703和HepG2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JMJD3(siR-JMJD3),以非特异性序列(pSilencer 2.1)转染肝癌细胞QGY-7703细胞和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Transwell侵袭实验来检测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iR-JMJD3质粒的试验组成功抑制肝癌细胞中JMJD3的蛋白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转入siR-JMJD3后,QGY-7703和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约25%和17%。集落形成结果显示2种细胞系的集落形成数分别降低了约31%和2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穿膜细胞数分别下降了约44%和47%。结论应用siRNA技术能有效抑制JMJD3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肝癌细胞QGY-7703和HepG2体外生长、增殖和侵袭,为肝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